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

2019-06-17 10:22高靓张杜鹃
关键词:金三角临汾市黄河

高靓, 张杜鹃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0 前言

区域经济发展是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作为我国中部最具典型的跨省域区域,其发展对于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区域的四个城市相互毗邻,拥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提升城市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助于促进各城市经济发展,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共建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城市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研究对于评价城市当前的旅游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潜力,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无序竞争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有关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已经有很多.Crouch和Ritchie将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运用在旅游研究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1];Dwyer和Kim认为资源禀赋、目的地管理、环境条件、市场条件等因素是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并以这些变量为基础建立Dwyer&Kim模型,提出了关于旅游竞争力的强化路径和提升对策[2].国内很多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也颇为丰富.闫翠丽等以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有关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定量分析[3];吴志军、胡亚光对湘赣两省地级市的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4];雷宇、张德华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皖北地区旅游竞争力做了评价[5];张洪、张燕利用TOPSIS法构建出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比较指标体系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实证研究[6];吴丽霞运用计量方法,建立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估模型,对河南旅游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估[7].本文在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了17个评价指标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四个城市构建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得出四个城市综合得分以及聚类情况,最后对此现状提出促进该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 构建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

1.1 数据来源

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权威性,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运城市统计年鉴》《临汾市统计年鉴》《渭南市统计年鉴》《三门峡市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201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

1.2 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准确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评价地区旅游综合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8].城市旅游竞争力不仅仅是城市旅游现状的竞争力,更是城市基础条件、环境支持力、消费潜力、规模扩张力的竞争比较.基础保障力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通讯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经济发展环境、政策条件、生态环境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影响着城市旅游的客观发展;规模扩张力体现着一个城市旅游产业的规模和地位,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市场消费潜力表示城市旅游发展的潜在能力及发展空间,影响着旅游业未来的发展[8].本文从旅游业的基础保障力、环境支持力、规模扩张力和消费潜力四个方面选出了17个指标,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图1).

2 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

图1 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Fig.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ity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2.1 因子分析

利用SPSS 22.0统计软件,将所有原始数据做标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对17个基础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以判断是否适合因子分析.检验结果显示:KMO统计量为0.701.巴特莱特检验结果是极高度显著的,表明上述变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结果见表2.根据默认的特征根值大于1的主因子提取方法,可获得3个公因子(F1、F2、F3),其特征值分别为10.924、3.934、2.141,方差累计贡献率达100 %,说明这三个主成分可以充分地反映出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表1).

表1 公因子的初始、提取、旋转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Tab.1 The initial, extraction, rotational eigenvalues and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common factor

注: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2.2 因子载荷矩阵

根据提取的3个主成分建立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2).

表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Tab.2 Rotated factor loading matrix

注: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这种旋转法是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旋转在6次迭代后收敛.

由表2可以看出,公路旅客周转量C1、卫生机构床位数C4、城市绿地面积C9、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C10、旅游总收入C11、国内游客数C12、第三产业占GDP比重C14、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C17在第一公因子F1上的载荷值相对较高,其相关指标综合反映了旅游产业的基础环境条件以及国内市场情况,所以可以将公因子F1命名为旅游产业基础环境因子;邮电业务总量C2、实际利用外资总额C3、入境游客数C1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C14在第二个公因子F2上的载荷值比较大,这些变量代表了旅游产业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市场情况,因此可以将公因子F2命名为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因子;生产总值C5、人均GDP C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C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C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C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C16在第三公因子F3上的载荷值较高,有效地反映了旅游产业的消费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所以将公因子F3命名为旅游产业消费潜力因子.

2.3 因子得分

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四个城市的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指数进行测算.根据因子分析得出的因子得分矩阵,采用回归算法计算出因子得分函数的系数,其表达式分别如下:

F1=0.093C1-0.026C2-0.077C3+…+0.074C17

(1)

F2=-0.197C1+0.217C2-0.003C3-…+0.081C17

(2)

F3=0.107C1-0.068C2-0.098C3-…-0.053C17

(3)

然后以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回归计算,计算公式为

F=0.567 8F1+0.283 1F2+0.149 1F3

(4)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的四个城市旅游产业综合得分及排名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临汾市、运城市、渭南市的综合得分都大于0,说明这三个城市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高于同期平均水平;三门峡市的综合得分低于0,说明其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低于平均水平.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得分最高的是临汾市,其次是运城市、渭南市、三门峡市.从基础环境条件因子来看,得分最高的是运城市,说明运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及旅游环境条件相比其他城市要好;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临汾市得分最高;从消费潜力来看,依然是临汾市得分最高,说明临汾市的人均收入,居民消费水平较高.

表3 四个地级市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得分及排名Tab.3 The scoring and ranking of the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the tourism in four cities

3 聚类分析

运用SPSS 22.0软件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四个城市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四市旅游竞争力聚类分析图谱(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四个城市旅游竞争力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Ⅰ类城市为运城市与渭南市,对于这两个城市来说,其主要优势在于旅游产业基础环境条件较好,具备完善的服务设施,如:生态环境资源、医疗设施、交通环境、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等,但是消费潜力相比其他方面却较低;Ⅱ类城市为临汾市,该市基础环境条件因子在四个城市中居于第三位,而经济发展环境以及消费潜力却处于第一位,说明临汾市旅游产业发展主要依托经济发展贡献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Ⅲ类城市为三门峡市,三门峡市旅游资源竞争力最低,无论是旅游产业基础环境条件还是经济发展现状,消费潜力都比较落后.

图2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聚类分析图谱
Fig.2 The clustering analysis of Jin Shan Yu Yellow River Golden Triangle District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ourism

4 研究结论与对策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四个城市中,临汾市综合竞争力得分最高,具有较强的经济和市场优势;其次是运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环境条件最好,但消费潜力不足;渭南市和三门峡市经济发展现状与消费潜力都不高,综合竞争力较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作为我国中部地区最主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强化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推动中部崛起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提出以下建议.

4.1 强化基础服务设施,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基础服务条件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保障.四个城市中,运城市和渭南市旅游产业基础设施环境相对较好,临汾市和三门峡市较差,所以必须统筹推进邮电通信、交通条件、资源环境、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统一规划、集约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一体化的信息设施,促进资源共享,加快“健康金三角”建设.大力提升互联互通能力与现代化水平,共同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9],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硬环境支撑.

4.2 优先发展经济,优化市场规模环境

经济发展状况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四个城市中,只有临汾市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其他三个城市都比较落后.优先发展经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势在必行.避免行政区划的限制,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形成区域整体协作、资源共享、基础同建、要素自由流动的格局.优化市场规模环境,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应用.营造具有特色的属地文化,积极引进外资,最终实现优化市场产品结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4.3 释放消费潜力,提升发展空间

消费潜力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与契机.消费对经济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居民收入的提高是释放中小城市乃至农村居民的生存型、发展型甚至是享受型消费需求的关键.进一步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推动旅游产品从观光向休闲、度假、购物并重转变.

4.4 打造黄河风情区,发展品牌形象

旅游品牌形象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有效体现.该区域应强化旅游品牌形象规划,合作开发国内外旅游市场,共同达到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目的.共同构建“中华根·黄河魂”旅游目的地,打造黄河山水风情区.重点抓好区域内景区联络联盟,共同打造“朝华山、拜关公、观壶口、问道函谷关”的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推进区域文化旅游深度合作.

猜你喜欢
金三角临汾市黄河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 “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临汾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中的“金三角”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金三角图案
破解天体运动问题的“金三角”
临汾市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的住房改造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