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发展简史》评介

2019-06-21 01:44秦珂华
曲艺 2019年6期
关键词:简史曲艺教材

秦珂华

中国的曲艺艺术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经历了漫长的生发、发展过程,取得了辉煌璀璨的艺术成果。曲艺是与音乐、舞蹈、戏剧、杂技(魔术)并列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独立存在,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和广泛认可。音乐、舞蹈、戏剧相继完成学科建设,走进高校讲堂,可是曲艺在艺术科学规划和学术研究的实践中却起步较晚,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究其原因,其一,没有西方成型学科体系和经验可以直接借鉴;其二,曲艺博大精深,形成科学体系需要漫长时间;其三,文字史料记载少且分散,动态艺术的表演部分难以用文字记述传承和量化表达。尽管困难重重,曲艺人却从未停止过对学科建设的探索与追寻。1984年,中国曲艺家协会举办曲艺评论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了建立曲艺学的设想。(一说1986年河南建立曲艺学研究会,在其举行的首届学术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曲艺学”的学科建设问题。)

一、高校曲艺教材的开山鼻祖

30年来,曲艺人奔走疾呼、不懈追求,至2014年7月,中国曲艺家协会、辽宁科技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按照教育部学科建设框架体系的要求,合作编写一套适合高等教育要求的曲艺本科教材丛书。《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以下简称《简史》)作为这套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付梓印刷。该书作者之一高玉琮原为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曲艺理论家、评论家、作家。另一作者鲍震培现为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编著有《中国说唱艺术史论》《中华文化通志·艺文典·曲艺杂技志》(合作)、《中国俗文学史论》《中国曲艺通史·金元曲艺》等。两位曲艺理论家历时3年完成书稿,又多方征求曲艺名家意见,几经修改,终于在2017年3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高校曲艺教材。著名曲艺理论家戴宏森明确指出,史论建设是曲艺学学科建设的核心。高校开设曲艺课程,教材是基础。那么有关曲艺历史的教材,就是核心中的基础,基础中的核心,地位至关重要,必将为曲艺学科建设提供充分依据,为其他科目教材的编写起到引领带动作用。此前已有多种曲艺史专著出版,但都不是针对高等教育的,该书坚持简明、客观的原则,将现有史料根据高等教育教学的特点克绍箕裘、提要钩玄。这一举措可使得“曲艺史”以教材体例呈现,教师做授课之用,它是施教之材,可以举纲张目、拓展发挥;学生做学习之用,它是一课之本,可以按图索骥、概揽古今。

二、再为曲艺专门史踵事增华

曲艺人从未间断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文化的传承,迄今为止先后出版了多部较有代表性的曲艺史学著作。如:1988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编著的《说唱艺术简史》;1991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倪钟之编著的《中国曲艺史》;1998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蔡源莉、吴文科编著的《中国曲艺史》;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姜昆、倪钟之主编的《中国曲艺通史》。这些著作将前人分散在典籍中关于曲艺的记述进行整理、分析,追寻曲艺发生的源头、探讨曲艺发展的历程、研判曲艺繁盛的原因,梳理出曲艺一路走来的基本脉络,为曲艺的史学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简史》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删繁就简,梳理了曲艺自先秦至建国初期的发展状况,同时对建国初期至21世纪曲艺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整理和补充,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曲艺发展的脉络,这是重要的学术突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分界点,之前是封建和半殖半封的社会制度,之后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制度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了曲艺的演出方式、观众群体、演员结构、作品主题、艺术手法、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唐前曲艺,从瞽矇说唱到南北朝民歌,被视为是曲艺的萌芽和初成时期,历时近千年;曲艺的正式形成、成熟兴盛、稳定发展,即唐至清末民国,又历时一千五百年左右。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曲艺发生巨变却仅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将这段历史进行记述和分析,不僅是对曲艺发展历程的完善和补充,而且必将为“新时代”曲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性参考。因为,今天的曲艺是过去的曲艺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明天的曲艺又是今天的曲艺合乎逻辑的发展。

三、为曲艺理论宏观研究再添浓重一笔

有关曲艺的理论著述烟波浩渺,仅《中华曲艺图书资料名录》(董耀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5月第一版)收录的理论书籍就有770种,包括概论、方志、历史、传记、杂谈、辞典等,未被收录的更是难更仆数。这些著作对曲艺的发生、发展、创作、表演、属性、特征、曲种、曲目、作家、演员、场所、观众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深厚的理论积淀。《简史》的诞生,再一次为曲艺理论研究注了入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有什么样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曲艺,就会有什么样的作品和从业者。《简史》共分九章,分别是:初成时期的唐前曲艺、正式形成的唐代曲艺、成熟兴盛的宋代曲艺、稳定发展的金元曲艺、承前启后的明代曲艺、继承繁荣的清代曲艺、民国时期的曲艺、中国人民共和国探索时期的曲艺、新时期的曲艺。从章节标题看,该时期曲艺发展特征一目了然,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每一章节都十分注重对时代背景的介绍,注重这一特征形成原因的分析,注重曲艺现象深层原因的研究和阐发。如唐代的唱导、俗讲、转变等曲种的繁荣,是因为佛教的传入、传播而产生和发展的;宋代勾栏瓦舍的形成是因为市坊制度的破除;清代子弟书的产生与八旗制度的兴衰密切相关等。观《简史》,可以较为清晰地发现各个朝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与曲艺发展变化的密切关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曲艺为何会是这样的生存状态,为何会发生如此变化,形成如此模式,产生如此曲种,诞生如此演员。

曲艺的发展是历史发展与逻辑发展相统一的结果,把握曲艺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曲艺发展的整体规律,梳理宏观理论研究成果,必将更加有利于指导微观的曲艺研究实践。

综上,《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作为一本高校教材,它删繁就简、适于教学;作为史学著作,它贯通古今、脉络清晰;作为理论研究成果,它鞭辟入里,关注“发展”。它的出版必将成为曲艺学教材建设、学科建设新的里程碑!

(作者:锦州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渤海大学客座教授)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简史曲艺教材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宋朝简史》等
教材精读
《曲艺泉城》
明朝简史
元朝简史
北宋简史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