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科止痛膏外敷在四肢闭合性骨折中的护理与疗效观察

2019-07-04 08:4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6期
关键词:伤科四肢患肢

汤 莹

(常熟市中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四肢闭合性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与学习,需及时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多通过手术来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但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都需要先解除患者的肢体肿胀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感[1]。故本文研究了伤科止痛膏外敷治疗及护理应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6年2月 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这6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参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7~55岁,平均(38.52±5.71)岁;干预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56岁,平均(38.49±5.68)岁。组间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予75%医用酒精进行纱布外敷,隔日更换1次;对干预组患者予伤科止痛膏进行外敷,即将膏药均匀分布在专用棉纸表面,药膏厚度以2mm为宜,面积为20cm×20cm,再用另一张棉纸覆盖其上后外敷于患者骨折部位,用绷带缠绕固定,隔日更换1次。伤科止痛膏主要由蔓荆子、紫荆皮、当归、大黄、黄芩以及黄柏等中草药制成。

1.3 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向患者说明病情发展与转归情况,并告知患者治疗方法、作用及注意事项,通过心理暗示、注意力转移等方式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伤科止痛膏外敷护理:外敷前向患者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获取患者配合。止痛膏隔日更换1次,并注意观察敷药处有无皮肤过敏、水泡等现象出现,若有需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处理;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患肢末梢循环和感觉情况,观察患者患肢是否出现剧痛、麻木,患肢皮肤是否苍白或发紫,脉搏是否出现减弱或消失的情况等;饮食护理:病情初期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病情好转后指导患者适当进食骨头汤、动物肝脏等滋补食物,还要多晒太阳;体位护理及功能锻炼:协助患者抬高患肢30度左右,并使其患肢保持在功能位置。治疗后还要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增加患肢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锻炼时以肌肉等长舒缩运动为主,身体其他部位也要加强各关节的主动运动,锻炼过程应循序渐进,每次锻炼时以患者可承受的最大锻炼力度为宜。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以及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分为[2]:无肿胀为0度;稍微肿胀,皮纹存在为Ⅰ度;肿胀明显,皮纹消失,有较小水泡或未出现水泡为Ⅱ度;出现2个以上水泡为Ⅲ度。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分数越高,疼痛越强烈。

1.5 数据处理

计量和计数数据分别用(±s)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利用SPSS 18.0软件分别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肢体肿胀程度比较

干预组Ⅰ度肿胀16例,Ⅱ度肿胀11例,Ⅲ度肿胀3例,参照组治疗后Ⅰ度肿胀7例,Ⅱ度肿胀15例,Ⅲ度肿胀8例,干预组Ⅱ度、Ⅲ度肿胀率46.67%低于参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3天时,干预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s)

表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第1天 治疗第2天 治疗第3天干预组(n=30) 6.49±0.67 4.56±0.56 3.35±0.48 2.35±0.41参照组(n=30) 6.51±0.68 6.21±0.61 5.37±0.51 4.42±0.48 t 0.115 10.914 15.798 17.960 P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 论

外伤可引起有创口的开放性骨折和没有创口的闭合性骨折,前者一般需要立即进行清创手术,而后者如果没有出现血管损伤、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嵌入骨折端等合并症,往往不需要紧急手术,但是也需要解除患者的肢体肿胀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以便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或为手术治疗做准备[3]。

目前临床上对于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本文通过对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实施伤科止痛膏外敷治疗及护理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干预组Ⅱ度、Ⅲ度肿胀率46.67%低于参照组的76.67%,治疗后第1、2、3天时,干预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与姚平研究结果一致[4],提示对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实施伤科止痛膏外敷治疗及护理的临床疗效显著。考虑是因为干预组中采用的伤科止痛膏具有活血、止血、凉血、清热解毒之功效,而在对患者实施伤科止痛膏外敷治疗的基础上再对患者辅以良好的心理护理、伤科止痛膏外敷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以及体位护理及功能锻炼,则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使患者能够以最好的身体状态接受治疗,并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治疗效,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对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实施伤科止痛膏外敷治疗及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伤科四肢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跟踪导练(四)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HPLC同时测定伤科黄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
伤科黄水制备工艺的优化
伤科黄水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