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词话》形误字辨正

2019-06-16 07:03
华夏文化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词话西门庆

杨 琳

【内容提要】《金瓶梅词话》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行于世以来,校勘解释者层出不穷,然而直到今天,难以理解的字词仍然不胜枚举。造成难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字的讹舛。本文摭取26个疑难形误字予以辨正。

《金瓶梅词话》(下文简称《词话》)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行于世以来,校勘解释者层出不穷,然而直到今天,难以理解的字词仍然不胜枚举。造成难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字的讹舛。这里摭取30个疑难形误字加以辨正,是否在理,还请方家裁断。

1.见

这小猴子提个篮儿,迳奔街上寻这个人不见。郓哥寻这个人,却正是王婆从前作过事,今朝没兴一齐来。有分交险道神脱了衣冠,小猴子泄漏出患害。(第四回)

“迳奔街上寻这个人不见”有疑,下文没说郓哥找不见武大,而是很快就找到了。梅节将“不见”属下句,并认为:“‘见’应为‘争’,音近之误。‘不争’为本书常语。”“不争”有只因的意思,文意固然可通,但见、争读音不近,音误说难以成立。《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作:“提了篮儿径奔去寻这个人。不是郓哥来寻这个人,却正是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直教险道神脱了衣冠,小郓哥寻出患害。”通常都这样标点。但上下文都说郓哥去寻武大,如何又说“不是郓哥来寻这个人”?自相矛盾。窃谓“见”为“是”之形误,当以“提了篮儿径奔去寻这个人不是”为句,意为郓哥因在王婆跟前讨不到便宜,就去奚落武大,寻武大的不是。只因“郓哥寻这个人”,发现了潘金莲与西门庆私通的秘密,这才“泄漏出患害”。是、见二字因形近典籍中常有互误。《词话》第一回:“嫂嫂不信时,只问哥哥就见了。”此“见”应作“是”。第七十五回:“迎春才待使绣春叫去,只是春鸿走来何(向)着火。”此“是”应作“见”。《词话》此处的内容基本上转录自《水浒》,《水浒》正是作“是”。

2.是

早时有上房大姐姐、孟三姐在根前,我是不是说了一声,也是好的,恐怕他家里粉头淘渌坏了你身子。(第十二回)

叶桂桐等将句子断为:“我是不是说了一声也是好的,恐怕他家里粉头淘渌坏了你身子。”解释说:“我说的对也罢,不对也罢,说一声儿也是出于好心好意。后面的几句,即是对这种好心好意的解释、说明。”

白维国、卜键将句子断为:“我是不是,说了一声,也是好的:恐怕他家里粉头淘渌坏了你身子。”大约理解与叶桂桐等人相同。

梅节:“也是好的,四字崇本无,以费解删去。‘好的’应为‘你好’之讹,上又夺‘为’字。”

按:诸解均有未安。“是不是”当为“只不是”之误,“只”“是”形近而讹。第六十一回:“你这傻行货子,是好四十里听铳响罢了。”第八十四回:“你是拜这三位大王便了。”张鸿魁:“是,当作‘只’,草写形近讹。”第四十一回:“一搭儿去也罢了,是孩子没个灯儿。”梅节:“‘是’崇本作‘只怕’。或‘是’上脱‘只’字。”改为“只怕”“只是”均非,“是”应为“只”之形误,谓只是。“只不”连文《词话》常见。如第三回:“老身有一条妙计,须交大官人和这雌儿会一面,只不知大官人肯依我么?”第三十四回:“有了他令弟也是一般,只不要他令正出官就是了。”崇祯本改为“自不是”,意思一样,但不好解释“自”如何误为“是”,故所不取。上文写吴月娘派小厮玳安到妓院去接西门庆回家,结果被西门庆踢骂了回来,于是吴月娘、孟玉楼、潘金莲三人都说些对西门庆不满的话。“潘金莲道:‘十个九个院中滛妇,和你有甚情实?常言说的好,船载的金银填不满烟花寨。’金莲只知说出来,不防路上说话,草里有人。李娇儿从玳安自院中来家时分,走来牕下潜听,见潘金莲对着月娘骂他家千滛妇,万滛妇,暗暗怀恨在心,从此二人结仇。”潘金莲知道西门庆打她主要是李娇儿告的状,所以事后为自己辩白说:有大姐姐、孟三姐在场作证,我只不过是随口说了一声,也是好意,担心李娇儿娘家的妓女淘空了你的身子。

3.海

我如今与大姐情深意海,不能相舍。(第八回)

4.地

那条街上远近人家,无有一人不知此事,都惧怕西门庆是个刁徒泼皮,有钱有势,谁敢来多管。地街上编了四句口号,说得极好。(第九回)

各排印本都如此断句。白维国:“地街,地方(指该地居民)。”“地街”一词典籍未见。“地”当为“他”之形误,属上,断为“谁敢来多管他”。

5.的

妇人凑了三百两银子与竹山打开门面,两间开店,焕然一新的。初时往人家看病只是走,后来买了一疋驴儿骑着,在街上往来摇摆。(第十七回)

王夕河:“‘的’字作为‘当’的借音字断为后句,文意当可通。崇本径删‘的’字,当是不明‘的’字为借音字使然;戴鸿森本、陶慕宁本、梅节本将‘的’字断于前句,作为语尾助词,则与文意相违。”按:删除“的”字未免武断,“的”字属上则《词话》中无此用法,视为“当”之音借也很牵强。窃谓“的”原本当作“他”,“他”误作“地”,“地”又被改换为“的”。“他”指蒋竹山,属下读。

6.名

第二个李娇儿,乃院中唱的。生的肥肤丰肥,身体沉重,在人前多咳嗽一声,上床赖追陪解数。名妓者之称,而风月多不及金莲也。(第九回)

7.有

西门庆道:“今该常时节会,他家没地方,请了俺们在门外五里原永福寺去耍子。有花大哥邀了应二哥俺们四五个往院里郑爱香儿家吃酒。”(第十四回)

“有”无人校释。此处“花大哥”实指花子虚,应作“花二哥”,此误。花子虚此前早已出场,用“有花大哥”这种初次提到的方式来叙述是不合适的,“有”当为“后”之形误。《词话》中“後”常写作“后”,例多不举。

那月娘房里玉筲和兰香众人,打发西门庆出了门,在厢房内乱厮有成一块。(第二十二回)

梅节:“乱厮有成一块,崇本作‘厮乱顽成一块’,意改。据下文春梅两提此事,‘有’应为‘打’之误。下又脱‘闹顽’二字,作‘乱厮打閙,顽成一块’。”有、打形不相近。王夕河:“此句不得通释的根本原因,主要在‘厮有’二字上。‘厮有’二字其实是典型的山东方音借字,其音义皆同‘撕揉’。……在今天的山东方言中,‘撕揉’一词还经常使用,为‘撕拉揉搓’的意思,也即‘嬉戏打闹在一块’的意思。”“撕揉”一词不仅《词话》所无,古代文献也未见,王说牵附。

8.有下

月娘见他二人吃的饧成一块,言颇涉邪,有下上来,往那边房里吴大妗坐去了。(第十四回)

梅节:“‘有’崇本作‘看’,‘下’作‘不’,无‘来’字。”“有下”为“看不”形误。“看不上来”犹言“看不下去”,而非瞧不上眼。“上来”“下去”都表示动作的趋向,只是立足点不同而已,正如“我马上来”与“我马上去”意思相同。删除“来”字非是。第二十一回:“那西门庆见月娘脸儿不瞧一面,折跌腿装矮子跪在地下,杀鸡扯脖,口里姐姐长姐姐短。月娘看不上,说道:‘你真个恁涎脸涎皮的。我叫丫头进来。’”这也是说月娘看不下去。

9.龟

吹龙笛,击龟鼓。(第十一回)

10.雪绽

只见少顷鲜红漆丹盘拿了七锺茶来,雪绽般茶盏,杏叶茶匙儿,盐笋芝蔴木樨泡茶。(第十二回)

“雪绽”又见第十五回:“少顷,顶老彩漆方盘拿七盏来,雪绽盘盏儿,银舌叶茶匙,梅桂泼卤瓜仁泡茶。”梅节:“‘绽’第八十九回作‘锭’。‘盘’应为‘般’之误。”“雪绽”为何义,未作解释。白维国:“雪绽,象雪那样白。”绽无白色义,此解无据。“雪绽”连文古有二义。一是比喻白色的花像雪一样绽放。唐吴融《唐英歌诗》卷中《海棠二首》其二:“雪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顔色最风流。”二是指鲜花在雪中绽放。清郭金台《石村诗文集》卷中《寿胡近仁六十》:“云封谷口常栘岁,雪绽梅花又见春。”这两个意义用来理解“雪绽般茶盏”都讲不通。王夕河:“‘绽’应为‘锭’的同音借字,义也同‘锭’,‘雪绽般’即‘雪锭般’,是指茶盏雪白光亮的样子。”此说仍然不谈“雪锭”为何义,故其音借说没有着落。《词话》第八十九回:“长老连忙点上茶来,雪锭般盏儿,甜水好茶。”第九十六回:“雪锭盘盏儿,绝品芽茶。”梅节说“盘”为“般”之讹误,是正确的。“雪锭”指银锭。白银似雪,故以雪喻其色。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得胜令》:“他暗寄两锭雪花银,你要上朝赴选求官去,囊箧消乏怎动身?”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五回:“只见两个侍者捧出茶来,白雪锭器盏内硃红托子,绝细好茶。”“白雪锭器盏”指银器盏。简单点说就称“锭器”。《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妳子、侍婢捧出珍异菓子,济楚菜蔬,希奇按酒,甘美肴馔,尽用锭器,拥一春台。”“雪锭般盏儿”是说像银子一样雪白光亮茶盏,应该是指白瓷茶盏。锭写作绽应属形误,而非音借,因为两字读音不同。“雪锭”一词未见各词典收录。

11.能

12.手

俺这个成日只在外边胡干,把正经事儿通不理一理儿。今日手暗不透风,却教人弄下来了。(第十四回)

陆澹安:“手暗不透风,一点不漏风声。”王利器:“手暗不透风,计谋机密,一点儿风不露。”白维国:“手暗不透风,比喻封锁消息严,不露风声。”吕佩浩、陈建文:“手暗不透风,比喻一点也不走露风声。又作‘密不透风’。手暗:指五指拼拢。”各家解释基本相同,但难通。手无所谓明暗,“手暗”与“不透风”也没有逻辑关系。说“手暗”指五指拼拢,未见依据。

今谓“手”当为“个”之形误。第四十二回:“今日個开怀沉醉乐淘淘。”第七十七回:“今日個孤枕旅馆无着落。”“今日個”即今日,“個”是词缀。“今日個”也见于其他文献。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今日箇玉堂人物难亲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已拚弃了!”“個”或作“个”,与“手”形近,故致误。《词话》第二十六回:“你成日间只哄着我,今日也说放出来,明日也说放出来,只当端的好出来。你如递解他,也和我说声儿,暗暗不透风,就解发远远的去了。”这里只说“暗暗不透风”,没有“手”,可为佐证。“今日个暗不透风,却教人弄下来了”是说今天在事先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叫人抓走了。

13.等

当日杨府尹陞厅,监中提出花子虗来,等一干人上厅跪下,审问他家财下落。(第十四回)

梅节:“‘等’字崇本无,戴改‘一干人等’。‘等’应为‘傳(專)’之误。涉讼被告出庭曰‘提’。原告出庭曰‘傳’。”

董绍克:“‘一干人上厅跪下’是‘等’的宾语,文通字顺。把‘等一干人’改作‘一干人等’,那么三四分句的主语就都变成了‘一干人等’,这样于第三分句尚通,于第四分句则绝不通。因为‘审问他家财下落’的不是‘一干人等’,而是杨府尹。可知底本不误,不烦改字。”王汝梅:“杨府尹为此句主语,‘等一干人上厅跪下’,动宾结构,为‘审问’的状语,词话本原文通顺。梅校本改‘等’为‘传’,戴校本改为‘一干人等’,均属妄改。”

说“等一干人”为“一干人等”之误,臆断无理。“等一干人上厅跪下”虽文意可通,但杨府尹等待涉案人员上厅跪下的表述是一句“无谓”的话,将花子虗从监中提出来不也要等吗?花子虗作为被告不也要上厅跪下吗?为何单单说等待次要的一干人?

14.作

此是过世老公公宫里御前作带出来的,外边那里有这样范。(第十四回)

15.滑流水

原是内相勤儿出身,因不守本分,打出吊入,滑流水,被赶来。(第十六回)

16.肉

傍边迎春伺候下一个小方盒,都是各样细巧果仁肉心,鸡鹅腰掌,梅桂菊花饼儿。(第十七回)

“肉心”之义不明,各家没有校释。“肉”当为“点”之讹误。“点”俗字作“奌”,“肉”俗字作“宍”,二者形近,故致误。

17.無

西门庆被妇人这几句话冲得心头一点火無,云山半壁通红。(第十八回)

18.於

自古於官不贫,赖债不富。(第十九回)

19.行

只略施行计,教那厮疾走无门。若稍用机关,也要连你挂了到官。(第十九回)

20.要

俺的小肉儿,正经使着他,死了一般懒待动且(旦)。不知怎的,听见干猫儿头差事,钻头觅缝,干辨了要去,去的那快。(第二十回)

21.倩

淡画眉儿斜插梳,不忻拈弄倩工夫。(第二十回)

22.满篡/满纂

就是揭实枝梗,使了三两金子,满篡挷着鬼,还落他二三两金子。(第二十回)

“满篡”崇祯本改为“满顶”。后世学者一般属上读作“使了三两金子满篡”,句子不顺。第八十七回作“满纂”:“我今胡乱与他一二十两银子,满纂的就是了,绑着鬼也落他多一半养家。”王利器:“满篡,即满算上,全部加起来之意。”白维国:“满纂,满打满算。”梅节:“其实‘纂’是本书常用词,有时写作‘攒’,如‘头挽一窝丝杭州攒’。‘纂’就是顶髻。山东、苏北一带的方言。《聊斋俚曲·慈悲曲》:‘摘下帽子看见纂’。民十七年《胶澳志·民社志二·方言》:‘纂,女人束发者。’‘满纂’就是‘到顶’的意思。四邑话叫‘满到髻仔尾’。”梅氏当是迎合崇祯本臆改的“满顶”。文献中未见有“满纂”一词,此说难以信从。

23.废

咱两个人每人出五钱银子,教李瓶儿拿出一两来,原为他废事起来。(第二十一回)

“原为他废事起来”崇祯本改为“原为他的事起”。句子大意是说西门庆与吴月娘不和是因李瓶儿要嫁到西门庆家而引起的,所以李瓶儿应该多出点钱。《汉语大词典》“废事”条有两个义项:1.积压之事务,2.旷废职务。这里都不合适。王利器:“废事,即费事,麻烦。”张鸿魁:“废,借作‘费’。”白维国:“废事,把事情搞糟。”“费事”“把事情搞糟”此处都不妥帖。“廢”简体作“废”,与“底”形近,故为“底”之形误。第十一回:“我也不晓的你们底事。”此其文例。崇祯本改“废”为“的”,文意是对的,惜字理犹隔,故后人未能信从。

24.赖

子(于)是递了西门庆,赖了锺儿,从新又满满斟了盏,请月娘转上,递与月娘。(第二十一回)

梅节:“赖了锺儿,四字崇本无,以费解删去。白、卜云‘赖’疑作‘涮’,非。今粤语就叫‘赖’,常语。‘赖了锺儿’即把杯中余沥倾干净,再重新斟上。将瓶里的液体滴沥洒出亦叫‘赖’。如‘在菜上赖些酱油’。小儿尿床叫赖尿,儿歌:‘赖尿暇,煮冬瓜’。”王夕河:“‘赖’字,陶慕宁本释为‘讨回’,恐也不妥。‘赖’字乃山东方言用字,‘赖了钟儿’四字崇本因费解而径删,也不妥。‘赖了钟儿’是说西门庆没喝这杯酒,或推辞掉,或倒掉,故有后文‘从新又满满斟了盏’。”“涮”之误、倾倒、讨回、耍赖诸说均义理未安。

今谓“赖”为“欶”之形误。《说文》:“欶,吮也。”异体作嗽、漱。《集韵·觉韵》:“欶,《说文》吮也。或作嗽。”《周礼·天官·疾医》“冬时有漱上气疾”阮元校勘记:“唐石经诸本漱作嗽。案《说文》无嗽字,此本注及䟽仍作嗽,《释文》:‘嗽本亦作欶字。’按作欶为是。”《可洪音义》第三册《宝星陀罗尼经》第九卷:“嗽履,上乘奏反。亦作漱欶二形。”嗽有吸饮义。《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后尝梦扪天,荡荡正青,若有锺乳状,乃仰嗽饮之。”《六臣注文选》卷十一晋孙兴公《游天台山赋并序》:“挹以玄玉之膏,漱以华池之泉。”唐吕向注:“嗽,饮也。”也用于喝酒。《文选·刘伶〈酒德颂〉》:“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欶了锺儿”谓喝了杯中酒。

25.砂磴语儿

姐儿两个递酒,应伯爵谢希大在傍打诨耍笑,说砂磴语儿。(第二十一回)

姚灵犀:“说砂磴语,言中有剌(刺)。”《汉语大词典》:“砂磴语,带刺的话。”魏子云:“说砂证语,意即说难听的话,即今之语中带刺。”田宗尧:“说砂磴语,说有砂子的话,就是有讽刺性的玩笑话。”白维国:“砂磴语儿,怀含有讽刺打趣意味的话;疙瘩话。”刘敬林:“各家所释都不确切:‘讽刺打趣’在句中由上文‘打诨’表示;‘言中有刺’与应伯爵明言直说不符。其实,‘砂磴语’属于三摺语,就尤(当作犹)如《词话》‘六十’表‘假子’:女婿。先由‘六十’指‘甲子’,又谐音‘假子’指女婿。‘砂磴’实指‘石’,而‘石’又谐音‘市’。‘说砂磴语’即说市语:说粗鄙语。”

古有“沙磴”一词。唐虞世南《从军行》:“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元王恽《秋涧集》卷四《大安岭》:“最虑泥雨滑,沙磴足易整。”“沙磴”指表面粗糙的石台阶,跟“砂磴语”挨不上。说“砂磴”指“石”谐音“市”,未免生拉硬扯。其他的解释也都是猜测之辞,无从采信。

26.接

金莲巳带半酣,接着李瓶儿:“二娘,我今日有酒了,你好歹送到我房里。”(第二十一回)

27.姑

金莲好宠弄心机,宋氏姑容犯主闱。(第二十三回)

28.妙

正面围着石崇锦帐围屏,挂着三盏珠子吊灯,两边摆列着许多妙戏卓灯。(第二十四回)

白维国、卜键:“妙戏卓灯,供桌上摆放的绘有戏文故事的奇巧灯品。”释“妙”为奇巧。梅节:“‘妙’应为‘纱’之形误。‘戏’为‘椅’之音误,作‘纱灯桌椅’。”此说有可取之处,然臆改过甚。孙逊:“桌灯,是放在桌子上的纱灯。‘妙戏’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演出戏文,一是义同‘秘戏’,指男女交媾之形状。‘妙戏桌灯’当是在纱灯上绘有戏文或春宫者。”春宫说未免离谱,元宵佳节,大庭广众之中岂能陈列如此花灯?

“妙”为“纱”之形误说可从。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灯品》:“外此有五色蜡纸、菩提叶,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五色蜡纸、菩提叶”指用五色蜡纸和菩提叶做的灯。宋辛弃疾《菩萨蛮》序:“赵晋臣席上,时张菩提叶灯,赵茂嘉扶病携歌者。”“沙”是“纱”的本字,“沙戏影灯”指用纱做的戏影灯,就是走马灯,所以下文说“马骑人物旋转如飞”。“纱戏卓灯”指桌上陈列的用纱做的走马灯。《词话》第二十四回:“卓上两盏纱灯。”可与“卓灯”的说法相印证。

29.腪

几时没见,吃得黑腪了。(第二十五回)

《汉语大词典》:“腪,肥胖。”举此为例。王利器:“黑腪,黑胖。腪即肥。”白维国、卜键:“腪,音‘运’,胖。《集韵·隐韵》:‘腪,腪䐏,肥也。’”按:腪字《集韵》“腪䐏”连文释为肥,无论“腪䐏”连文还是单独的“腪”,典籍未见肥胖义用例,故《集韵》之“腪”恐与此无关。疑“腪”当为“腯”之形误,肥胖之“腯”古今常见。

30.十

这春梅真个押着他花园到处并蔔萄架根前寻了一遍儿,那里得来,再有一只也没了,正是都被六十收拾去,芦花明月竟难寻。(第二十八回)

白维国、卜键:“都被六十收拾去,芦花明月竟难寻,指绣鞋被陈经济藏起,无从找到。六十,‘六十甲子’的歇后。甲子跟‘假子’谐音,指女婿陈经济。这句诗跟拾鞋的情节出自文言小说《王娇传》:‘飞红适尾生后,见生遗鞋。红乃疑娇所与者,因收之。生罔知所以,及归室索鞋,无有也。因怏怏于内,遂作词以自记,词云:尖尖曲曲,紧把红绡蹙。朵朵金莲夺目,衬出双钩红玉。华堂春睡沉,拈来绾动春心。早被六丁收拾,芦花明月难寻。’‘六丁’应作‘六十’。”后来的一些学者信从“假子”说。蒋宗福:“《词典》编著者‘悟’出‘六十’的迷底即‘假子’,我们又不能不佩服《词话》作者的匠心独运,饶有风趣,实在是发前人之所未发,道前人之所未道。”王夕河也主张“六十”谐“假子”。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十”为“丁”之形误。崇祯本改作“丁”。岳国钧:“都被六丁收拾去,芦花明月竟难寻,谓天上六丁神收去的东西,如丢在明月下面的芦苇荡中那样,难以找寻;喻无处可寻找。”白维国后来也放弃了“假子”谐音说:“六丁,六丁神。天干地支按排列次序,逢单为阳,逢双为阴。取阴干‘丁’跟六阴支配合,组成‘丁丑、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是为六丁,道教阴神,主察阴暗之事。”

按:应以“六丁”为是。“六丁”一词古代常见。《汉语大词典》:“六丁,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则可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清陆心源《唐文拾遗》卷十一南汉后主刘鋹《祭潮神祷词》:“六丁神君,王女阴神,从官兵六千万人。”民间传说中上天常派六丁神将人间物品暗中收走。宋许纶《涉斋集》卷十《德久寄南游诗卷内和丁字韵凡九因次韵寄酬》:“案头展卷勤收拾,却恐天官勅六丁。”宋谢翱《晞发遗集》卷上《后桂花引》:“月中落子如雨星,至今收拾无六丁。”宋胡仲弓《苇航漫游稿》卷三《次秀野使君见寄》:“匣中古剑牢收拾,下取须防有六丁。”宋费衮《梁溪漫志》卷七《禁东坡文》:“宣和间申禁东坡文字甚严,有士人窃携坡集出城,为阍者所获,执送有司,见集后有一诗云:‘文星落处天地泣,此老已亡吾道穷。才力谩超生仲达,功名犹忌死姚崇。人间便觉无清气,海内何曾识古风。平日万篇谁爱惜,六丁收拾上瑶宫。’京尹义其人,且畏累己,因阴纵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二:“平日万篇何所在?六丁收拾上瑶宫。”《词话》上文:“妇人道:‘端的我这屋里有鬼,摄了我这双鞋去了?’”“都被六丁收拾去”正是此意。

猜你喜欢
词话西门庆
力补石室金匮闺襜之遗亡
——论《历代闺秀词话》的价值
《清代词话全编》
从西门庆和李瓶儿之死看《金瓶梅》中人情冷暖
新词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敬伟书
王国维《人间词话》
西门庆亦曾萌萌哒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人间词》《人间词话》研究论著编年叙录(五)
西门庆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