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书词语新义零拾

2019-06-18 08:27吴蕴慧
文教资料 2019年10期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新义

吴蕴慧

摘    要: 敦煌文书中某些词语的义项不见于当前诸多大型词典,却在传世文献中有例可援,此种“新义”或可为诸家词典补苴,如“证知”“改转”“追崇”等词语的某些义项为《汉语大词典》所失收。

关键词: 敦煌文书    《汉语大词典》    新义

敦煌文书①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方面的信息,并且保留了大量唐五代的口语原貌,颇具研究价值,尤其是出现了诸多“新词”和“新义”。所谓“新词”是指敦煌文书中的词语用例早于目前权威语文工具书中该词语首例的时代,以及权威语文工具书中失收而传世文献中有例可援的词语。所谓“新义”是指敦煌文书中的词语义项早于权威语文工具书中该词语义项的首例时代,或不同于权威语文工具书中该词语的诸种义项。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敦煌文书中某些词语的义项不见于当前诸多大型词典,却在传世文献中有例可援,此种“新义”或可为诸家词典补苴。由于《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大词典》)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义项齐全,书证丰赡,共收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完善、最具权威性、规模最大的语文工具书,本文阐述时仅以《大词典》中所释词语义项为例。

一、证知

斯527后周显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正月三日《女人社再立条件》:“右通前件条流,一一丁宁,如水如鱼,不得道说事非。更不于愿者,山河为誓,日月证知。”(《释录》[1]第一辑,页275/27-29)

斯6537 2V《家童再宜放书一道(样式)》:“请山河作誓,日辰证知,日月倾移,誓言莫改。”(《释录》第二辑,页179/14-15)

按:《大词典》“证知”共有两个义项:(1)参悟(2)告知,皆不合文义。

此处“证知”即证明也。又如《敦煌变文校注·佛说阿弥陀经押座文》:“今欲说经申赞叹,唯愿慈悲来证知。”[2](1160)《大正藏》[3]No. 2040[南朝梁]僧佑撰《释迦谱》卷一:“魔言:‘瞿昙汝道,我昔一日持戒施辟支佛食,信有真实,我亦自知,汝亦知我,汝自道者谁为证知。佛以手指地言:‘此地证我。”No. 1933[陈]慧思撰《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卷一:“诸佛世尊同证知,梵释四王为证明。”No. 1450[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十八:“我今归依佛法僧宝,受五学处,始从今日乃至命终,不杀生乃至不饮酒,唯愿世尊证知。”No. 1893[唐]道宣撰《净心戒观法》卷一:“唯惧人怪笑,不畏天证知。”

《大词典》“证知”义项当补。

二、改转

斯6537 3V-5V《立社条件(样式)》:“所以上下商量,人心莫[测],逐时改转。”(《释录》第一辑,页281/9-10)

按:《大词典》“改转”释义为:迁调官职,多指提升。

此处“改转”当为改易、改变之义,“逐时改转”即随时改变也。又如《大正藏》No. 220b[唐]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九十二:“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相常住终无改转。”No. 1537[唐]玄奘译《阿毘达磨法蕴足论》卷十一:“然佛所说生缘老死,理趣决定,去来今世,有佛无佛,曾无改转,法性恒然,不隐不没,不倾不动,其理湛然。”No. 1861[唐]窥基撰《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二变化非受用,谓变化身,为化地前杂类生故,或麤或妙,或令欢喜,或令怖畏,改转不定,但名变化不名受用,不必令受现法乐故。”No. 8[宋]施护等译《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卷二:“我诸所用无阙乏,亦非他人相娆恼。但为我闻真实言,发出家心无改转。”No. 1799[宋]子璇集《首楞严义疏注经》卷七:“异名差别为世界体,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前后改转隔别不同,故名世界,皆由内有异相为。”

《大词典》“改转”义项当补。

三、色物

斯6537 3V-5V《立社条件(样式)》:“色物赠例,勒截分明。”(《释录》第一辑,页282/24)

斯5629《炖煌郡等某乙社条壹道(样式)》:“逐吉追凶,应有所勒条格,同心壹齐禀奉,一春秋二社,每件局席,人各油麦勺麦粟,主人逐次流行。一,若社人本身及妻二人亡者,赠例人麦粟及色物,准数进(?)要使用,及至葬送,亦次痛烈,便供亲兄弟一般轾举,不许憎嫌女岁(秽)污。”(《释录》第一辑,页285/(一)10-286/(一)20)

斯5520《立社条件》:“□(结)义之后,但有社内身迁故,赠送营办葬义(仪)车轝□(一)仰社人助成,不德(得)臨事疏遗,忽合乖叹,仍须社众改□送至墓所,人各借布一疋,色物一疋。”(《释录》第一辑,页289/6-8)

斯5691《付色物饼粟历》:“付团家色物十九段,又后付色物八段,安□□□五段”(《释录》第三辑,页230/1-2)

斯5804 1V《僧智弁吊唁孟阇梨母亡状》:“白罗壹段、紫絁壹、绯紬壹段色物三事,谨遗堂子□苟奴送赴。”(《释录》第五辑,页8/3-4)

按:《大词典》释“色物”为表示方位颜色的泥土。此处“色物”指种类、名目、物品。如[宋]王溥《唐会要·杂处置》②:“八年八月,吏部奏请差定文武官告纸轴之色物:‘五品已上,用大花异纹绫纸,紫罗标,檀木轴……”《册府元龟·帝王部·革釜》:“今后此色物诸处不得进奉,所繇司不得輙通。”又《邦计部·山泽》:“所有随行色物,除盐外,一半纳官,一半与捉事人充优赏。”

“色物”,敦煌文书中又作“物色”。如伯3155背唐天复四年(公元九○四年)《令狐法性出租土地契(稿)》:“为要物色用度,遂将前件地捌亩,祖与(旁注:遂共)同乡邻近百姓价员子商量,取员子上好生绢壹疋,长捌综(?)壹疋,长贰仗伍尺。”(《释录》第二辑,页26/2)斯5647《分书(样式)》:“训诲成人,未申乳哺之恩;今生房分,先报其恩,别无所堪,不忓分数,与叔某物色目。前已结义如同往日一般。已上物色献上阿叔,更为阿叔殷勤,成立活计……”(《释录》第二辑,页167/29-168/37)伯3449、伯3864《书仪小册子》:“吊仪自间冰慈,恒深攀望,值以某萦计不及,频附恳诚,今则伏蒙眷私,以某家室倾逝,远垂军将驰送吊仪物色,收领,不任感创。”(《释录》第五辑,页384/(二)49-52)

《大词典》“色物”义项当补。

四、监当

伯3608、伯3252《唐律——职制、户婚、厩库律残卷》:“诸监当官司及主食之人,误将杂药至御服(膳)所者,绞。所谓监当之人应到之处。”(《释录》第二辑,页500/(一)14-15)

按:《大词典》释“监当”为宋代掌管税收、冶铸等事务的地方官。此处“监当”为监督、监管之义。又如《旧唐书·职官志三》:“监作掌监当杂作。”《旧五代史·晋书·帝纪第一》:“宜令三司预支一年礼料物色,于太庙置库收贮,差宗正丞主掌,委监察使监当,祭器祭服等未备者修制。”《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八《玉华宫成曲赦宜君县制》:“其营造监当官人量加品秩,及卫士以上并节级赐物,先在宫苑内住移出外者给复三年。”《大正藏》No. 2060 [唐]道宣撰《续高僧传·习禅二·僧善》:“僧袭本住绛州,结心定业,承习善公不亏其化,住晋州宝严寺,充僧直岁,监当稻田,见杀水陆诸虫不胜其酷,因掷弃公名追崇故业。”No. 2122[唐]道世撰《法苑珠林》卷十四:“有司执缚向市且行且诵,临欲加刑诵满千遍,执刀下斫,刀折三段不损皮肉,易刀又斫,凡经三换刃折如初,监当官人莫不惊异。”

《大词典》“监当”义项当补。

五、转益

斯5647《分书(样式)》:“上者更须临恩,陪(倍)加忧恤;小者更须去(趋)义,转益功(恭)勤。”(《释录》第二辑,页170/50-53)

按:《大词典》释“转益”为博取自益也。此处“转益”为同义复词,即更加也。如《旧唐书·韦述传》:“如是周岁,写录皆毕,百氏源流,转益详悉。”又《刘悟传附子从谏》:“自兹议论,转益沸腾。”《大正藏》No. 278[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三:“此诸功德,皆回向萨婆若,转益明显,随意所用。”No. 1854[隋]吉藏撰《二谛义》卷三:“野城寺光大法师,用假空义,开善亦用,用中最不得意者,如丑人学西施嚬,转益丑拙。”No. 997[唐]般若、牟尼室利共译《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十:“大王逼夺百姓所有资财赏赐豪贵,遂令富者日益奢侈,贫乏之者转益贫穷,令诸贫人孤惸困苦,投足无地,皆求出家。”

《大词典》“转益”义项当补。

六、推断

伯3078、斯4673拚合唐神龙年代(公元七○五—七○六年)《散颁刑部格卷》:“一,法司断九品以上官罪,皆录所犯状进内。其外推断罪定,于后雪免者,皆得罪及合雪所由并元断官同奏。若在外,以状申省。司亦具出入状奏闻。若前人失错,纵去官经赦,亦宜奏。若推断公坐者,不在奏限。”(《释录》第二辑,页564/20-24)

按:《大词典》释“推断”为判断也。此处“推断”即推究判罪也。如《魏书·食货志六》:“若无大宥,罪合推断。”《旧唐书·郑惟忠传》:“中宗令推断,惟忠奏曰:‘今大狱始决,人心未宁,若更改推,必递相惊恐,则反侧之子,无由自安。”又《李峘传附弟岘》:“御史台、大理寺重囚有狱,推断未了,牒追就银台,不问轻重,一时释放,莫敢违者。”又《文苑传中·李邕传》:“俄而御史中丞宋璟奏侍臣张昌宗兄弟有不顺之言,请付法推断。”《新唐书·徐有功传》:“诚令天官铨注有所不平、法司推断舞法深诋、三司理匦受所上章拥塞不白者皆许臣按验劾发,夺禄贬劳,不越月逾时,可致刑措。”

《大詞典》“推断”义项当补。

注释:

①本文所引敦煌文书参照唐耕耦、陆宏基主编的五册《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文中简称《释录》,并标明引文所在《释录》中的页数和行数,以便读者检阅),均比勘敦煌原卷。

②本文所引文献如未说明,均引用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参考文献:

[1]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M].第1~5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86~1990.

[2]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

[3]大正藏[DB/CD].台北:中华佛教电子协会,1999.

猜你喜欢
汉语大词典新义
旧裙新义
从异解看成语新义的形成
“杯”的新义及其组合模式的优越性
旧词衍生新义种种
新时期旧词新义中的隐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