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双闭环”持续改进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2019-06-17 05:09郑雪钦田洪曾建斌张达敏吕志盛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持续改进成果导向工程教育

郑雪钦 田洪 曾建斌 张达敏 吕志盛

摘要:“以成果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是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三大理念。本文结合地方高校电气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探索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分析“逆向设计、正向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校企深度合作、“双闭环”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关键词:成果导向;“双闭环”;持续改进;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0-0143-02

面对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高等院校中占有最大比重的工程教育,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工程科技人才,更好地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既是高等院校迫切需要寻找的答案,也是工业界最关心的问题。将传统的内容驱动、以教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华盛顿协议》体系为代表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发展方向[1]。

从2005年起,中国开始建设工程教育认证体系,逐步在工程类专业开展认证工作,并把实现国际互认作为重要目标。由美、英等国主导的《华盛顿协议》体系是国际上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四年制本科工程教育学位互认体系[2]。2016年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与传统的内容驱动、重视投入的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是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

近年来全国电力电器产业发展迅猛,电力电器产业作为厦门支柱产业之一,一方面具有庞大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也对人才有更高标准的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并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既符合国家、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也是我校电气工程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结合地方高校电气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探索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构建了基于OBE理念“双闭环”持续改进的电气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构建“逆向设计、正向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社会需求、专业特色和人才产出定位为依据制定培养目标,着眼于学生毕业五年后能够达到的高度,并以此为导向来设计毕业时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再将其分解为具体可执行并且能够与教学活动及其需要达成的目标相关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最后再以此为依据设计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从而保证体系的可执行性,并对人才培养产出形成保障。

基于上述“逆向设计”过程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教学活动,在开展中转变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教学内容的编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能够获得的能力培养为目标,并保证这些能力的获得能够使得学生达到培养目标。

2.制定了本专业培养目标并建立了培养目标评价和修订制度。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来源于外部需求和学校的内部需求,外部需求包括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要求与期望;内部需求包括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质量要求。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建立了培养目标评价制度,包括学业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毕业评价、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综合评价等。

3.针对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并细化分解为可考核的指标点。本专业从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应明晰的社会责任、应树立的价值取向、应养成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等角度出发,并经广泛征求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专家意见后,制定了本专业的12条毕业要求,并进一步细化分解为可执行、可考察的指标点。根据毕业要求以及细化的指标点,构建培养方案,筛选课程与之对应,使得本专业的毕业要求可以由课程全部覆盖,确保培养的学生可以达到所有毕业要求。

4.构建了以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为依据的教学活动评价机制。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根据前文所述的教学活动设计和执行机制,将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所涉及的各个教学活动对应到毕业要求指标点,学生的考核结果反映了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并以此为依据说明教学活动的效果,从而对教学活动进行考核和反思,进而反映培养人才的效果,促进教学活动的改进。

二、以学科竞赛为契机,不断完善电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以毕业要求能力培养为核心”为目标,多层次循序渐进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是构成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于我校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定位,这个环节显得更加重要。本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科学设置实验项目,并注重教学实验的先进性、开放性和工程实践性,形成具有学科特点及自身特色、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三、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培养电气专业应用型人才

建立校企联合培養机制,与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厦门华电开关有限公司、许继(厦门)智能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长久稳固的合作关系,紧密结合行业技术和人才需求要求,建立订单式培养计划;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管理,培养真正满足产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建立了30家长期稳定合作的校企合作实习和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践环节训练,既解决了学校实践场地不足的问题,又强化和提高了学生实践环节质量。校企共建实验室,建立ABB实训中心、GE智能平台自动化系统实验室、台达自动化实验中心等校企共建实验室,将企业的资源作为专业发展建设的有益补充。

四、建立“双闭环”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以教学督导为主导,建立了对教学环节和过程的内部质量监控持续改进体系,定期评价,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确保“课程体系达成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达成培养目标”,构成“内环”反馈改进机制。本专业在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主要教学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本专业课程评估坚持以OBE理念对课程教学的要求,鼓励特色创新,激发教师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自评评估和持续改进”的课程建设机制与文化。

构建了专业建设持续改进跟踪反馈机制,开展了应届毕业生调查、往届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调查、第三方调查等方面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评价培养目标合理性和达成度、毕业要求合理性和达成度、课程目标达成度等,改革培养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成“外环”反馈改进机制。

五、结语

“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并全面应用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后,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与社会需求结合紧密,培养效果得到有效监督,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方向得到理性化、体系化的规范,保证了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2]孙抗,王玉梅,王福忠.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电气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6):163-165.

猜你喜欢
持续改进成果导向工程教育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
精益管理在国际物流服务企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