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9-06-20 07:37刘朝芹付冰杨彦芬雷俊
安徽医药 2019年7期
关键词:白族大理慢性病

刘朝芹,付冰,杨彦芬,雷俊

作者单位:1大理州人民医院,a办公室,b重症监护病房,云南 大理 671000;2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护理部,湖南 长沙 41001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1.8亿,占13.26%[1]。白族老年人比例为12.42%,高于全州总老年人比例。2014年全州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13.54%,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日渐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应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量表)对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了解白族老年人与其他民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差异,为补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短板及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年1月至5月,选取白族人口占整体人口40%以上的县市(大理、云龙、洱源、剑川及鹤庆),再以县市行政区为分层因素,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白族人口占主体的社区和乡镇为单位,每县等比例抽取城区(县城或镇所在地)、城乡接合部及郊区农村各1个点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族老年人(≥60岁);神志清楚,有认知判断能力;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有急性疾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者。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老年人对研究课题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调查工具包括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及SF-36量表。(1)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资料(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工作情况、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性格等),行为生活方式(吸烟行为、饮酒行为、参加锻炼情况),健康状况(自理能力、患慢性病情况),主观生活满意度。(2)SF-36量表[2]。该量表是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的基础上研制的中文版简明健康调查问卷,用于测量普通人群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包括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8个维度及一项健康指标(健康变化),共36个条目。各维度最终得分采用百分制表示。转换方法为:最终得分=[(实际得分-最低可能得分)÷(最高可能得分-最低可能得分)]×100。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本研究中SF-36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85。

1.2.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在取得当地卫生管理部门同意及自治州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的协助下,对12名社区卫生人员及8名白族护理人员进行了调查培训;制作统一的书面通知,提前张贴告知社区老年人调查目的及方法;并请社区卫生人员协助提前组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以健康宣教及义诊方式进行调查,采用统一的询问方式,不能填写者由调查员协助,问卷当场收回。

1.3 资料整理所有问卷经整理、编码后,利用Epidata3.1 软件进行双人录入。问卷缺失值的处理:在量表各维度所包含的条目中,若应答者回答了一半及以上的条目,则缺失值以其所属维度的平均分代替。

2 结果

2.1 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一般资料本研究共收集1 058名白族老年人资料,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68.94±7.05)岁,其中高龄老年人(≥80岁)有 112人,占10.6%。文化程度:文盲414人(39.1%),小学417人(39.4%),初中176人(16.6%),高中或中专47人(4.5%),大专及以上4人(0.4%)。婚姻状况:已婚808人(76.4%),未婚17人(1.6%),丧偶228人(21.6%),离婚5人(0.5%)。居住状况:78人独自生活(7.3%),116人与配偶生活(11.0%),864人与子女生活(81.7%)。患慢性病情况:279人无慢性病(26.4%),443人患一种慢性病(41.9%),225人患有两种慢性病(21.2%),111人患有三种或以上慢性病(10.5%)。

2.2 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为(67.46±15.68)分,各维度得分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BP、PF、SF、MH、VT、RE、RP、GH。与我国常模[3]比较,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各维度中BP、PF、SF、MH、RE、RP、GH得分相对较低(P<0.01),VT得分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3 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3.1单因素分析 (1) 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的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养老金、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性格的白族老年人SF-36总分及部分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 不同行为生活方式的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比较:不同吸烟行为、饮酒行为、参加锻炼情况的白族老年人SF-36总分及部分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3) 不同健康状况的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比较:不同自理能力、患慢性病种数的白族老年人SF-36总分及部分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不同主观生活满意度的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比较:不同主观生活满意度的白族老年人SF-36总分及部分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1 058名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分,

注:BP为躯体疼痛、PF为生理机能、SF为社会功能、MH为精神健康、VT为活力、RE为情感职能、RP为生理职能、GH为一般健康状况

表2 1 058名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人口社会学特征与生活质量情况/(分,

注:aP<0.05,bP<0.01;BP为躯体疼痛、PF为生理机能、SF为社会功能、MH为精神健康、VT为活力、RE为情感职能、RP为生理职能、GH为一般健康状况

2.3.2多因素分析 将生活质量总分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月收入、有无养老金、医疗费用、性格、主观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情况、吸烟、饮酒、参加锻炼情况、自理能力)为自变量,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见表4。

经过逐步拟合,共有9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依次为自理能力、主观生活满意度、患慢病种数、参加锻炼情况、月收入、有无养老金、饮酒、性格、婚姻状况(F= 49.038,P<0.000,决定系数R2=0.297,说明逐步拟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生活质量能被以上9个因素解释占29.7%,其他因素的原因占70.3%。

3 讨论

3.1 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本研究中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为(67.46±15.68)分,各维度中除VT外,其余7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我国常模(P<0.01)。这说明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低于我国平均水平。另外,本研究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BP、PF、SF、MH、VT、RE、RP、GH。有学者将SF-36量表八个维度分为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的两大部分[4-5],其中生理领域包括PF、RP、BP、GH,心理领域包括VT、SF、RE、MH。本研究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排在第一和第二位均为生理领域的内容,说明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值得关注。

表3 1 058名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行为生活方式、健康状况、主观生活满意度与生活质量情况/(分,

注:aP<0.05,bP<0.01;BP为躯体疼痛、PF为生理机能、SF为社会功能、MH为精神健康、VT为活力、RE为情感职能、RP为生理职能、GH为一般健康状况

表4 1 058名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多因素分析

3.2 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3.2.1人口社会学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月收入、有无养老金、性格、婚姻状况等人口社会学因素是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总体而言,月收入高、有养老金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更好。究其原因,经济收入和养老金均反映物质生活层面的内容,对生活质量的评价除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外,还包含对物质生活方面满意程度的感受,月收入高和有养老金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上更有保障,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养老压力,因而对生活质量的评价更高[6]。性格外向的老年人较其他性格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好。性格外向的人通常乐观开朗、热情自信,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寻求他人的支持,及时解除压力,相对性格内向的人来说能体验更多的正性情感,保持心理健康,对生活满意度更高[7-8]。已婚状态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较未婚/丧偶/离婚状态的老年人好,与陈江芸等[9]和李新辉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配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给予老人情感寄托和精神慰藉有关。

3.2.2行为生活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饮酒行为和参加锻炼情况是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有饮酒习惯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较从来不饮酒的老年人好。从饮酒频次来看,绝大部分老年人均为偶尔饮酒。有研究显示,规律适量饮酒对血管病变等老年疾病有益[11],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2]。本研究按参加锻炼的频率对老年人进行分组,结果显示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排序为:经常参加锻炼组>偶尔参加锻炼组>从不参加锻炼组,说明参加锻炼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与蒋园园等[13]的研究结果有一致之处,其认为中等强度的锻炼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益。参加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集体锻炼还可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对老年人精神心理健康发挥着有益作用,因此,应鼓励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参加锻炼。

3.2.3健康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理能力和患慢病情况是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自理能力正常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较自理能力低下者好,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较患2种以下慢性病者差,与尹玲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身体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更差。自理能力低下和伴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和自我生活能力下降,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楚,同时要承受心理社会的失衡,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3.2.4主观生活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主观生活满意度是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生活满意度高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好,与李栋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主观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自己生活的综合认知判断,是主观幸福感的衡量标准之一。有研究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衡量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心理指标[16],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主观幸福感高的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强,看待事情态度积极,从而对生活质量评价高[17]。此外,主观幸福感高受经济水平、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8],因此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多因素分析决定系数偏低,即进入回归分析的9个变量对生活质量影响只是约30%,说明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多方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白族大理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做梦都要去大理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大理好风吹
想念大理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