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下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以扬州市文昌西路和真州中路立桥下公园为例

2019-07-05 08:56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9年12期
关键词:滨水高架桥扬州市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10037)

一、引言

高架桥的建设标志着城市的交通系统由过去传统的平面式规划转变为立体式建设,为城市内短途交通带来了便利,更促进了城市物流和信息流的传输效率,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

然而,作为功能单一的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高架桥在规划设计之初普遍只注重高架桥本身结构的合理与安全,缺乏对高架桥下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考量。当钢筋混凝土桥身矗立于城市表面之上,破坏了原有的城市景观绿化,高架桥下空间逐渐沦为城市的“失落空间”。如何合理利用高架桥下空间,高架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如何做到尊重城市风貌、提升城市活力、使城市空间在功能和形式上做到更好的结合,成为更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城市开放空间,都已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课题。

二、项目概况

扬州市文昌西路和真州中路立交桥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总长度约为920米,是西区新城东西轴线与南北主通道相交的节点。立交桥下公园规划区域拟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5.5hm2,位于刊江区中心地块,紧邻邗江区行政中心、商业中心以及大片社区,地理位置优越。

三、现状与定位

1.项目地点位于扬州火车站和扬州体育公园附近,人流量巨大,也是来往车辆和行人必经的场地之一。桥下公园的景观设计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扬州市的城市面貌,公园景观在整体定位上需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清晰的辨识度。

2.桥下公园的景观设计需要与邗江区西区新城的整体规划风格相统一,构建特色形象和标志性景观节点,以迎合新区规划风格。

3.桥下公园属于滨水公园和街旁公园,需要考虑亲水景观功能性与合理性;同时考虑临街的绿化效果。

4.完善公园的环境功能,打造可持续的公共活动空间和户外场所,内部功能既不能单一,同时注意公园设施的使用率,采用环保可循环使用的设施材料,迎合扬州市的发展号召。

四、设计目标

1.打造城市新形象。以桥下公园景观建设来打造新的扬州市西城区新形象和城市名片,使得周边的企事业政府以及市民们在与外市交流的过程中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提升自身的形象。

2.改善环境质量。通过公园的景观建设,优化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硬件设施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植物景观得到丰富,市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

3.提升生活品位。良好的公园景观设计不仅能带给人们良好的物质形态的环境,更能提升市民的生活品位。同时,好的公共空间的环境形态对灌输城市理念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带动周边商圈发展。创建城市绿地的优美环境,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增加周边区域的人流量,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为区域规划中的商圈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五、总体构思与景观特点

1.总体构思

(1)构建区域景观轴线。景观轴线贯通扬州火车站站前景观、扬州体育公园和明月湖公园,形成一条优美的景观视线通廊,让市民及游客共享美丽的城市风景,成为隐喻扬州新时代发展的文化轴线。

(2)开放多样性生态空间。为市民提供功能丰富的开放空间和活动场所,打破自然与城市的界限,将自然真正地融入城市,使市民有机会享受公共自然资源。

(3)强化滨水景观合理性。通过对驳岸亲水主题的规划与设计,合理化加大对沿山河的水系资源的利用,形成可共享的、富有扬州地域特色的滨水景观。

(4)细化景观空间设计。通过园路的构建,将公园空间划分成既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的休闲娱乐区域,把握统一的设计风格,细部设计体现各个功能区不同的特点。

(5)丰富城市文化内涵。通过对具体景观节点的设计,例如公园导视设计、景观小品设计等,将地方文化内涵通过设计语言的表达,体现在公园景观设计当中。

2.景观设计特点概述

(1)应用性。简约与简单是两种不同的理念,简洁是经过一定的筛选,将精华打磨出来的结果。简洁的理念在新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它能够将新的景观规划技术、新的材料以及新方式等运用到高架桥下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新需求。高架桥下公园景观设计中,简洁更加凸显的是一种功能性的设计,在结构与形式的设计上强调完整性和协调性,对材料的使用以及技术的运用都有更高的要求。

(2)先进性。国力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们对道路环境的空间环境也有了一定的要求,现代简约风格也逐渐流行起来,其特色就是一种各种元素的简化来达到对整体效果的满足。虽然内容上表现的更加简洁,但是在功能与质量上却有更高的要求,简约风格结合了实用性与个性,表现出现代人群的个人品味。

(3)发展前景。当代的空间道路环境更多体现在简单、实用、舒适上,完美的高架桥下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美观相统一,同时也可以将传统的中华文化更好的继承和弘扬,更加彰显人们的文化内涵和审美。

六、景观节点设计

1.休闲活动广场(图1)。紧邻西区入口处,整体造型基于“六边形”形式感上有规律的变化和整合。广场中央是用大小相同的六边形木台组合而成的平台,高低变化增添了木平台的趣味性,六边形的低矮花池引导出几个不同的出口,同时也增添了石质广场的自然气息。

图1

图2

图3

2.林下休息广场(图2)。位于公园西侧高架匝道的通道低下,该空间采用波浪元素,构建圆弧起伏的木平台休息广场。在木平台上加入一个相对独立的圆心空间,两个空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3.滨水生态观景平台(图3)。滨水生态观景平台位于公园东侧的沿山河河畔,与芦荻浅滩相互影响,是相互依存的两个独立的景观节点,设计运用生态设计手法对滨水设施进行生态改造。芦荻浅滩由原始的硬化土地高坡改造而来,拉伸驳岸的坡长,对生态驳岸部分进行加固,消除过度的硬化空间,在植物设计上体现陆生——湿生——水生生态系统的渐变特点,使绿化景观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

4.中心广场。位于桥下公园的东侧,广场中心的草坪上设置了一个大型的环形带状的构筑物,可供市民休憩,也为孩童提供了玩耍的空间,带状构筑物的一边设计有一个小型的舞台,可供市民进行活动和表演。

七、设计总结

本案设计风格的确立源于对华中文化的向往与对绘画的喜好,于是便有了这次方案的大胆尝试。将构图元素、色彩元素同景观设计巧妙结合,之于风格、之于设计,然后创作出自己理想的设计方案。凝聚搜索的元素与独特的想法,最后制作图纸落实方案。杰出的设计,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也愿我今后的设计之路也能秉承继承创新的态度,独具匠心。

猜你喜欢
滨水高架桥扬州市
扬州市深化“红丝带”经验做法推进有奖举报工作
扬州市新举措助力新安法 新矩阵打造好氛围
南朝古道场 淮东第一观——记江苏省扬州市大明寺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福州高架桥上的“红色飘带”
拆除高速路
废弃高架桥的“新生”
浅析滨水景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