以历史视角看待中国“特殊性”

2019-06-14 08:17雷墨
领导文萃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世界秩序特殊性异质性

雷墨

自近代以来,中国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接近世界舞台中心。而这个舞台的框架,是基于西方文明、依赖于西方实力搭建的。

这样的历史,本身就说明了东西方文明的兼容性。中国与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分歧和矛盾日渐凸显的今天,我们依然没有必要放大文明的异质性。但回望历史、思考当下,我们的确需要对中国的特殊性有理性的认知。

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里,直到独立前的印度都更像是個地理概念,但中国却一直都是一个政治实体。一战、二战后几波民族化浪潮中建立起的现代民族国家,在国家建构上绝大多数都是“嫁接”西方体制,但中国却是在学习、借鉴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这就是中国的“特殊性”。中国与世界都需要理性看待这种特殊性。它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我们应该看到,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中国没有跟随西方的殖民化时代,却准确地把握并跟上了历史的主流趋势,虽然这个过程有波折。

在中国外部环境再次面临巨变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在坚守中国“特殊性”的同时,继续探索国家内部治理与对外交往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将是一个历史过程,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国家建构”的再创新。

(摘自《南风窗》)

猜你喜欢
世界秩序特殊性异质性
中医治疗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对博物馆工程建设特殊性的思考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世界秩序
金砖国家对西方意味着什么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