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敏德:由衷地为园区环保自豪

2019-07-05 08:10向煜
现代苏州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园区环境保护监控

○文 向煜

2016年,苏州工业园区国土环保局副局长姚敏德获得了由环境保护部颁发的“从事环保工作三十年纪念章”,这是对他三十年环保生涯,最好的肯定。

事实上,姚敏德与环境保护工作打交道,不止三十年。“1980年参加工作后,我就坚守在环保战线,1998年来到园区至今二十几年,一直负责苏州工业园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工作。”

“这些年来,我们的环境监测中心站搬了好几次‘家’,而每一次搬家,也见证了园区环境监管能力的提升、监测手段的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看着监测中心站由最初的6人,发展至现在团队有80人从事环境监察、监测工作,这位园区“老”环保人很欣慰,对于这些年园区环境监测、环境保护方面的发展,他由衷地感到开心,对将来园区环保事业的更上一层楼,他充满了信心。

多站在企业角度考虑问题助力园区践行“亲商”理念

2017年,贰陆光学通过向母公司进口含钍(ThF4)涂层的光学镜片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进行销售。这一产品价值高,客户众多。但由于产品中含有钍,属放射性物质,按规定需要到省级环保部门办理辐射许可手续,其客户也相应的需要办理。

“该手续比较复杂,周期较长,在与企业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单个产品钍含量极低,可以达到豁免要求,因此主动与省环保厅分管领导沟通。”结果是喜人的,在未有先例的情况下,通过姚敏德与同事们的努力获得了省厅的支持,为贰陆光学顺利取得了含钍镜片的豁免文件,同时公司销售给客户及客户使用等环节均无需向环保部门申请许可。“这项工作为企业大大简化办事流程,并节省数百万元费用。”

贰陆光学的事例,是园区20多年来,环境监管服务企业的缩影。“自开发建设以来,园区就将‘亲商’理念一以贯之,亲商服务已然是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服务企业、支持企业,从企业角度思考问题,同样体现在我们环境管理部门上。”

姚敏德坦言,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生产力,而他们能做的,就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在环境环评上,为企业项目审批争取到最优最简化程序。“不浪费企业时间,为他们节省不必要开支,提升其竞争力,也是在为园区产业更好地发展,尽我们的一份力量。”

创新手段+完善法治为生态园区建设保驾护航

谈起园区的环境保护,就不得不说从园区开发伊始,中国与新加坡两国专家就制定了园区最佳环境规划——将功能分区、项目分类、集中控制等等先进环保理念全面纳入规划,建设了高标准的覆盖全区的环保基础设施。还建立了污染禁入—生态缓冲—雨污截流—集中供热—垃圾处理五道环保防线,实现区域污水处理水质远程监控,大大节约了末端治理成本,初步建立以环境保护规划为龙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兼顾源头控制与全过程治理的环境保护体系。

“在环境监督管理方面,园区也不断创新、突破”,姚敏德告诉集中,2006年元就成功开发了“园区固体废物处置管理信息系统”,2008年又在江苏省率先建设集环境管理、环境质量监控、污染源监控、环境基础设施监控、危险废物管理监控、放射源监控等为一体的环境综合监控系统,成为全国第一个环保基础设施全覆盖的开发区、第一个绿色乡镇全覆盖的开发区、ISO14001贯标企业最密集的开发区。

“从最初在现场的手动监测,到如今全部智能化监测,从最初点对点的监察监测,到后来点对面,再到如今网格化管理,园区的环境管理与执法越来越精细化,完善的环境监控运行机制,也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现代化监管”,在园区环保工作的这些年,姚敏德看着监测监管不断创新,感受到了园区各个层面对促进区内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

与此同时,近年来,园区还加速推进顶层建设,出台一系列方案,加大对环境问题的监管力度。姚敏德告诉记者,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园区的“先试先行”,对环保工作提供了规范、指引和保障功能,为园区依法管理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有效改善和提升园区环境质量。

法治的最大功效在于执法。记者从国土环保局了解到,2015年到2018年上半年,园区下达了关于环保方面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77件,处罚金额2098万元;对4人实施行政拘留,对6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立案调查,对10余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5年切身体会全园区环保意识都在提升

2014年3月,由园区环保部门牵头、企业与居民共同成立了环境自治组织——汀兰家园环境理事会。“以往,环境治理更多是政府职能部门唱主角,而汀兰家园小区成立的环境理事会,则让普通居民作为环保小卫士参与到环境治理工作中来。”

姚敏德介绍,“汀兰家园环境理事会”作为代表汀兰家园应对小区环境问题的基层自治组织,通过交流监督机制、企业开放日、社企互动、圆桌会议等多种方式,让居民参与到环境治理工作中来,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环保意识,改善居住环境。

探索环境管理多元共治新模式,“汀兰家园环境理事会”作为全省第一家社区环境管理自治机构,还被环保部誉为了环境社会治理的“苏州模式”。当然,居民环保自治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碰上环保问题,辩证地看,是好事也是坏事。一方面,说明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反应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参与环保的热情愈发高涨。

“这么多年来,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园区人环保观念的不断提升,不止是居民,在民营企业角度来说,也是这样的。”让姚敏德感受颇深的是,最初来到园区时,区内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是比较粗线条的,但经过这些年,民营企业负责人们都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环境治理和对周边环境的保护了。

“并不是这两年环保重压下才改变的,园区人的这种变化更多是出于自觉”,他坦言,一方面与园区自上而下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有关,另一方面则源于不少区内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如果发现你的邻居都做得很好,你还好意思原地踏步吗?”

采访的尾声,姚敏德也强调,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事情,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希望更多的园区人能够参与到环保中来,大家一起努力让园区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为生态园区建设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园区环境保护监控
环境保护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基于无人机的监控系统设计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