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7-04 08:45田静怡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6期
关键词:空腹人性化病程

田静怡

(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糖尿病作为慢性代谢类疾病,患者病程时间较长,仅通过临床治疗难以达到血糖全面控制的效果[1]。对此,采用人性化服务模式,对患者实际情况加以优化,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护患者100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50)与参照组(n=50)。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8例。最小年龄35周岁,最大年龄79周岁,中位年龄(62.5±8.6)周岁。糖尿病病程时间最短2年,最长27年,中位病程时间(12.2±5.4)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糖尿病病程时间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分组方式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实验组行人性化服务,具体操作如下:其一,因病程过长,糖尿病患者极易伴有不良情绪,导致其治疗效果有所影响,鉴于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结合患者治疗模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采用心理学技巧改善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凸显患者血糖控制效果[2]。其二,加强患者饮食护理工作,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有所禁忌,患者依从性成为饮食管理的主要护理目标。因此,护理人员需主动为患者实施沟通,酌患者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饮食护理方案,促使患者能够遵医嘱进行饮食。其三,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波动较大,其皮肤及粘膜受到一定侵害,鉴于此,需针对患者皮肤情况加以全面评估,并给予患者皮肤护理[3]。一方面,患者在过程中需要进行静脉滴注药物,药物穿刺后需针对患者穿刺区域实施护理,采用毛巾加以热敷,提高患者穿刺愈合速度。另一方面,患者足部皮肤护理尤为重要,指导患者每日采用温水洗脚,避免洗脚水过烫而造成皮肤破损问题。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100例糖尿病患者相关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予以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参照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数据行t检验方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糖尿病护理满意度情况行x2检验,采用(n%)表示。对比差异性较高(P<0.05),本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糖尿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数据(见表1),护理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低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表1 2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2.2 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糖尿病护理十分满意31例,占比62%;一般满意16例,占比32%;不满意3例,占比6%。实验组糖尿病护理总满意47例,占比94%。参照组糖尿病护理十分满意24例,占比48%;一般满意14例,占比28%;不满意12例,占比24%。参照组糖尿病护理总满意38例,占比76%。对比糖尿病护理满意度情况(x2=6.3529,P=0.0117),两者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糖尿病护理总满意率(94%)显著高于参照组(76%)。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步上升,在治疗过程中,依靠血糖控制药物并不能完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需通过人性化护理服务转变患者情绪,促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师及护理人员,增强其治疗与护理依从性[4]。糖尿病作为代谢类疾病,临床中各类并发症较多,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患者血糖波动较大、血糖较高,致使患者眼部、足部、肾脏、心脏等脏器受到严重影响。另外,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极易发生低血糖事件,护理人员加强低血糖护理,避免患者血糖大幅度波动。鉴于此,采用人性化服务十分重要,针对患者糖尿病情况与实际治疗方式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患者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加以护理,从而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5]。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糖尿病护理总满意率(94%)显著高于参照组(76%)。上述结果表明,人性化服务模式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说明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方面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空腹人性化病程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空腹喝水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