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党员队伍基本现状 常态开展党员培养教育

2019-06-17 05:10伍波涛刘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大学生党员调查

伍波涛 刘英

摘要:通过对M学院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基本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从中发现问题、明确方向、深入思索、积极创新,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从学院层面统筹部署、指导把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方向,切实提高M学院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实践环节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基本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9-0040-04

为准确地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基本现状和现实情况,课题组在M学院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基本现状问卷调查活动,以期从中发现问题、明确方向、深入思索、积极创新,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从学院层面统筹部署、指导把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方向,切实提高M学院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实践环节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次调查在M学院16个学生党支部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中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10份,回收率88.75%。问卷涉及思想政治表现、文化知识素养、组织管理水平、个人道德建设、日常行为表现、心理素质水平、发展过程和教育培养的问题建议等方面,为深入准确地把握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现状,发现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意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达到提升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水平的目的。

一、问卷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M学院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总体表现水平良好,平均值约为4.65,处于四点量表的比较好与非常好程度之间。其中个人道德建设、日常行为表现、思想政治表现、文化知识素养依次高于总体水平,而心理素质水平、组织管理水平低于整体水平。

1.党员发展现状差异性分析。本文采用Spss18.0的单因子方差分析方法来判断和分析不同年级、不同身份、不同入党年限的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基本现状所存在的差异性。①不同年级的差异性分析。不同的年级自身在六个层面的表现上均有差异。高年级比低年级的总体表现水平较好,大三年级在思想政治表现、组织管理水平方面相对较弱,大一年级在文化知识素养、个人道德建设、日常行为表现、心理素质水平、总体水平上相对较弱一些。由此可见,M学院在大一对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起到了明显的效果,经过党员教育培养后高年级相对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有所提升。②不同身份的差异性分析。不同的身份在六个层面的表现上存在差异。党员学生干部、正式党员在思想政治表现、文化知识素养、组织管理水平、个人道德建设、日常行为表现、总体表现水比预备党员、积极分子情况较好。党员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在心理素质水平上高于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由此可见党员学生干部、正式党员经过党员教育培养综合表现和素质提升明显,在预备党员、积极分子、群众中发挥了良好的先锋模范作用。预备党员、正式党员来自群众、班级等各方面的监督、评议压力大于积极分子。党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都是比较优秀的。③不同入党年限的差异性分析。不同的入党年限在六个层面的表现上存在差异。入党年限长比入党年限短的总体表现水平要好,入党二年的心理素质水平较高。由此可见,M学院亟需对入党年限较短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开展一系列的发展和培养教育,同时对入党四年以上的党员和入党一年及以下的党员、积极分子(本文默认积极分子为入党一年及以下)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以提升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

2.党员发展现状相关性分析。本文采用Spss18.0的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来判断和分析思想政治表现、文化知识素养、组织管理水平、日常行为表现、个人道德建设、心理素质水平、总体表现水平六个层面之间,以及六个层面和总体量表(总体表现水平)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绝对值R>0.70则为高度相关,0.04≦R≦0.70为中度相关,R<0.40则为低度相关)。①六个层面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思想政治表现、文化知识素养、组织管理水平、日常行为表现、个人道德建设、心理素质水平六个层面之间均成显著正相关,各层面变量之间均存在相互正影响、相互正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思想政治表现与文化知识素养、组织管理水平、日常行为表现、个人道德建设成高度正相关,与心理素质水平成中度正相关。文化知识素养与思想政治表现、组织管理水平、日常行为表现、个人道德建设成高度正相关,与心理素质水平成中度正相关。组织管理水平与思想政治表现、文化知识素养、日常行为表现、个人道德建设成高度正相关,与心理素质水平成中度正相关。日常行为表现与思想政治表现、文化知识素养、组织管理水平、个人道德建设成高度正相关,与心理素质水平成中度正相关。个人道德建设与文化知识素养、思想政治表现、组织管理水平、日常行为表现、心理素质水平均成高度正相关。心理素质水平与个人道德建设成高度正相关,与思想政治表现、文化知识素养、思想政治表现、组织管理水平、日常行为表现成中度正相关。②六个层面与总体量表(总体表现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思想政治表现、文化知识素养、组织管理水平、日常行为表现、个人道德建设、心理素质水平与总体量表之间均成显著正相关,每个层面变量与总体表现水平之间都存在相互正影响、相互正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六个层面变量与总体表现水平之间相关度从高到低一次排序为:文化知识素养、个人道德建设、思想政治表现、日常行为表现、组织管理水平、心理素质水平。说明M学院在对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方面要有所侧重,有主次之分,对最有利于总体表现水平(综合素养)提升的文化知识素养、个人道德建设、思想政治表现、日常行为表现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科学设置教育培养的内容形式、学分管理、考察考核、组织安排等,特别是要把握好党校培训这个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和平台。

3.党员发展过程和教育培养情况。①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或不足。M学院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新党员发展数量上过于保守,质量上过于严格,培训多,发展少;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发展的考察亟需加強;在入党动机上出现多元化、复杂化,考察难度大;党员发展管理教育、考核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组织发展中,学生干部多,一般学生少,高年级发展多、低年级发展少。不同身份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对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或不足的看法上存在差异。党员学生干部认为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发展的考察亟需加强;正式党员认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发展的考察亟需加强;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认为新党员发展数量上过于保守,质量上过于严格,培训多,发展少。②目前M学院在党员教育培养中存在问题或不足。M学院目前在党员教育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为:党员教育培养中,理论重于实践;学生基层组织不健全,学生党员活动开展不丰富;对党员教育培养缺乏健全的长期性、有效性的机制;对党员的党相关的理论知识的要求还不够高;预备党员的教育、转正衔接还不够完善;基层党组织缺乏完善的思想教育培养体系。不同入党年限的党员和积极分子(本文默认积极分子为入党一年及以下)在对目前M学院在党员教育培养中存在问题或不足的看法上存在差异。入党三年的党员认为M学院对党员党相关的理论知识要求不是很高,导致党员对党的知识了解不足的问题更为明显。③目前M学院党员教育培养中亟需要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目前M学院党员教育培养中亟需要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依次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主题教育;“学习新党章、重温誓词、践行宗旨”党性知识教育;“迎接评估,党员争先,评建创优”创先争优教育;“三服务、三促进”“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党员作用发挥、促进学院发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规划大学人生,树立人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同身份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对党员教育培养中亟需要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的需求上存在差异。党员学生干部和预备党员更希望开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主题教育;正式党员更希望开展“迎接评估,党员争先,评建创优”创先争优教育。积极分子更希望开展“三服务、三促进”“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党员作用发挥、促进学院发展”党员先进性教育。

4.党员发展教育中较为有效的教育培养形式。M学院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认为党员发展教育中较为有效的教育培养形式依次为:社会实践活动、党校培训、专题党课、师生结对共建、学习研讨会、党小组学习、座谈会、党组织生活、思想政治课、专家报告会。不同年级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对党员发展教育中较为有效的教育培养形式的看法上存在差异。大一年级认为最有效的是师生结对共建和党校培训;大二认为最有效的是社会实践活动和师生结对共建;大三认为最有效的是党小组学习、学习研讨会、座谈会、党组织生活;大四认为最有效的是社会实践活动、党校培训、师生结对共建。由此可见,M学院可以重点采取社会实践活动、党校培训、师生结对共建的途径来对党员、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

二、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M学院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总体表现水平良好。其中个人道德建设、日常行为表现、思想政治表现、文化知识素养依次高于总体水平,而心理素质水平、组织管理水平低于整体水平。

2.高年级比低年级的总体表现水平较好,大三年级在思想政治表现、组织管理水平方面相对较弱,大一年级在文化知识素养、个人道德建设、日常行为表现、心理素质水平、总体水平上相对较弱一些。学院在大一对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起到了明显的效果,经过党员教育培养后高年级相对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有所提升。

3.党员学生干部、正式党员在思想政治表现、文化知识素养、组织管理水平、个人道德建设、日常行为表现、总体表现水比预备党员、积极分子情况较好。党员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在心理素质水平上高于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学院党员学生干部、正式党员在经过党员教育培养过综合表现和素质提升明显,在预备党员、积极分子、群众中发挥了良好的先锋模范作用。预备党员、正式党员来自群众、班级等各方面的监督、评议压力大于积极分子。党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都是比较优秀的。

4.入党年限长比入党年限短的总体表现水平要好,入党二年的心理素质水平较高。学院亟需对入党年限较短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开展一系列的发展和培养教育,同时对入党四年以上的党员和入党一年及以下的党员、积极分子(本文默认积极分子为入党一年及以下)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以提升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

5.思想政治表现、文化知识素养、组织管理水平、日常行为表现、个人道德建设、心理素质水平之间均存在相互正影响、相互正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除心理素质水平外的五个方面均成高度正相关,表示一环扣一环,一个环节培养的不到位將严重影响其他方面。心理素质水平与个人道德建设成高度正相关。

6.M学院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尤其表现在新校区的新党组织和新生党员上:新党员发展数量、质量合理性问题;入党动机考察以及党员发展后的考察问题;组织发展名额分布问题;新党员发展程序规范性问题;党员的综合素质考核问题。

7.M学院目前在党员教育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党员教育培养理论重于实践;党员党性不足,党的知识不足;学生基层组织不健全,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党员教育培养缺乏长效性机制;毕业党员、预备党员的教育、转正衔接不完善。

8.目前M学院党员教育培养中亟需要开展的主题教育有:“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主题教育;党性知识教育;创先争优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同身份的需求差异明显。党员学生干部和预备党员更希望开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主题教育;正式党员更希望开展创先争优教育。积极分子更希望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

9.M学院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认为党员发展教育中较为有效的教育培养形式依次为:社会实践活动、党校培训、专题党课、师生结对共建、学习研讨会、党小组学习、座谈会、党组织生活、思想政治课、专家报告会。不同年级的需求不同,大一年级最希望师生结对共建和党校培训;大二更希望社会实践活动和师生结对共建;大三更偏向党小组学习、学习研讨会、座谈会、党组织生活;大四认为最有效的是社会实践活动、党校培训、师生结对共建。

三、建议

1.把好入口,严格、规范党员发展流程,确保党员发展质量。一方面要丰富教育培养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识地解决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中的弱项如:心理素质水平、组织管理水平,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教育培养中的问题,提升党员和积极分子的综合素质。严格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考核要从“个人道德建设、日常行为表现、思想政治表现、文化知识素养、心理素质水平、组织管理水平”综合方面确定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并加以落实,坚决做到不合格不发展,不成熟不发展,不优秀不发展的原则,把好党员入口关,确保发展质量。令党员、积极分子从行动、思想上真正提高入党的意识和素养,增强党员意识,真正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和谐的积极推动者”[1]。

2.因材施教开展党员教育培养工作,确保师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不同年级、身份、入党年限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对党员教育培养的需求不同,因此M学院党委和基层党组织要统筹部署,做好科学规划,研究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分类分层定向的党员队伍教育培养方案。基层党政、党务工作人员在对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日常教育培养工作中要密切关注不同身份、年级、入党年限党员和积极分子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加以定向疏导、考察、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方式方法,提升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要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2]

3.重点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培训阵地,党员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党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高校党校培训作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重要阵地,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党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党校培训应丰富社会实践环节,令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责任与义务。M学院党校在两个校区举行,每学期一期,培训规模受限,培训时间集中周期短,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量大,目前的培训规模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入党热情。建议建立成立二级党校,将院级党校与二级党校有效结合,二级党校重点培养要求入党者,二级党校优秀的毕业学员再推荐到院级党校进行再培训,如此可以丰富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规模,以满足广大师生的入党积极性。

4.有针对性地对高中发展的新生党员开展进校党员意识教育和后续考察。充分利用好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培训、党小组学习、党组织生活阵地,严格考察高中发展的新生党员,并对其确立一年的入校考察期,对不成熟、不优秀、不合格的新生党员进行再教育、再培养、再考察,对在一年的入校考察期表现差的党员进行“劝退党”的处罚,建议在其个人综合素质提升后,严格按照M学院的发展发展程序重新发展。M学院要求新生党员进校后必须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培训进行学习、教育、培养和考核,非常科学,并对党校考试不合格的党员进行定向谈话,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有针对性的确定解决方案。严格党员和积极分子考察考核流程,端正积极分子入党动机,正确引导,全面认识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阶段任务和纪律要求,从内心深处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3]

5.党员教育培养须从低年级抓起,亟需建立常态化教育培养和长效性创先争优机制。新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在经过大一的培养教育效果明显,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步提升。这说明党员教育培养必须从低年级抓起,开好头,则后续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必须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4]在基层党组织长效性地开展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培训、师生结对共建创先争优、专题党课讲座报告、学习研讨会;常态化地开展党小组学习、党知识党章学习、师生党员民主座談会、基层党组织生活;日常化地抓思想政治教育课和辅导员日常思想教育,建设好思想政治课和班会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以达到提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个人道德修养的目的。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4]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A].七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0128764.html,2009-09-28.

[3]郝翠荣,李义勇.积极分子培养培训状况调查与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7):53.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A].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入党积极分子大学生党员调查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大学生寝室片区化管理研究
关于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