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特征,实施有效补偿

2019-06-27 08:46朱春江孙佳康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传接球开放性补偿

朱春江 孙佳康

一、项目特征分析及举例

运动项目特征是一个项目或项群区别于其他项目或项群的显著标志与典型表现,这些显著标志与典型表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该项目或项群的本质属性。通过项目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体育教师更深入地把握不同运动项目的特征差异,注重教材的实际价值,更好地回答补偿什么能力怎样补偿,达到用教材补偿的目的。

如,篮球作为一项充满身体对抗的攻防性运动项目,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经常有身体上的对抗,完成技术动作会受到对方的抢夺干扰,技能多是在攻防对抗情境中,为了进攻、防守、适应规则等需要而逐渐生成;运、传、投、拦、挡、拆等是篮球运动主要技术,但在比赛中不独立存在,在频繁的攻防转换和体能消耗中灵活应用;战术配合的“时间”和“空间”及“走步”和“二运”等规则限制,对篮球战术各环节的准确、快速、连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一条可以随着学习的深入慢慢叠加进去)。

概而言之,篮球运动是一项体能和技能兼而有之,技能应用对外部环境依赖程度较高,开放性的,并以攻防对抗中得分多为目的的运动项目。再如,封闭性项目——立定跳远的项目特征:为摆脱静止状态,取得最大远度而进行的以腿部为中心的爆发性用力的单一动作技术。对外面环境依赖程度小,动作轨迹封闭,不需要团队配合,完全取决于个体的技能展示。当体育教师对项目特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后,也就能更好地帮助体育教师实施体能有效补偿。

二、“补偿性体能”在开放性项目中的内容与呈现方式

开放性项目中的“补偿性体能教学”必须契合其环境运用、思维参与、技术复杂组合,最终目的是得分或者制服对手,不考虑技术的漂亮精准等特征。在开放性项目中,如脱离了项目特征,补偿性体能介入,可能会导致体能、技术、战术的剥离,使这些需要学生思维深度参与的开放性项目练习,变得机械和重复,最终补偿的体能也只是帮助学生完成某个技术,而不是“会比赛”。

(一)体能补偿尽量在环境中实施

可能许多教师也发现,在水平二篮球传接球练习中,到了熟练阶段后,学生面对面互相传球,几乎从来不失误,但在分组传抢球比赛中,要么没有意识传,要么想传却传不到位。因此,执教教师在篮球单元设计中,“补偿性体能教学”也必须加入环境的干扰,而环境干扰可以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渐向真实比赛靠拢的过程,达到“形式渗透”和“效果互补”。

如,水平二的传接球练习,体育教师可以随着课的深入,逐渐加入在“比赛环境”下的有干扰传接球。如在准备阶段可以用2人或3人传球比多,或固定时间内传球比失误少,以量取得体能的补偿发展和技术巩固;基本阶段,可以二传一抢,使学生明白“三点一线”空中传,“二点一线”斜线传,贴身防守变着传,无球防守跑动接……通过思维的参与和跑动距离的增加,提升比赛情境下的传接球能力;拓展阶段,可以升级成多人的传抢球,甚至能力强的小组可以尝试“端线篮球”的练习,在这个练习中提供更复杂的环境,使传接球技术融入实战应用。反复的应用补偿,发展的不仅是学生的体能,更体现在条件反射的强化。

(二)体能补偿贵在操练中的无痕渗透

运动技术的传习活动有助于强化体能或增强体质,为此体能的提高不是简单枯燥地重复练习,而是应该在运动技术的演练与运用过程中不经意地得到强化。对于开放性的项目,尤其要把握其开放性的特征,无痕补偿。

如,排球正面下手垫球的技能提高主要是通过对不同力度和不同方向来球的多次接触,进而找到相应的伸臂方向、迎球时机、接球部位和触球力度,在这一技术常规学习过程中,身体体能的促进作用显得比较有限。而且单一的原地垫球比多练习也容易导致练习的枯燥。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笔者在呈现这一教学内容时,安排了几个分层练习,让学生分步骤地进行挑战,在挑战中获得技术和体能的双赢。首先是以“垫多”为目标的简单环境下的复习练习,如,自抛自垫练习——边走边垫穿过草地——隔人垫球——垫球接力(从每人垫5下接力开始,逐渐减少,最终每人一下,或者是多人练习);其次以“墊远”和“垫准”为目标的练习,加入更多的身体移动,处理不同方向、不同距离和不同力度的来球。随着学习条件逐渐复杂,难度逐渐增加,变着法子操练学生的技能,并无痕发展体能。

(三)体能补偿亦可在后期追加补偿

开放性项目的学练过程往往是高密度和中强度的,尤其是初学阶段,对抗和攻防转换较少,整个学练过程呈现的强度更低。为了让学生在参与这些项目时,有更好的基础体能,教师可以在某些课时进行追加式的体能补偿,以平衡课内练习强度。

如,篮球项目需要人的多种能力的全面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等,在学练中除了学练运、投、传、技术和技战术外,可以根据篮球比赛对体能的要求,在课末进行追加补偿。

再如,速度类可以进行全场3/4场地的加速跑练习,耐力速度可以是半场折返跑练习,力量类可以进行立定跳远、连续纵跳过障碍、推小车、俯卧撑等,另外还可以加入步法练习,如四线折返跑、六边形移动等。

三、“补偿性体能”在封闭性项目中的内容和呈现方式

封闭性项目中“补偿性体能”可以再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如以跑、跳、投为代表的田径项目是体能主导类,以支撑、滚翻为代表的技巧项目是技能主导类。

(一)封闭性体能主导类项目的“补偿性体能教学”

体能主导类就内容而言,体能已经是该教学内容的主导性要素,在学练过程中,学生体能可能已经得到了充分地调动和锻炼,因此不是每课均要进行补偿性体能教学,要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课时、不同的学情灵活设计和实施补偿。

封闭性体能类项目对人的绝对能力要求较高,往往指向某一突出的身体机能,如,立定跳远指向的是下肢爆发力,引体向上指向的是上肢力量,耐久跑指向的是有氧代谢和下肢力量。这些项目的体能补偿也可以借鉴“课课练”的形式,但不能生搬硬套,所谓无痕就是融于常态,化作无形,即趣化和泛化。

所谓的趣化是指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如,快速跑教学中许多教师会归结于步频和步长的问题,局限于高抬腿跑、后蹬跑等传统的素质练习。而有的教师在快速跑教学中应用绳梯进行体能补偿练习,将绳梯横放竖放,进行步频步速的多变组合练习,非常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特别在小学阶段,对于封闭性的体能类项目,补偿性体能教学更要趣味化和二度创造。

所谓的泛化是指“用教材”学和练,即基于发展学生的某项能力进行选择和设计,而不是要教会学生某项内容进行单一练习。又如,快速跑,体育教师可以站在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瞬间爆发力的角度,去选择和组织练习内容,这样的选择角度就大了,内容也丰富了。如,各种静止状态姿势的听信号快速跑,各种原地跳跃姿势的加速跑,还可以“长江黄河”、双数单数的追逐跑等。

(二)封闭性技能主导类项目的“补偿性体能教学”

技能主导类项目虽然对体能的要求较高,但其往往在一个封闭的运动区间内完成,以动作完成的准确、难易来进行评价,如体操项目的评价有难度系数和完成分2个方面。体能的补偿有助于学生更高质量地完成这类项目。

1.通过前置铺垫,补偿能力储备的不足

许多时候“补偿性体能”能够为封闭性技术动作的完成、提质起到直接或者间接的铺垫作用。

在初学分腿腾越技术时,绝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接触或认知过的。在新授前,可以安排“撑骆驼”的游戏,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在玩游戏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将“撑骆驼”与主教材发生联系,通过技术迁移引出“跳山羊”,并建立运动表象,补偿初始能力储备的不足。

2.通过巧借腾挪,补偿无法铺开的练习

封闭性的技术主导类项目,特别是一些要借助器械的项目,往往很难全部铺开练习,很难提升练习密度。如,进行分腿腾越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原地控制身体姿态的练习,像原地的直臂支撑、直腿绷脚尖、提臀挺髋、分腿绷腿等练习,减少对器械的依赖,提升练习密度,并发展学生控制身体姿态的能力。

3.通过叠加组合,补偿连续展示技术的能力

完成一个封闭性技术动作和完成一串技术动作,对于学生的体能要求显然是不同的,在掌握单个技术后,用“串技术”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体能也是一条较好的途径。这里的叠加是同一技术的累加,如连续的前滚翻、连续的跪跳起、连续的“双飞”跳绳等。这里的组合是指不同技术的相互组合,使之成为组合技术,如前滚翻转体180°接后滚翻、少年拳等。通过这类技术的叠加组合练习,富有变化地反哺了学生体能的发展。

此外,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龄特点、不同的目标指向,笔者认为,有时可以打破“缺啥补啥”的惯例。如,足球课例中,如果作為一个单元的初始阶段,让学生反复操练单一和组合技能,补偿相关体能比较恰当,如作为单元后期课时,如果还仅停留在封闭式的操练中,是不利于学生真正学会该项目的。

再如,在投掷教学中,如果将投掷的思维局限在投垒球、掷实心球、推铅球这些封闭性的田径项目上,显然是不恰当的,但如果从“目标引领内容”或者是“用教材”教的角度,通过不同方式的投掷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全身协调能力,又有何错?因此,要拓展对教材的理解,“因材补偿”。

猜你喜欢
传接球开放性补偿
篮球传接球技术的训练与实战研究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PWM的死区补偿技术
无功补偿装置在10kV馈线中的应用与研究
农村土地征收删除补偿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