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原则的价值意蕴

2019-07-03 03:13张璟
西部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林田湖银山绿水青山

张璟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重要原则,蕴含着极为重要而深刻的价值意蕴,即:价值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目标上,构建生命共同体;价值自觉上,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

关键词: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原则;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5-0019-0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在经济上创造了中国奇迹和中国速度,但是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环境问题。高耗能、高污染,加之环境容量有限,导致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实践证明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现代化发展路径是不可持续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对我国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核心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重要原则,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謀全球生态文明建设。”[1]这些原则的提出,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意蕴,笔者拟从三个方面加以论析。

一、价值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立场的基本观点。“坚守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立场。”[2]也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原则的根本价值立场。

第一,坚持环境即民生的立场。民生问题既体现人民基本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也体现为对人民生存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的关注点。中国共产党人亦十分注重人民群众生存条件的改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环境即民生,既将良好的生态环境纳入民生范畴,这是对人民群众日益渴望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回应,也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直接体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海南考察时提出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断。早在2010 年博鳌论坛开幕式上,他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将改善人民生存环境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3]2015年两会期间他进一步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4]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5]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提高生态认识,秉持负责任的态度,下定决心治理好环境。2018年5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再次强调,一方面要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又迫使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6]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环境即民生的系列重要论述,清晰地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民生本质”[7]

第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文明的兴盛与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实践证明,历史上文明发达的许多古国,最后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个中缘由,都是在生态良好地区大规模进行开垦、掠夺资源,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导致环境恶化,再也无法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最终导致文明衰落与消亡。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指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因为过度掠夺自然资源,乱砍滥伐,开荒种地,今天都成为不毛之地,再也无法使人类生存。当时的人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导致了文明的覆灭。可见,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将失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条件,无法生存。习近平总书记清楚地看到了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的规律,多次引用恩格斯的这段论述,用于说明生态兴与文明兴之间的关系,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深刻地把握住了生态和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倡导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以来,我们必须解决这一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经济发展的生态性,生产绿色产品和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追求更高生活品质,追求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坚持十四条基本方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纳入其中,将“美丽”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重要原则之一,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顺应了人们谋求生态环境改善的呼声。

二、价值目标:构建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关于生命共同体的相关论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深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被写入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重要原则。

第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实践,不管是主政地方还是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都是一以贯之的。在主政地方时,他就极为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列前瞻性思考。2005年他在浙江省安吉县考察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就着力将对生态文明的思考上升为顶层设计。2013年他访问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谈到环境保护时再次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2015年3月,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中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这一重要理念被写入《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行动指南。2017年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5]。绿水青山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生态环境,金山银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习近平总书记从生命共同体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同一性,不仅尊重自然生态价值,而且认为优美的自然生态本身就蕴含着生产力的因素,揭示了自然生态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蕴含着丰富的尊重、保护、顺应自然的思想,将自然生态与生产力发展统一了起来。这一理念创新性地将自然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看成有机统一体,使环境理论学的话语体系具备了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

第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2013年11月,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对山水林田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认为生态系统之所以造成系统性破坏,是顾此失彼,没有从系统论和整体论的视角看问题和思考问题。2017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将“草”纳入山水林田湖同一个生命共同体之中,生命共同体内涵得到丰富,“山水林田湖草”成为了一个整体。至此,“生命共同体”的内涵更加广泛、完整。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山水林田湖草需统筹管理,系统治理。坚持从整体论视角出发,在习近平的视野中,人、田、水、山、土、树、草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系统性的破坏。习近平总书记对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具有极为重要的思想意蕴。一是尊重生命的绿色价值观,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态福利和生活空间,自然本身所具有的净化能力为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提供了重要前提。因此“是否承认自然固有的自在价值直接决定着人类在处理其与外部生态环境关系上的伦理判断、道德追求和行为方式”[10]。二是赋予自然道德关怀的生态美德观。习近平总书记将人、田、水、山、土、树、草之间的关系比喻为生命共同体,并要求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一系列论述蕴含着人类必须对自然生态环境赋予道德关怀,倡导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德性要求。

三、价值自觉:共谋全球生态建设

生态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自1972年聯合国人口环境会议通过《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以来,改善生态环境,走出人类生态困境就成为各国政党施政中的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阐述生态发展的理念和认识,加快国内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和智慧,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在国内,用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建设保驾护航。以法治实现生态健康安全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需要最严格的制度作为后盾,用最严密的法治作为震慑,只有这样,才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保障。[11]210在他看来,没有严格的法治,就不能为优美的自然生态保驾护航,天蓝、云白、水碧、风轻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因此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制度建设提升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行专门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制度化时期,建立系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做好自然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等,有效地为生态建设保驾护航。随着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进入实施阶段,生态文明体制有了“四梁八柱”,制度化、法治化进程明显加快。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针对保护耕地,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打击毁坏耕地行为奠定了制度依据。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综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领域建设取得了诸多成就,为美丽中国宏伟蓝图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向国际社会彰显了我国绿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态文明立场上的价值自觉和价值自信。

第二,在国际上,加强环境治理交流与合作,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之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事件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生态危机面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整个人类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类已经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家利益高度相关,彼此融合,相互依存。全球性事件无法让任何一个国家置之度外,全球性生态危机已经超越了一国维度,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没有能力独自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加强国际间的生态环境治理与合作,成为未来生态危机问题破解的必然选择。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上,各个国家之间必须开展合作与交流,不应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同时,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要共同维护人类共同的家园。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尊重自然规律,教育引导人们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观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把昔日沙漠荒原变为充满生机的绿洲林海,获得联合国环境大会授予的“地球卫士奖”,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彰显了环境治理方面我国充分的大国担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解决国内环境问题的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国内方面主动节能减排,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绿色技术,承担一个大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为全球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中国智慧与经验,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

参考文献:

[1]赵建军.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N].光明日报,2019-02-11.

[2]王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意蕴[J].兵团党校学报,2019(1).

[3]习近平.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10-04-11.

[4]岳富荣,卫庶,张志锋.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N].人民日报,2015-03-09.

[5]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6]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EB/OL].2019-01-31.

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9-01/31/c_1124054331.htm.

[7]刘於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的渊源、特征与贡献[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8]安吉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N].人民日报,2017-11-18.

[9]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N].人民日报,2013-09-08.

[10]任暟.生命共同体:中国环境伦理的新理念[N].光明日报,2017-01-16.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林田湖银山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
绿水青山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山水林田湖草研究概述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
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与修复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和路径
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内生机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