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族抱团,为自己好好活

2019-06-15 08:46湖南王宇
金秋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丧偶联谊会爬山

文/湖南·王宇

要不是好心安慰他人,浙江杭州70岁的程基础也不想“抛头露面”。不久前,他在报纸上看到一62岁男士为84岁母亲找玩伴的故事,老太太因为老伴在几个月前离世,原本出门跳舞打麻将的她,天天在家发呆流泪。

程基础是过来人,他5年前失去老伴,如今带着一群丧偶老人自娱自乐。在程基础看来,丧偶后要立即拥抱和回归集体生活,“没有老伴的日子里,我们要把生活安排得丰富一些,为自己好好活”。

“友谊乐园”里搭伴乐活

程基础网名叫长筷子,“我看过一幅漫画:桌子两端各坐一个人,面前都有一碗饭,旁边各摆着一双很长很长的筷子,拿筷子夹给自己肯定吃不到饭,这时只能喂别人,对方再喂你”。

2005年,程基础选择提前退休,之后拉了几个好友一起爬山打发时光。后来好友各自拉人入伙,圈子一下壮大了。之后,程基础在网上开了一个叫“友谊乐园”的论坛——这也成了他退休后新的“事业”。目前,“友谊乐园”已有200多人。每次活动,程基础都参与组织策划,比如这周爬山,他会把线路、时间等都详细写在群里,要报名的在下面留言。程基础还自创了“超市”型游玩模式,“大家各取所需,有一次组织去农家乐玩,有的人愿意爬山就爬山,有人不愿意去,就在农家乐休闲。大家想怎么玩,自己选”。

2015年,程基础的老伴因病去世,虽然内心悲痛,也时常感到孤单,程基础却没有把自己关在家里。老伴离开后,他把生活安排得更紧凑,“白天带着大家到处玩,晚上和儿子聊聊天,教孙子画画”。

联谊会,每个节日有人陪

丧偶老人抱团,上海市虹口区72岁的杨国英有自己的经验。

“老伴走了,我几天不说一句话,一个人对着电视,就像被禁闭在室内……”十几年前的一场社区座谈会上,丧偶邻居老蒯的一席话,让杨国英深受触动。2004年,杨国英组织发起了“兄弟姐妹”联谊会。会里有位妹妹,白天睡觉,晚上通宵与电视为伴。杨国英得知后,带领大家每天上门看望,谁家包饺子、馄饨,也会端上门,陪伴让这位妹妹打开了心扉。

50多人,性格爱好不同,如何让大家都能融合在一起?杨国英会收集大家的兴趣爱好,提前规划。每年年初,她都要制订联谊会一年的活动计划书:趣味运动会、相聚“下午茶”、欢乐年夜饭……杨国英说,联谊会的活动会特别考虑节假日,“当千家万户都团聚时,我们也有人陪在身边”。

躲起来宅在家是大忌

在“友谊乐园”,有很多丧偶老人,程基础都会开导他们多参加活动,“躲起来,宅在家是大忌,那样很难走出丧偶阴影”。74岁的王大姐在老伴去世后,白天继续来“友谊乐园”参加活动,晚上去儿子的工作室帮忙做些杂事、烧烧饭。没多久,她的脸上又重新有了笑容。

“一定要尽快参加社会生活”。北京石景山69岁的翟月畈是机关退休干部,他组织了一个“互学沙龙”,带着丧偶的20多位同事一起学知识、办展览。因为老同事都有特长和兴趣,每周会临时推选一人当老师,在周三和周六为其他人讲两堂课,课程涉及美食、绘画、声乐等,“有人发现,自己在备课弹琴时,孤独感少了很多;在出门参加活动时,孤独感又少了几分”。去年10月,老同事们还自筹资金在公园办了场小型演唱会,“有人唱摇滚,有人戴假发,大家都释放了”。

猜你喜欢
丧偶联谊会爬山
丧偶后的老人该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别开生面的“迎新春联谊会”
我们一起去爬山
福建省海外妇女联谊会捐款超1.4亿人民币支援抗“疫”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如何拯救一段“丧偶式”婚姻
爬山
爬山
2015年慰问老专家新春联谊会在京举行
广西图书馆读者协会举办2013年迎新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