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模式护理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2019-06-22 01:58孙雅云
医疗装备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根治性膀胱癌入院

孙雅云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分院泌尿外科护士站 (福建泉州 362011)

快速康复外科 (fast-track surgery,FTS)是指为了加快择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及缩短住院时间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手术期多学科技术综合运用措施。实施快速康复模式护理能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从而促进患者的临床康复[1]。本研究旨在探讨快速康复模式护理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24例,女8例;年龄44~79岁,平均 (59.2±10.1)岁;20例有1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手术史,5例有多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手术史,7例无膀胱手术史。观察组男25例,女7例;年龄45~79岁,平均 (61.5±9.8)岁;22例有1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手术史,4例有多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手术史,6例无膀胱手术史。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研究。纳入标准:年龄>40岁且<80岁,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排除标准:合并胃肠道疾病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患者;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嘱患者于手术前3 d开始进食流质食物,口服肠道抗生素,于手术前1 d禁食,给予患者口服磷酸钠盐肠道清洁液灌肠。术后为患者留置胃管,应用静脉镇痛泵 (美国雅培公司自控镇痛微电脑泵),疼痛严重时增加止痛药。指导患者术后3~4 d保持卧床休息,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后指导其进食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模式护理。(1)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快速康复护理措施的配合方法,并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2)手术前肠道准备工作。手术前3 d指导患者常规进食,手术前1 d指导患者进食流质食物,术前8 h给予磷酸钠盐肠道清洁液帮助患者进行肠道准备。(3)手术当日晨起行胃肠减压,不安置胃管,如果患者手术后出现腹胀、肠梗阻等则要为患者实施胃肠减压。(4)术后镇痛。应用静脉镇痛泵,通道连接静脉内给药。患者疼痛严重时按压泵上自控按键,促进药液流入,以减轻疼痛,若不能缓解疼痛要及时上报医师处理,忌随意肌内注射止痛药引起并发症。固定好镇痛泵,指导家属为患者翻身时避免镇痛泵导管脱落或者扭折,置管处要注意观察是否发生红肿或有分泌物。由于镇痛泵中止痛药会抑制患者呼吸,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呼吸情况,若有异常上报医师。镇痛药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降低血浆浓度,提高痛阈,从而减慢脉率,降低血压。因此,每隔1~2 h为患者测量血压,术后72 h可以延长血压测量时间。术后指导患者及早接受功能锻炼,避免术后发生并发症。止痛药阿片类药物兴奋延髓可引起恶心、呕吐等,指导患者保持深呼吸,肌内注射胃复安10 mg,以缓解症状。(5)术后活动。指导患者于手术后6 h接受翻身活动指导,于手术后第2天将患者床头摇起一定角度,指导其练习深呼吸、咳嗽等动作,促进患者排痰,若患者未见不适,可帮助其练习在床旁坐起或下床走动。(6)术后进食。术后第2天,给予患者进食少量的流质食物,如果患者进食后未发生腹胀,于术后第3天可以适当增加进食量,再将流质食物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血栓、肠梗阻、切口感染、回肠造口缺血等; (3)比较两组出院后30 d再入院情况[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d,±s)

表1 两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d,±s)

组别 例数 肛门首次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32 2.85±0.41 3.01±1.72 12.25±4.18对照组 32 3.47±0.62 4.18±2.11 16.14±5.20 t 5.0806 5.8766 4.5714 P 0.0241 0.0153 0.032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13%;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血栓,2例肠梗阻,2例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667,P=0.0098)。

2.3 两组术后再入院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30 d有1例再入院,再入院率为3.13%;对照组术后30 d有6例再入院,再入院率为18.75%;观察组术后30 d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5714,P=0.0034)。

3 讨论

快速康复护理属于全新外科护理模式,用于临床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可以结合疼痛控制、麻醉、外科手术与护理措施,于患者手术前、中、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从而利于患者及早康复出院。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膀胱癌根治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是泌尿外科复杂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加强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将快速康复模式护理应用于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可以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其中快速康复模式护理中的术前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变化、手术内容,以缓解其不良情绪,更好地配合手术,减少应激反应,利于术后康复。常规护理中留置胃管为了帮助胃肠减压,但留置胃管会增加肺炎发生机会,影响患者胃肠道功能与正常进食。快速康复模式护理组术后24 h将胃管拔除而未留置,未发生腹胀、肠梗阻。术后早期下床,从坐卧位、坐位到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可以减少患者肌肉流失,增强心肺功能,还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4]。

综上所述,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配合快速康复模式护理能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再入院率。

猜你喜欢
根治性膀胱癌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背下方入路肾蒂处理技术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
miRNA-148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膀胱颈在术后控尿的效果观察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