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写生之于山水画创作

2019-07-02 08:55周人奇
参花(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写生山水画创作

摘要:写生对于绘画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画家之所以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与重视写生是密切相关的。写生在现当代山水画学习中是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写生 山水画 创作

当代山水画家李小可先生对于写生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我总是企图走得更近些。”这是他几十年来坚持在外写生的动力,也许这也是他的作品能始终洋溢着磅礴生命力的直接源泉。这里所提及的“走近”,可以理解为企图走近大自然的万千变化,以谦卑之心走近中国山水画千百年来的传统精神,走近艺术前辈的艺术追求和在艺术上的境界,走近自己成长的精神家园。

一、写生之于山水画的发展

(一)中西方写生之差异

西方风景画的画法和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是不同的,中国山水画写生不仅注重对客观景物的总结,还注重自身对景物的认识和反映,更加注重作品的思想情感,强调以大观小,并不是单纯地用自己的感官具体地去看,而是绘画者将个人的主观感情转移到客观的自然山水之中,又使自然山水衬托出主观情绪,将自然与人融为一体。山水画写生更多的是强调借景抒情,而不注重对景物的表现。

(二)写生对于山水画的价值

20世纪以来,西方绘画传入中国,西方绘画的很多元素都影响着中国的山水画,它使得近现代山水画家重新认识山水画写生在山水画创作上的重要性。20世纪的山水画与古代的山水画有所差异,虽然提出的口号不同,但是内容都是相同的,基本都是主张“面向现实,面向生活”,在山水绘画中提倡画家应该走出画室,感受生活中真实的山水风景,去接受自然的熏陶,画出生活中所经历的山水,其间反对写生的人也是不计其数,但是总体支持写生的人更多。通过写生可使得画家的绘画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并丰富绘画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要求山水画画家表现社会新气象和新风貌,使得新时期山水画画家开始探寻新的艺术特质,产生新的形式。许多艺术家都开始走进生活,走上了写生的道路。例如李可染、傅抱石、关山月等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们用写生的方式表现当时的社会环境,在笔墨语言上得到提升,又有新的发展。李可染在写生过程中,运用逆光的表现手法,在金刚坡时期就开始形成的“抱石皴”等,都是以写生为门径,成为20世纪山水画的革新者。在过去的山水画中,主要靠临摹古人的山水进行创作,到了20世纪,开始对景写生,深入生活,使山水画绘画的笔墨语言以及形式得以丰富,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发展空间得以增进,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

二、写生之于山水画的创作

山水画写生的方法主要体现为“游”“悟”“记”“写”等步骤。所谓“游”,就是对绘画的物体进行深入观察。如郭熙所说的“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相同。他观物即像的方式全面而又深入,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捕捉风景的特色,进行生动的刻画。只有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它的特点,作画时才能做到真正心中有数。

所谓“悟”,便是要对画的事物进行多层次的思考,去体会,去感悟。画面所传递的意境就是画者自己的精神领悟,是自己的精神价值观。将自己的体会与造化之间所摩擦出来的感悟传递给观者。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画家自身的艺术修养密切相关,这种感悟依赖于画者驾驭笔墨传递山水的能力。董其昌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给予山川以诗性意蕴是画者追求的境界之一,“悟”便是追求这种境界的重要方式。

所谓“记”包括两层意思,首先是记录,其次是记忆。速写的时候,要画出属于这个地方的独特气质。举例来说,黄山的松树、婺源的香樟树和梧桐树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画中最重要的是山,不同地域的山都有不同的韵味,只有画者去寻找细致的变化才能得到它们的气势。

所谓“写”,就是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在绘画中表现所领悟的内容。用“写”表达意境,傳递画者感悟是作画的重中之重。画者要将笔墨语言以及意境高度结合,拒绝机械地搬用传统技法,而使得自身创作缺乏生命力。要将现实生活赋予生命化探索,体察、感受真实的山水赋予自然的灵性美,并大胆创新,使感悟和作品意境相结合,传递自然的美感。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2]郎绍君.守护与拓进[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周人奇,女,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山水画研究与创作)(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写生山水画创作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Jazz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写生与美术教学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