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鱼鹰精神”引领乡村振兴
——记塘栖镇丁河村党委书记朱祖华

2019-06-27 02:26柴媛媛
新农村(浙江) 2019年6期
关键词:塘栖鸬鹚鱼鹰

陈 坚 胡 丹 柴媛媛

这几天,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丁河村里来了几位“稀客”——8只鸬鹚,在村民庞吉根的训练下,苦练捕鱼本领。不久后,这些鸬鹚将向游客表演捕鱼绝技,成为丁山河漾上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的始创人,是该村党委书记、新时代杭州市“双百”优秀乡村干部朱祖华。

丁河村位于塘栖镇南部,下辖10个自然村,常住人口810户3036人。因毗邻800余亩丁山河漾湿地,村内水网纵横、渔桑发达、风光旖旎,素称“江南鱼米之乡”。

自2003年开始,朱祖华担任该村党委书记后,他和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群众,深耕“党建+治理”责任田,提炼“深入水底、潜心工作、为民渔鱼、回报百姓”的鱼鹰精神,通过“潜下去、摸上来、抓落实”的鱼鹰三步工作法,在基层社会治理“三治融合”实践和“美丽乡村”建设上结出累累硕果,助推丁河村由小渔村到美丽水乡的嬗变。

“三治融合”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为真正做到“潜下去”,丁河村党委要求每一名村干部每年走访村民不少于2次,听取群众对村务工作、美丽乡村和民生实事等方面的建议意见,并逐条记录、张榜公布,一一解决并答复。

民情民意“摸上来”了,下一步就要抓落实。为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村里建起了法治广场,办起了“雪亮学校”,并自建法律服务队伍,开设“法律诊所”,为村民提供法律帮扶。为提升村民的道德文化水准,村里大力提倡孝德文化,开展最美系列评选,办起了农耕文化陈列馆。为提升村民的自治能力,村里设置了草帽议事亭,拉起了6支志愿服务“鱼鹰大队”,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渔议、渔治、渔乐等不同服务类型的12个自治组织,帮助村民解决身边的大小问题,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问题不上交”。

融诗画江南 建大美丁河

走进丁河村,粉墙黛瓦的民宅,莲藕依依的池塘,依池而建的栈道,绕村蜿蜒的塘超小径,勾勒出一幅恬静秀美、别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景画。

作为全区第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单位,朱祖华为之投入了大量精力,并通过班子成员拟计划、乡贤达人共谋划、村民代表齐优化,明确“融诗画江南、建大美丁河”创建定位和重点整治建设项目,形成“三园一部落”总体框架,即党建文化园、老年健康长寿园、娃娃乐体验园和渔猎部落,集乡村旅游、休闲健身、传统文化、党建文化、产业发展于一体。

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才是硬道理

生态宜居了,乡风文明了,治理有效了,朱祖华把目光更多地投入到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上。“‘鱼鹰精神’的核心是强村富民,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才是硬道理。”朱祖华告诉记者,眼下他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5件大事。

一是何家弄农耕基地和英国阿平汉公学合作建设,打造农耕文化和青少年教育基地;二是依托丁山河漾、塘超小径旅游资源,18户农户集体出资设立鱼鹰农家乐有限公司,打造庞家埭“百匠坊”商业一条街;三是与杭州绿鹰农业合作开发50亩草莓基地;四是引进“海曼大叔”品牌,上一条鲜啤生产线,营造啤酒工业文化休闲时尚体验区;五是组建一支鸬鹚捕鱼队,丰富农家乐表演内容。

朱祖华说:“接下来我们还要再引进8只鱼鹰,让游客现场感受什么是真正的‘鱼鹰精神’”。

猜你喜欢
塘栖鸬鹚鱼鹰
古镇新韵
——千年文脉焕新生塘栖古镇
枇杷之乡戏枇杷
鱼鹰:超自我人生
塘栖慢悠悠
眼里只有鱼的鸬鹚
眼里只有鱼的鸬鹚
鹗VS鸬鹚,真正的“鱼鹰”之战
杭州:清水草 护运河 呈塘栖水乡美景
勇敢的小鱼鹰
鸬鹚与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