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2019-07-01 10:42高瑞晖卿时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栓子征象肺栓塞

高瑞晖 卿时军 韦 敏

1.广东省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放射科,广东中山 528437;2.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放射科,广东中山 528400

肺动脉栓塞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患者,其发生机理是由于内源性栓子或者是外源性栓子,对肺动脉造成阻塞引起的,形成了一种以肺循环功能障碍为体征的综合征[1-2]。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剧烈性的胸痛、呼吸困难、发热,甚至发生咯血等临床表现,患者还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胸部干湿啰音等,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威胁[3-4]。由于肺栓塞患者发病突然,其死亡率可能达到近30%,选择合适的、准确的诊断技术,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可以将肺栓塞死亡率降低近10%,具有重要的意义[5-6]。笔者通过分析影像归档和通信(PACS)系统内2013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临床资料,拟探讨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PACS系统内2013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18例,女12例,年龄28~89岁,平均(58.2±11.9)岁,病程1~7d,平均(3.8±1.2)d。纳入标准: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符合诊断标准[7],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烦躁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咯血等临床症状;排除标准:排除哮喘、胸膜炎、心肌炎、心瓣膜病及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1.2 方法

1.2.1 仪器 采用GE 128层螺旋CT(美国通用电气公司,Lightspeed VCT),对螺旋CT参数进行设置,120kV电压,200mA电流,扫描层厚为5.0mm,设定螺距为0.984∶1,对层厚进行重建0.625~1.250mm,矩阵设定为512×512。

1.2.2 具体方法 (1)扫描前准备:在扫描之前,让患者进行摒弃呼吸训练,保持平静呼吸状态,在检查过程中,保持仰卧位,首先对胸部进行平扫,然后从膈上2cm位置开始,向主动脉弓上方2cm区域进行扫描,从脚开始逐步向头侧进行扫描。(2)注射放射性同位素:采用高压注射器以4.5~6.0mL/s的速度向肘静脉注射碘海醇80~90mL,其含碘量为370mg/mL,检测感兴趣区对比剂浓度达到阈值后手动触发扫描,延缓扫描时间在8 ~ 18s,扫描过程中保持屏气,1次完成,扫描时间为2~3s。(3)进行图像的重建和后期处理:将扫描的相关数据汇总,传输到ADW4.4工作站,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等多项技术,对肺动脉栓塞情况进行分析和观察。注意检查和处理图像过程中,有2名以上,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生进行诊断和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30例患者肺动脉栓塞分级、分型情况。主要对肺动脉进行分级,分为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主干、肺叶间肺动脉及叶动脉、段及亚段肺动脉。肺栓塞分型包括中心型、周围型、完全型。肺动脉栓塞影像学表现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0例患者肺动脉栓塞分级、分型情况

肺栓塞中心型16例(53.3%)、周围型12例(40.0%)均 高 于 完 全 型 2例(6.7%),χ2=16.78、14.26,左右肺动脉主干6例(20.0%)、叶间肺动脉及叶动脉14例(46.7%)、段及亚段肺动脉9例(30.0%)均高于主肺动脉1例(3.3%),χ2=15.36、14.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肺动脉栓塞影像学表现情况

图1为右肺动脉干肺栓塞的征象;图2为左下肺动脉肺栓塞的征象;图3为左下动脉缺损征象和右下肺动脉闭塞情况。

图2 左下肺动脉内见中心型充盈缺损,周边见对比剂围绕

图3 左下动脉内见大块状附壁血栓,呈部分性充盈缺损;右下肺动脉完全闭塞

3 讨论

肺动脉栓塞主要是以肺循环障碍作为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主要是由于肺动脉本身和其分支受到内源性栓子、外源性栓子阻塞造成的,及早的给予诊断和治疗,可以明显的降低死亡率,利于患者预后恢复[8]。但是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影响了患者治疗时机,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9-10]。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诊断肺栓塞在临床广泛的应用。128层螺旋CT具有诊断快速,显示立体清晰等优点,可以排除呼吸性运动伪影对于检测结果的干扰,其已经发展成为肺动脉栓塞确诊的重要手段[11-12]。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其分辨率较高,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多级的肺动脉、肺动脉细小分支,有效的提高了肺动脉栓塞的准确率[13-14]。有资料显示[15-16],CT肺动脉造影在诊断肺动脉栓塞时,具有简单、安全和准确率高等优点,多排螺旋CT已经发展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本研究通过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资料,结果表明,肺栓塞中心型16例(53.3%)、周围型12例(40.0%)均高于完全型2例(6.7%),χ2=16.78、14.26,左右肺动脉主干6例(20.0%)、叶间肺动脉及叶动脉14例(46.7%)、段及亚段肺动脉9例(30.0%)均高于主肺动脉1例(3.3%),χ2=15.36、14.92,总结肺动脉栓塞CT影像学表现如下:(1)直接征象:通过增强CT扫描,可以观察肺动脉内完全性充盈缺损或者是部分性充盈缺损[17-18]。栓子所在位置的不同进行临床分型,总共分为三型[19-21]。周围型12例(40%)是指血管的中心可以观察到高密度对比剂的影,其周围有低密度的血栓影存在,并且有附壁环样的病变,或者是有密度较低的栓子影,表面凹陷不平,处在血管的一侧,其对侧可见充盈的高密度对比剂影,其血管腔呈现不规则性的偏心样改变,属于亚急性或者是慢性的肺动脉栓塞类型。中心型16例(53.3%)主要是指血管中心的位置呈现密度较低的血栓影,在边缘有高密度的对比剂影,属于急性肺动脉栓塞。完全型2例(6.7%)是指血管内有对比剂的高密度影,其只是见于密度较低的血栓影,会累及细小动脉,属于慢性栓塞的征象,如果累及的动脉较粗可以判定为急性栓塞征象。(2)间接性征象:肺梗塞是肺实质内有三角形或者楔形的高密度影,边缘模糊,肺梗塞灶呈现多发性的大小不一样。马赛克征象是肺实质密度影具有高低密度相间性。肺动脉高压可以表现右心室肥厚、增大甚至肺动脉主干增宽。

综上所述,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应用,可以清晰的显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栓子征象肺栓塞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肺栓塞及预防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LI-RADS v2018 MR 辅助征象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
留守儿童栓子
蓝狐
栓子他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