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牙周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9-06-22 01:58胡秀燕
医疗装备 2019年10期
关键词:菌斑指数菌斑牙周病

胡秀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1)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疾病,主要由出现在龈沟内、牙颈部等部位的牙菌斑引发[1-2]。临床关于牙周病的治疗以预防和控制菌斑为主,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恶化[3-4]。延续性护理是对患者住院护理的延续,在患者出院后继续给予康复护理指导,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5]。本研究旨在探究延续性护理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牙周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28~74岁,平均(47.5±3.8)岁;疾病类型,牙周炎20例,牙龈炎16例,牙周脓肿6例。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5~75岁,平均 (48.3±4.2)岁;疾病类型,牙周炎19例,牙龈炎15例,牙周脓肿8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项目已经获得我院伦理协会相关文件的支持。

1.2 方法

两组均由相同医师检查与基础治疗,持续1个月。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宣教,向其说明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

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主要措施如下。(1)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口腔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共同组成,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明确成员分工,提升成员责任感;向出院患者讲解出院后饮食、用药及牙齿防护事宜,并结合患者的情况为其制定随访计划;出院前向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知识的讲解,如向患者讲解口腔卫生评估方法,如何认识牙菌斑、牙龈色素、结石等,让患者学会识别异常牙龈;指导患者患者正确刷牙,让患者学会竖刷法、Bass刷牙法等,建议患者饭后刷牙或早晚刷牙,并针对患者的牙周病状况指导其使用水牙线、牙缝刷等特殊牙具;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学会基础牙周病护理知识。(2)搭建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网络平台与患者实施沟通,实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疏导患者心情,养成良好的卫生状况,避免出现感染;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多食用水果、蔬菜等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因患者多为老年人,心中常会出现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为患者树立成功榜样,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其治疗依从性;督促患者及时进行检查及治疗。(3)做好后续工作:每例患者都是特殊群体,护理时常会存在很多问题,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制定随访计划[6-7]。

1.3 观察指标

(1)牙龈指数评分:分别对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牙龈指数评分。0分,患者牙龈表现正常;1分,患者牙龈颜色轻度变化,轻度水肿,无出血;2分,患者牙龈红色、光亮、出血,中度炎症;3分,患者牙龈红肿,溃疡,出血,炎症显著。(2)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进行菌斑指数评分:0分,患者牙龈边缘区域未发现菌斑;1分,通过探针可在游离牙龈区域发现少量菌斑;2分,在牙面附近、牙龈袋内以及游离牙龈区域发现少量软性沉淀物质;3分,在牙面附近、牙龈袋内及游离牙龈区域发现大量软性沉淀物质。(3)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进行口腔健康评价指数评分:采用总体口腔健康评价指数评估患者口腔健康,主要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疼痛不适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口腔约健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牙龈指数比较

干预后,两组牙龈指数均显著优于同组干预前 (P<0.05);观察组牙龈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牙龈指数比较 x±s)

表1 干预前后两组牙龈指数比较 x±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t P对照组42 2.43±0.24 1.51±0.18 2.418 <0.05观察组 42 2.41±0.22 0.93±0.12 3.982 <0.05 t 0.102 2.652 P >0.05 <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菌斑指数比较

干预后,两组菌斑指数均显著优于同组治疗前 (P<0.05);观察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3 两组干预前后口腔健康评价指数比较

干预后,两组口腔健康评价均明显优于同组干预前 (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与疼痛不适指数均显著优于干预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2 干预前后两组菌斑指数比较 (x±s)

表2 干预前后两组菌斑指数比较 (x±s)

表3 干预前后两组口腔健康评价指数比较 (±s)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干预疗后比较,b 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t P对照组42 2.23±0.14 1.48±0.10 2.823 <0.05观察组 42 2.13±0.11 0.89±0.09 4.124 <0.05 t 0.111 2.524 P >0.05 <0.05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疼痛不适对照组42干预前 2.12±0.24 2.13±0.33 2.33±0.17干预后 3.46±0.31a 3.67±0.23a 3.75±0.14a观察组 42干预前 2.21±0.21 2.14±0.28 2.31±0.16干预后 4.36±0.24ab 4.25±0.25ab 4.43±0.22ab

3 讨论

牙周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是因菌斑微生物导致的牙龈感染。因菌斑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感染牙龈,引发机体出现免疫反应从而出现炎症反应,导致牙龈病变,出现牙周炎[8]。部分患者的炎症介质会逐渐侵入牙周组织,并恶化成牙周袋,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菌斑微生物属于重要的诱发因素,强化对菌斑微生物的控制对牙周炎的防治及预后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10]。

延续性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预后效果,使康复治疗在患者出院后得以延续;此外,延续性护理能够让患者对牙周病有科学全面的认识,对自己的病症了解更加深入,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延续性护理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患者免疫能力,从而提升牙周病的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与口腔健康评价指数,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菌斑指数菌斑牙周病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益肾坚骨汤配合米诺环素与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疗效研究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延续性护理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刷牙情况的影响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牙周病致错畸形正畸治疗中邻面去釉治疗的效果研究
恒久性修复体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