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CD20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9-07-01 10:42李卫华郭子文何慧清牛晓敏黎伟超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白血病生存率淋巴细胞

李卫华 郭子文 何慧清 牛晓敏 黎伟超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中山 52840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属于造血系统的异质性疾病,该病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外周血、淋巴组织、骨髓及其他器官中伴有未成熟细胞恶性增殖。临床上对于急性白血病免疫标志物的研究不断深入,现代医学已经具备精确鉴定白血病细胞免疫学特征的能力,这对 ALL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均提供了便利,能够为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1-2]。本研究以在我院血液科初次明确诊断和治疗的92例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CD20表达在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特征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明确诊断和治疗的92例患者(年龄≥16岁)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17~72岁,平均(36.2±15.2)岁;病程7d~3个月,平均(1.58±0.26)个月。纳入标准:(1)根据张之南的诊断标准[3]入组的所有患者均经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进行诊断,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白血病分型的诊断标准;(2)自愿参与。

1.2 研究方法

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的方法为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先识别细胞群,而后对细胞群中的相关抗原阳性率情况进行计算。单克隆抗体主要针对B系、T系、髓系、非系列特异性共4个系列的抗原,其中 B 系为 CD10、CD19、CD20、cyCD79a;T 系 为 CD5、CD7、cyCD3;髓 系 为 CD13、CD33、CD64、eMPO;非系列特异性为 CD34、HLA-DR。CD20≥20%,则判定为阳性[4-6]。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三种方法:(1)诱导治疗。应用VDP±L-AS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吡柔比星、泼尼松或地塞米松±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诱导化疗。在化疗的第14天或第28天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判定是否达到完全缓解(CR)。(2)强化治疗。序贯应用阿糖胞苷、依托泊苷、大剂量甲氨蝶呤、大剂量阿糖胞苷、Hyper-CVAD(大剂量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等方案。(3)分子靶向治疗。患者中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病例联合采用伊马替尼治疗。(4)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高危患者有合适配型患者首次完全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中的计数资料以[n(%)] 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五年生存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ALL中CD20的表达及临床特征

本研究中92例B-ALL的CD20阳性患者15例(16.3%),CD20阴 性 患 者 77例(83.7%),在性别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ALL患者中16~55岁组别CD20阳性组与阴性组无统计学差异(表1)。初诊的B-ALL中,血常规WBC≥30×109/L的患者中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显示,CD20阳性组的异常检出率(13.3%)低于CD20阴性组(25.9%),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CD20阳性与年龄性别的关系[n(%)]

表2 CD20阳性与白细胞及BCR/ABL的关系[n(%)]

2.2 CD20阳性及阴性患者的疗效分析

92例B-ALL中可随访到Ph-的70例B-ALL患者,其中CD20阳性组与CD20阴性组首次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4.6%(11/13)和92.9%(53/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8),见表3。而CD20阳性组与CD20阴性组复发率分别为30.7%(4/13)和14.0%(8/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3 CD20阳性与CRI的关系(Ph-B-ALL)[n(%)]

表4 CD20阳性与复发的关系[n(%)]

2.3 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

CD20阳性组中完成诱导治疗13例,CD20阴性组中57例。随访时间最长57个月,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27.5%和58.3%,CD20阳性组比阴性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较低,运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生存率,发现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

3 讨论

作为一种生物学、临床行为异质性的疾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外周组织、淋巴组织以及骨髓组织中存在着异常堆积和异常增殖[7-1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同亚型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等存在一定差异性,且疗效和预后相差较大。单核细胞、静息以及激活的T细胞、裸细胞以及非淋巴细胞都不表达CD20分子。在成熟B细胞和恶性B细胞中,CD20的表达水平较高,在未成熟B细胞和恶性幼稚细胞中表达水平相对较低,且存在差异性表达[11-12]。

CD20抗原表达与成人急性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关系目前仍有争议,本研究结果显示,CD20阳性组在年龄、性别、初诊时白细胞数与CD20阴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而CD20阳性组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CD20阴性组[8-12]。在治疗方面,由于目前针对CD20阳性的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的使用,有研究认为抗CD20单抗可使该类患者从中获益[13-15]。

综上所述,CD20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与CD20阴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方面相比均无明显差异,CD20尚并不能作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独立的预后因素。

猜你喜欢
白血病生存率淋巴细胞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