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总统的末日之路

2019-07-04 17:58郭伟
时代人物 2019年5期
关键词:阿明乌干达以色列

郭伟

崛起

2003年8月16日,曾任乌干达总统的独裁者伊迪·阿明在沙特阿拉伯一家医院里病死,终年80岁。与许多失势的独裁者命运相似,自1979年逃离乌干达后,阿明便再也没能重回故土。痴迷巫术的阿明生前曾经预言:“我知道我会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死在哪里。”这些言论被永久地记录在法国新浪潮干将巴贝特·斯特罗德的影片《伊迪·阿明将军:一幅自画像》里。只是,他真的知道吗?

1948年,阿明正式穿上了英国殖民军队的军服,当上了英国非洲军团第四营的下士。尽管没受过多少教育,但是凭借头脑灵活,作战勇敢,善于巴结上级,阿明在军中步步高升,并受英国上级推荐,进入英国威尔特郡步兵学校深造。

1951年,阿明以一场压倒性胜利成为乌干达重量级拳王,并一直保持到1960年。在这之前,他曾效力于乌干达最有名的尼罗河曲棍球队,是该队唯一的当地黑人球员。阿明对自己的拳击生涯非常自豪,在担任乌干达总统之后,他曾多次在公众场合表示:“我比穆罕默德·阿里伟大得多。”当时的乌干达还是英国的殖民地,体育项目全部由英国人扶植,作为积极投身其中的本地黑人,阿明自然博得了英国人的好感。而他的权力之路也从此开始了。

1962年10月9日,乌干达脱离英国宣告独立,但英国在乌干达的影响力依然巨大。有着深厚英国背景的阿明在乌干达政坛如鱼得水,一步步接近权力的中心。1966年,阿明获得准将军衔,成为乌干达武装力量副总司令。1971年1月25日,趁奥波特总统出国访问之机,阿明发动军事政变,自封为总统。他向人民做出种种大胆承诺,如废除秘密警察、释放所有政治犯、重整经济和举行自由选举等,因而备受拥护。国际社会对他的领导也非常肯定,仿佛一个异于非洲所有野蛮独裁者的新式领袖就此降临。然而仅仅当权6周后,阿明残忍的本性便暴露出来,被英国首相丘吉尔称为“非洲明珠”的乌干达在阿明统治下,成了一个充满血腥与暴力,且毫无生气的半死国家。

一心要独掌权力的阿明,逐渐失去了英国主子的欢心。1978年,乌干达国内形势急剧恶化,阿明向邻国坦桑尼亚宣战,企图以此来转移国民视线。而此时,坦桑尼亚得到了英国援助的巨额军火,并发动反攻。翌年4月兵临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城下,大势已去的阿明带着4个妻子、30个情妇和20多个子女逃往利比亚,转道伊拉克,最终在沙特阿拉伯开始了24年的流亡生活。

阿明的发迹有着浓烈的美国梦味道:一个出身貧寒的少年,凭借运动天赋成为体育明星,随后跻身军界,在风云动荡的政治局势中瞅准时机,一跃成为一国元首。接下来的故事依旧跳不出非洲政治的樊篱,阿明始终不过是非洲大陆上无数独裁者中的一位,八年统治期间,挥刀屠戮,穷奢极欲。在权势如日中天的时候,阿明的民族主义情结也随之迅速膨胀,他将家中的仆人全部换成白人,向世界宣告:“非洲要翻身,非洲人也要翻身”,“而这两个翻身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骑在白人头上,就像过去他们骑在我们黑人头上一样”。如今这一切早已沦为笑谈。

人肉太咸

1974年,法国电影导演巴贝特·斯特罗德,受邀为阿明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在斯特罗德的影像里,这个大块头黑人显示出过人的精力,他打枪、拉琴、视察、游泳、开会,在自己的国土上信步闲庭,一副与民同乐的模样。言谈间自负和自嘲含混不清,低级的常识错误和巫师般的智言泥沙俱下,在大象与鳄鱼间款款而行,淡然而有力。镜头里的阿明显得极富亲和力,俨然一个“非洲优雅的暴君”。

镜头背后的阿明自然与优雅毫不沾边,登上总统宝座后的阿明,像所有独裁者一样大肆剪除异己,只是手段更血腥,更变态。凡被指控为“奥波特的游击队员”的人要公开处死,临枪毙前要被扒光衣服,挖出眼珠。那些“特别危险的”前政府军官们下场尤其悲惨:前总参谋长苏莱曼·胡塞尼准将入狱后,被人用枪托击打而死,阿明把他的头放进一个冷冻室,时常从中取出欣赏一番。1972年8月某日晚宴,贵宾和外国使节如约而至。阿明突然离席而去,不一会儿,他手提胡塞尼的头,回到了餐桌前,对着人头破口大骂,并用刀子在上面乱捅一气,然后把所有客人轰出宴会厅。

前总统奥波特四处宣称阿明是“非洲母亲所生的最残忍的野兽”,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阿明的特殊嗜好——吃人。当他发现自己的情人有男朋友之后,当场将其残杀,然后把他的尸体煮熟后吃掉!阿明因此获得了“吃人魔王”的绰号。曾有记者向阿明求证他是否真的吃过人肉,阿明回答:“人肉太咸,不符合我的口味。”

当然,阿明偶尔也有温情的一面。有一次,在金贾举行群众大会,赤道上空烈日炎炎,阿明从主席台上走下来,把他手中的遮阳伞递给一位席地而坐的老妪。还有一次,他去警察学院时遇刺,刺客扔的手榴弹炸伤了司机,阿明并未仓皇逃命,而是立即把司机抱上车,亲自驾车把他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当然,这点人性的闪光无法掩盖阿明的暴虐,在他统治的8年中,有10万到50万乌干达人直接遭到杀害。

为了加深对整个国家的控制,阿明不断自封新的头衔。他喜欢把自己比作一个纯粹的父亲,要求乌干达人将他称为“爸爸”或者“伟大的爸爸”。他最喜欢的称呼是“乌干达全体人民的救星、国父,胜利大十字勋章、杰出服务勋章和军事十字勋章获得者,大英帝国的伟大征服者、陆军元帅、共和国总统阿明博士”。

在残酷政治斗争中生存下来的阿明,不乏精明,但更多的是一种生存智慧。受民族主义情绪和非洲巫术传统的影响,阿明虽然曾留学英国,根子上却仍是一个非洲传统土著军阀。当他坐到一国元首的位置上时,缺乏大视野、利欲熏心的缺陷,便成倍扩大。1972年,执政不久的阿明向境内所有亚洲人发布驱逐令。虽然当时乌干达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境内亚洲人手中,但是排外思想加上对财富的觊觎,令阿明完全不计后果,这给乌干达经济带来了灭顶之灾。90天内,50000多个印度和巴基斯坦家庭全部被驱逐出境,而且仅限带走随身物品。阿明坐在夺来的豪华轿车里,看着乌干达士兵闯入平民家中“帮助收拾东西”,就连百万富翁马德赫瓦尼在金贾的豪华宫殿也被阿明夺了去。表面是驱逐行动,实际是一场大劫掠。而这场“劫掠”的结果是,亚洲人刚一消失,整个乌干达立刻陷入经济崩溃中,首都坎帕拉顿时连盐、火柴、食糖都供应不上。

酋长与小丑

伊迪·阿明之所以能蜚声国际政坛,除了他吃人的“雅好”,还离不开他那张大嘴。

1979年,避居沙特的阿明在回答西方记者提问时,终于承认在瑞士银行有大笔存款。他振振有词地说:“领导一个国家就如同管理一个私人公司一样。作为顽强地为自己的国家工作的总统,我有权享有更多的补偿,这是民主的。”

行为乖张、口无遮拦、“政治上的不定向导弹”是国际社会对阿明的共识。乌干达暴君不仅在国内倒行逆施,在国际交往中也是朝秦暮楚,肆意妄为。阿明上台后,原宗主国英国立即给予援助,九百万英镑、五十两装甲汽车、派军事顾问帮助训练乌干达军队、扶持他做非洲代理。狂妄的阿明不知收敛,自称为“大不列颠帝国的征服者”,表示如果受到邀请,愿意成为“苏格兰国王”。他时常写信给英国女王,戏谑地称愿意为英国不景气的经济状况出一把力——捐献600英镑,并且言出必行,组织了一场全国支援英国的募捐,最终募得数车蔬菜食品及43000先令现金,只是“基思首相一直没有派飞机来取”,这场闹剧才就此结束。阿明还给英国女王发电报,称“亲爱的女王,如果你想了解一个真正的男人,那就到我的首都坎帕拉来吧”。英国人讨厌他的无礼,很快就宣布与乌干达断交。并选择资助坦桑尼亚,以将阿明赶下台。

在阿明发动政变时,以色列曾提供了巨大资助,但是当乌干达要进攻坦桑尼亚时,以色列拒绝了为其提供武器的要求。遭到拒绝的阿明立刻翻脸,把以色列大使馆转赠给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做据点。他向外表示崇拜希特勒,认为希特勒杀害600万犹太人“是对的”。1976年,一架载满以色列人的法国客机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劫持,降至乌干达恩德培机场,劫机犯得到了阿明的支持。7月4日,以色列特種部队突袭机场,成功解救大部分人质,并报复性炸毁乌干达战斗机11架,打死乌干达士兵45人,乌干达空军几乎全被歼灭。一名未被营救的英裔以色列老人,被恼羞成怒的阿明下令处死。

在冷战和中东动荡的背景下,在地缘政治格局中位置突兀的乌干达,成为各方拉拢的对象,即使他做得再出格,受到侮辱的大国也不敢对他轻举妄动。看透了大国间的利害关系,才有了阿明这一系列儿戏般的言行。这一点也暴露了阿明的性格缺陷,虽然贵为总统,本质上他依旧是一个未开化的土著。他以一半是神、一半是酋长的身份统治国家,对国家间的交往缺乏深刻认识,以为凭借一己聪明就能笑傲政坛,着实低估了现代外交文化的杀伤力。

与英国、美国、以色列断交后,阿明转身投入苏联、利比亚的怀抱。为了讨到更多的钱,他把手伸向了富有的阿拉伯国家。在全国只有10%穆斯林的情况下,仍宣布全国实行伊斯兰文化。1972年,他宣布乌干达为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并把国内关键岗位都给了穆斯林。很快,利比亚及其它阿拉伯国家把他看成反对犹太人的斗士,给他了大量的钱。1972年参加慕尼黑运动会的12名以色列运动员,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杀害,阿明对此表示欢迎,并给以色列政府拍去了侮辱性的电报。

倒行逆施,没有丝毫政治廉耻的阿明最终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唾弃,美国前总统卡特称他“令整个文明世界感到恶心”。当坦桑尼亚的大军兵临城下时,求救无援的阿明只有仓皇逃走。在他去世前的几个星期,费萨尔国王专科医院还不断接到恐吓电话,威胁说要杀死阿明。院方为此不得不在他的重症监护病房内加派了保安。当一代暴君咽气后,沙特阿拉伯政府的一块心病也终于除去,他们再也不用为阿明的去留操心了。

大国角逐

伊迪·阿明已经死去很久了,但他留给乌干达的伤痕依旧很深。这个出身低微,资质平平,在军队中也并非绝对位高权重的人物,究竟如何能发动政变成功登上总统宝座,并且在用愚昧狂妄的言行,将英国、美国、以色列等世界强国全部得罪后,依旧能屹立8年不倒?

和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利比里亚持续14年的内战、刚果 (即前扎伊尔)的部族战争一样,非洲内部每一次动荡的背后都有大国的影子。阿明这个乌干达暴君血腥丑陋表演的背后,其实是世界大国间激烈的政治博弈。

在这场争夺中,英国、美国、苏联、以色列、利比亚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在当时局势动荡的情况下,这些国家认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阿明比奥波特更容易控制,让阿明上台可以更好的维护各自利益:以色列希望利用乌干达对抗苏丹;英国希望扶植阿明为代理人来保护他们在乌干达的巨大利益;美国和苏联则把乌干达当做争霸的另一个战场;以利比亚为代表的阿拉伯世界希望扶持乌干达令以色列寝食难安。因此,各怀心思的大国明里暗里的支持阿明,并对阿明的残暴行径不闻不问。

苏联、利比亚给予阿明极大的资助,英国、美国一边宣布断交、谴责阿明犯有反人类罪行,一边暗地里予以支援。美国向阿明提供包括军用直升机在内的装备、以及为阿明秘密警察高级头目提供专门训练。英国虽然不时被阿明出位的言论激怒,但仍与其秘密保持军火贸易关系,向阿明秘密警察出售监视器、还向他们贩卖本国制造的汽车。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自以为将世界大国玩弄于股掌之上的阿明,终究也不过是一枚棋子。当阿明越来越不好控制并且不断制造巨大麻烦后,他的末日也就到了。1978年,美国国会就乌干达局势举行听证会,通过了抵制采购其咖啡豆的决议,以出口咖啡为经济命脉的乌干达顿时陷入经济危机,直接导致军队军饷减少、士气受到重创。第二年在与得到英国军事援助的坦桑尼亚的战斗中,乌干达落败,一代暴君从此流亡国外,客死他乡。

这正像法国人讥讽一位失意的政客时说的那样:他上台时有多么容易,下台时同样就有多么容易。

猜你喜欢
阿明乌干达以色列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乌干达贸易投资机会渐多
好教练
任意门
中国资助乌干达农业交易组织
妹妹的本事
以色列IWI公司ACE SAR步枪
2013/2014年度乌干达咖啡出口量预计为380万袋
高强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