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中国道路”而不是“中国模式”

2019-06-25 02:04陈月红李会杰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战略选择

陈月红 李会杰

摘 要:自2004年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力捧“中国模式”的热潮。西方的“中国模式”的提法源于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库伯·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北京共识”的实质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但是,更多的中国专家强调“中国特色”而不是“中国模式”,“任何国家都要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中国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发达国家模式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中国模式;中国特色;战略选择;中国道路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0-0007-01

自2004年西方国家出现了力捧“中国模式”的热潮。2004年5月,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库伯·雷默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北京共识”。“北京共识”认为,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量增长的发展途径,并把它定义为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利益[1]。接着,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墨西哥的《每日报》、英国的《卫报》分别在报纸上刊登了题为《中国将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中国:亚洲的地平线》和《中国解决亿万人民问题的经验》的文章,这些文章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并不断得到西方的广泛认同和赞许。6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圣保罗接受新华社记者访问时也认为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7月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又刊登了一篇雷默的《“北京共识”:中国成为全球典范》,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已经到了发展的高潮,“中国模式”将成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模范。

2005年“中国模式”一直持续升温。6月份美国的《时代周刊》以题为《中国新革命》的文章全面解读了中国的崛起,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模式”对世界经济来说是很好的经济学教材,另外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教授说,“我们从未见过中国规模那样庞大的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以如此强劲的步调增长,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独一无二。”[2]2008年2月,美国著名“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使发展中国家获益,中国的发展模式无论是在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还是在对外政策的民主方法方面都已经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效仿的榜样。

但是,大部分中国学者并不赞成“中国模式”的提法。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在2009年11月16日的《北京日報》上发表题为《我对“中国道路”的几点看法》的文章,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赞成“中国模式”,而是主张“中国特色”……李君如认为,“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应该十分清醒,认识到我们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定型,还要继续探索。讲‘模式,有定型之嫌。这既不符合事实,也很危险。”[1]2011年,温家宝同志强调,“我们的改革和建设还在探索中,我们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发展是一种模式……同样,我们任何国家都要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我们认为,不同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都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借鉴。”[3]中国在自身的发展模式过程中,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模式。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中国不实行全面私有化,即使是局部私有化也没有实行过。中国坚定不移地发展公有经济,也坚定不移地发展非公有经济,但是发展非公经济并不是搞私有化。中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产权制度上,我们实行的是“主体—辅体”宏观所有制结构;在分配制度上,我们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要素所有者凭产权参与分配的制度;在市场调节上,我们实行的是在国家主导的前提下,发挥市场的基础性配置资源的作用;在对外开放制度上,我们追求的是从引进数量的粗放型开放模式向追求引进效益质量型开发模式转变,从而实现由贸易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型。

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表明,中国走的是中国特色主义道路,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的发展模式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公正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富强民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发展的道路,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在世界上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的国情没有变,发展问题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国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发展期,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但要统筹好城乡发展、协调好区域发展、推动好经济社会发展,还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仅要统筹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还要平衡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掌控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实现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但也要认识到共同富裕需要逐步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反映了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过去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一条自然而然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即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再向服务业方向转变。而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是坚持科学发展的道路,是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发展和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是在一个空间和时间内同时进行的,与西方循序渐进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并不相同。我国现在要走一条复合型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中有现代服务业、服务业中有工业化,工业化中有信息化、信息化中有工业化,即实现工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不断互动交流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文明发展的道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文明,标志着社会进步、经济繁荣,这也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向往和追求的共同理想,就文明本身而言,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最根本的基础和前提,社会文明的发展首先就是物质文明的发展,没有物质文明,一切文明都无从谈起。但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利用并不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建立在物质财富上的精神活动,可以折射出比物质文明更为灿烂的光芒。人类不仅要懂得发展经济,而且要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我们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不断地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可以开创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辛向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2-5.

[2]  杨桃源.中国提升软实力:“北京共识”取代“华盛顿共识”[N].瞭望新闻周刊,2004-06-13.

[3]  温家宝.从不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一种“模式”[EB/OL].中新网,2011-03-14.

猜你喜欢
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战略选择
基于创新理念的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思路探究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战略选择
中国道路与湖南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
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