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顶摩崖:一部刻在绝壁上的梵净山佛教史书

2019-06-20 00:00张明
贵州文史丛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梵净山佛教

张明

摘 要:在梵净山新金顶绝壁之上,刻有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到民国时期的摩崖十七处,最早摩崖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是为著名的“金顶摩崖”。本文拟通过考察“金顶摩崖”的阶段分期和具体内容,揭示明清至民国时期梵净山佛教源流和兴衰起伏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金顶摩崖” 梵净山 佛教

中图分类号:K247-K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9)02-107-113

Abstract:On the mountain of the clifs in Fanjing Mountains new Jin Ding, There were  carved in 15 Clifss carvings  from The beginning of Ming Wanli to Mingguo Times, it has been lasted for 350 years, it is famous for the cliff paintings. Through the survey of Jinding Carving cliffs painting , its section of time, and its real content, it embodies and discover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Fanjing Mountains Buddhism resources and its properious period or decading times.

Key words:Jinding Carving paintings;Fanjing mountains;Buddhism.

梵净山是贵州历史名山和佛教名山。早在汉代,就以“三山谷”之名载入《汉书地理志》;其佛教最早则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1宋代已经在周围州县建有寺庙。2据相关地方志资料记载,明代前中期,佛教已经传播至梵净山核心地区,主要分布在主峰凤凰山、金盏坪一带,留下许多佛教遗址;降至明代中后期的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梵净山寺庙已经转移到新金顶一带,凤凰山佛教于是逐渐淹没无闻。3笔者长期考察梵净山佛教源流,注意到明代留下有一部重要的梵净山志书——《九龙山志》,该志在清代文献中广为引用,而新金顶4佛教就是梵净山佛教最鼎盛时期的产物。与此相印证的是,在新金顶绝壁之上,保存有從嘉靖、万历到民国时期(1920)的十七帧摩崖,最早摩崖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1981年,“金顶摩崖”已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通过考察“金顶摩崖”的阶段分期和具体内容,揭示梵净山佛教在新金顶一带兴衰起伏的历史过程。为了简便起见,先将“金顶摩崖”全部列表如下:

一、佛教传入新金顶和朝山道的开辟

梵净山新金顶最早摩崖是嘉靖年间四川成都府某县西街某人所刻的“南无阿弥陀佛—孝义坊天”摩崖。这对帮助我们了解佛教传入新金顶的情况十分有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原文如下:

该摩崖共9行,原46字,因15字散漫难认,现存只有31字,但不影响内容的识读,可以反映明代嘉靖年间佛教传入梵净山新金顶的情况。早在明代初年,梵净山地区比较出名的寺庙有印江县的宋代西岩古寺(965)和松桃县的天马寺(1373),江口县也保留有宣德铜香炉(1431)。但此后一百多年,梵净山佛教淹没一百余年之久,这是全国禁佛之故。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云:“计明宣德以后、隆庆以前百余年间,教律净禅,皆声闻阒寂,全中土如此,不独滇黔然也。”嘉靖、隆庆间弛禁,梵净山开始第一次重建。此次重建活动一直持续到万历初年,有30余年之久,除修复西岩寺、天马寺外,另据(道光)《印江县志》载,又新建了孝慈寺、回龙寺、天庆寺,2这是山麓寺庙的情况。该摩崖重要价值有三:一是可以将梵净山新金顶佛教传入的时间定位在嘉靖年间;二是表明梵净山佛教与四川佛教的紧密联系;三是梵净山佛教与推行儒家孝道有关。具体而言,该摩崖开宗明义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正文又有“孝义坊天”等四句偈语,表明佛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末尾三字,应当为摩崖刻写者,可惜无法看清,但他的籍贯是“四川成都府某县西街”无疑,他或许是居士,或许是文人,或许是游客;时间落款为“□靖□十八年□月十五日给”,嘉靖在位45年,“□靖□十八年”为“嘉靖一十八年”可能性较小,而为“嘉靖二十八年”(1549)和“嘉靖三十八年”(1559)可能更大,如此说来,佛教传入梵净山新金顶的时间最早可以确定为1549年或1559年,至今已有460—470年之久,比梵净山著名的《敕赐碑》(1618)还要早六七十年。

接下来是明代万历元年(1573)的《院道摩崖》,系印江知县雷学皋奉贵州巡抚蔡文等之命修建新金顶寺庙和开辟朝山大道的珍贵实录,原文如下:

院道

印江上街杨里老再运具诉,上司察院蔡、都清道曹、抚苗道杨总批,印江知县雷差委官义民王踏看。回呈委系古迹名山,申明详允。批准本县给颁火牌告示帖文,承招善人,开砍路到,通行朝睹,起竖庵殿。

招善士杨洪德、陈普庵、杨万林。

若有人损坏,一字承当经十部。

南无阿弥陀佛,万善同归。

《院道摩崖》是新金顶目前发现最早的官方摩崖,可以证明官府对于梵净山佛教的高度重视。按:“院”是贵州都察院;“道”是“都清道”“抚苗道”。“蔡”是贵州巡抚蔡文;曹、杨两人待查;“印江知县雷”,据《道光印江县志》是雷学皋。根据蔡文和雷学皋就职时间考察,他们在贵州有交集的时间为万历元年,故可以确定该摩崖刻于万历元年(1573)。

从《院道摩崖》原文可知:印江知县雷学皋奉巡抚蔡文和都清道曹、抚苗道杨之命,差遣委官和义民前往踏看,回呈称梵净山“委系古迹名山,申明详允”,于是蔡文批准印江县“给颁火牌告示帖文,承招善人,开砍道路,通行朝睹,起竖庵殿”。可知新金顶之上著名的“释迦殿”“弥勒殿”当建于此时,距今已有446年的历史。

猜你喜欢
梵净山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徐日昇的中国佛教观
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
敦煌佛教疑僞經疑難字詞考釋
梵净山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我与梵净山茶
看雪——铜仁梵净山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