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炒作了“月薪过万”?

2019-06-18 08:26董忱张绍辉
齐鲁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李铭王华高薪

董忱 张绍辉

又是一年毕业季,无数的大学生即将走出象牙塔,涌入外面繁华的世界。无论他们是留在二线城市,还是继续到北上广深逐梦,迫于生活成本压力的增大,摆在他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薪酬待遇问题,每年的六七月份网络上都会炒作大学生月薪过万的信息,这种新闻并无新意,关键在于“月薪过万”触动了社会的敏感神经,加重了社会的焦虑情绪。

向往月薪过万的大学生

王华是一名普通大学毕业生,他刚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毕业招聘会,人山人海的场景让他记忆犹新。据统计今年大学毕业生将达到860万,比2018年增长了将近40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他的简历并没有投出去多少,不仅仅是没有遇到心仪的企业,王华更在意薪酬的高低,“有些单位的工资都太低了,只有三四千,还都是单休,我看网上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月薪都破万了。和我的心理预期还有挺大的差距,还是再等等找个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吧。”

在他还在四处犹豫选择合适岗位的时候,他的舍友李铭已经把手上的简历投完了,来自乡村的李铭选择面对现实,“没有工作经验,刚参加工作不敢奢望高额工资,先稳定下来积攒经验最重要。”李铭说。

其实像王华这样的大学生确实不少,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对金钱的感知力相对淡薄,对未来薪资的理解大多来自于互联网上的各种文章,在网络上输入“月薪过万”能非常轻松地找到类似“月薪过万很简单”“月薪过万招工难”“我是如何实现月薪过万的”“上亿资产只能算精英中产”这样的文章。

“就是这些月薪过万的炒作文章,让还没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飘飘然,不知所措。”某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说,现在孩子大多眼高手低,很容易被这类文章忽悠。

记者翻看王华的简历,并没有发现太多亮点,上面兴趣类的奖项多于技术类的,唯一的技能是过了英语四级,“大学期间主要是培养自己的兴趣了。”他坦然,“没考过几本过硬的证书都不好意思参加招聘会,月薪过万也只是期望而已,不抱太大希望。”

王华的妈妈陈女士希望自己的孩子脚踏实地一点,“大学生择业竞争很激烈。”陈女士说,孩子的想法过于简单,还需要磨练。

相关数据显示,月薪1万元以上的人群主要集中于一线大城市,高学历,海归派占一定比例,而且高薪行业只偏向于销售业务类,中介保险类,也包括近期流行的互联网大数据。相比较而言,非一线,文职人员的工资相对偏低。

但也有聪明的学生,业余时间干个“副业”用于补充薪酬,比如,一些年轻人将自己的触点转移到一些“网红行业”,爱鞋之人几乎无人不知“毒”APP,“鞋”在里面不仅仅作为一种商品,作为一种货币,你可以通過抢到鞋以后转手去卖赚取差价,也可以通过鞋圈去认识到很多和你年龄相仿兴趣相投的人,很多年轻人靠这种方式也实现了月薪过万,但类似的行业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也许只有少数人吧。

“你别看我每天表面挺快乐,其实心里还是很焦虑的,马上步入社会,压力山大。”王华告诉记者,再试一试如果还是找不到高薪工作的话,他也能够接受工资低一些的工作先从基层做起。

不仅仅是刚毕业大学生,成年人也面临着这样的情况,此前的车厘子自由,香椿芽自由无不反映着大家对于这个时代的焦虑,对于当下生活的不甘心,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薪资过万刚好充当了毕业季舆论的导火索。焦虑其实一直存在,只不过这次转移到了即将成年的年轻人。

谁是炒作话题的推手

近期,各种有关薪酬的话题刺激着大家的眼球,其实现实中只要冷静地思考一下,与身旁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认真交流一下,就能发现“月薪过万”并非普遍现象。新近发布的《2019国人工资报告》显示:即便收入最高的上海和北京,月薪过万者比例也仅为三成,且集中于互联网、房地产和金融等行业。虽然这一数字,未必能全面反映收入情况,但也从侧面说明,多数人的收入并没有那么高。

“现在收入接近五千元,每月除去房租、吃饭、交通等各种消费外,每月几乎剩不下多少,在北京上海工作的同学中有月薪过万的,但是他们消费水平要比我们高很多,实际到月底也攒不下钱。”一位在济南高新区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三年的大学生说,自己并不羡慕拿高薪的人,拿高薪的人付出的汗水也会比常人多很多倍,没白没黑永无休止的加班,会让人更加焦虑。

而另一位女大学生也表述了自己的看法,找工作时期望值都很高,参加工作后就现实很多,现在工作稳定,同事关系处得很好,看着每年都会上涨的工资额还是满意的。

“月薪过万”的炒作,炒作推手又是谁?实际上,是个别自媒体为了赚取流量打赏和广告收入,枉顾社会基本事实,生造一些概念吸引眼球。将“贩卖焦虑”做成了一门生意。

不容否认的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存在,似乎也给人带来一种错觉:很多人似乎经常在吃吃吃、买买买,要么就是到处旅游晒太阳,而自己好像只有上班下班、拿着微薄的工资照顾家庭……两相比较,不免加剧包括焦虑在内的各种负面情绪。

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开支高企,再加上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让普通民众感受到不少负面情绪。因此,部分民众心态变得浮躁,看到这类噱头十足的文章、言论,可能根本不会去思考其真实性,只会盲目跟风转发。

冷静下来的“年轻人”

对于薪酬问题,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人似乎有他们自己的看法。

“我其实不奢求能够月入上万,只求领导能够不辞我就好了”,刘畅告诉记者,“我在高新区一家外贸公司上班,虽然面临996工作制的剥削,还有领导时不时的责骂,但是我也不敢辞职,就业压力不小,如果辞了这份工作还不知道能否找到更好的。”刘畅说到这就不再说了,把头低了下来。“先成家后立业对于我来说,我更想着先立业后成家。”

“我其实都不敢生病,生一次病的代价太高了,现在医疗费这么贵,生病了以后效率大打折扣,每个月我的工资都刚刚勉强还完信用卡,留给自己的钱并不多,哪有那么多月薪过万的工作。”刘畅说。

年轻人似乎更喜欢去相信某博,某红书上的讨论,他们十分向往屏幕那边人们的生活,然而现实却十分残酷。

当然。月薪1万也是存在的。可当你把精力关注在薪资上面,反而会忽略了背后的工作强度,工作压力。

网络上还有很多人一方面为自己的高薪沾沾自喜,一方面又抱怨自己的工作有多累。与其在这场舆论战里讨论,不如静下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事实上,无数多的年轻人在感慨别人岁月静好的同时,正在努力地负重前行,他们像是一只蜘蛛,在钢筋水泥之间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网。

一位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经理告诉记者,“刚刚入职的员工工资肯定不会很高,多工作几年后,工作能力提升了,随着职位的升级工资自然就涨上来了。”他同时也劝诫年轻人,应该脚踏实地,而不是沉浸于网络爽文,否则鸡汤也会变成毒鸡汤。

猜你喜欢
李铭王华高薪
Modified scaling angular spectrum method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long-distance propagation∗
拉钩
噜噜拒绝“高薪”
寒门高考状元为尽孝失足,14年后浴火重生折桂名校
江苏省侨办主任王华:侨的力量推动着我
王华主任随江苏新闻文化参访团赴台访问圆满成功
王华主任会见韩国知识文化财团理事长辛圣恩一行
Factor-graph-based iterative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ignal detection algorithm over time-varying frequency-selective fading channels
同步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