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园区“创二代”的故事

2019-07-05 08:10吴婧茸
现代苏州 2019年12期
关键词:苏绣园区设计

○记者 吴婧茸

25年来,园区人务实创新、努力逐梦,助力非凡之城崛起。对于如今的年轻一代来说,虽然拥有了更好的条件、更多的资源,但他们仍努力打拼,为自己也为园区带来更多的可能。

在苏州工业园区,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的父辈艰苦奋斗,打下一定的基业,他们明明可以靠出生吃饭但却偏偏靠努力,明明可以背靠大树舒心纳凉,但他们却选择了一条对自己严苛辛苦的奋斗之路。他们不愿意把自己归类于“富二代”,而是视自己为“创二代”,凭自己在市场上摸爬滚打。

据《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报告》一书中表示,明确表示愿意接班的二代仅占调查样本的40%,而更多的创二代正在带着创新精神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其实,不管是接管家族企业,还是另起炉灶,很多“创二代”已经浸润了“创一代”好的精神品质,带着这种精神传承,再注入更现代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更有可能。

这期,请跟着《全景金鸡湖》一起走近园区“创二代”这个群体,听听他们的故事。

陈佳莉:斜杠人生,不怕失败只怕不精彩

园区LANG吧创始人、美国AAFM注册风险分析师、WSET中级红酒品鉴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荣誉生、威斯康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这一些还只是陈佳莉身上的部分标签。白天教书,夜晚掌管高品清吧,这位园区的90后美女是个标准的斜杠青年,她不害怕尝试和失败,但她害怕自己的人生不够精彩。

与园区同岁,我们一起成长

在苏州工业园区苏悦广场五楼的LANG吧,记者见到了陈佳莉。这个女孩白天在课堂上学生们授业解惑,而到了夜晚,她则幻化成为夜的女子,高跟红唇释放活力和青春,陈佳莉每天都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切换着自己的状态。

陈佳莉出生于1994年,那一年,经国务院批准,苏州工业园区应运而生。这位与园区同年的女孩活泼时尚,充满魅力,正如她所居住的园区一样。“在这25年中,苏州工业园区从我儿时心目中‘远’‘荒’的‘大工厂’的地方,到成为了现在和我一样的所有的苏州人心中最引以为豪的家乡。”

陈佳莉在17岁的年纪赴美留学,20岁回国时,她发现苏州比她想象中发展得更快,特别是园区惊人的发展速度,这让她和她身边一批有奋斗愿望的青年,都愿意将自己奋斗的青春记忆,留在这里。

“我虽然年纪还不大,但是我一回国,就感觉到园区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很大,特别是对于人才的引进支持力度很大。我觉得园区吸引了很大一批的人才,感觉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家都愿意去闯去做,而且有相互扶持的动力。我在创业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都勇于脱离自己的舒适圈。”

白手起家的父亲,教会我很多

陈佳莉的父亲祖籍广东,二十一岁时,他靠自己打工赚来的两千元出来闯荡。在那个年代,作为家中的长子离开老家出来闯是一件不怎么被看好的事情,但是父亲还是毅然决然地开始独自“闯荡江湖”。

“爸爸说过,最早在上海合租20个人一间的地下仓库,睡醒的时候会发现有蟑螂爬到脸上,可以说条件是十分艰苦了。但他凭借着他的那股子韧劲,开始了创业之路。”

陈佳莉告诉记者,她父亲最早做的是包装行业,然后再进军了化工市场。终于在2000年的时候,他靠着自己拥有了第一台桑塔纳轿车,接下来就开始了风生水起的事业。

陈佳莉一直记得父亲教诲她的两件事情,一是做人要懂得感恩。无论在自己顺逆境时候对自己给予帮助过的人,哪怕是一晚热腾腾的粥,也要知道铭记于心的感恩。

另外就是,一定要守时守信用。“爸爸有一块手表,时间永远是提早半小时的,约见客人他必定是早早地到达,他告诉我,诚实守信是他的从商之道,做一切事情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爷爷曾是一名海军军官,一切以大家的利益为重,我想父亲有这样的觉悟也是受了爷爷的影响。”

记住了创业父辈们的谆谆教诲,从美国回来之后的陈佳莉在创业道路上砥砺前行。

创业的艰辛,我一样样体会

陈佳莉的LANG吧,去过的人便懂其中的心思。从苏悦广场地下车库一个电梯上五楼,电梯门打开便是一整面的爱情歌词墙和一扇大门。想进入LANG,先要过这个机关门。别小看这堵墙,不认真思考,还真的就进不去。谜面是“打开我心门的是你”,在这里,记者就先卖个关子了,进不进得去就看大家的领悟了。

光是这个机关门,陈佳莉和团队就经过了21次修改后才定下来的。可见所用心思。不光是这个很有“心机”的歌词墙机关门,LANG吧从位置选址、品牌定位、软硬装方案……都来源于陈佳莉和团队的原创。

她告诉记者,为了做出好玩的机关门,她带着小伙伴走遍上海、广州当季最火的各大酒吧夜店,研究他们的机关门设置;为了区别于市面上其他的网红店,北京、上海、南京的时尚展、网红展她都不错过;每一个拍照打卡点都精挑细选,火遍INS的Paul Smith墙、蒙马特爱墙、人鱼墙、集装箱墙都被她在LANG吧都一一还原……

从一片水泥工地到如今的LANG吧,历时大半年,陈佳莉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灯带不够了,材料没货了,电工约不上,墙面、玻璃、漆、软装,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她跟团队忙碌的身影。她也曾在出差的火车上崩溃大哭,曾经想一个人逃掉,那些创业初期的艰辛和困难一样不落地压在她的肩上。

但是,她靠着自己的坚韧和父亲不断的鼓励,以及朋友们的援助之手,熬过了一个个难关,那些曾经让她崩溃的,现在都变成了经历。

打开自己,才能拥抱人生

“在LANG吧开业的前一个月,爸妈才知道我具体在做什么。”陈佳莉说,当时跟父亲讲自己想要创业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赢了是你的,输了也是你的。

“我不是不怕输,而是就算输了也敢去承担。”面前的女孩,眼神里满是勇气。

陈佳莉告诉记者,自己有一个习惯,就是特别喜欢听从长辈讲他们年轻时候创业的故事以及心得。“每一次父亲带我去见那些叔叔伯伯,真的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做人的道理。曾经巧遇一位房地产大咖,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看我跟你谈话到现在手机是没有响的,这并不代表我不忙,我做的管理是人,而非在管理事’。”

正是因为这句话,所以陈佳莉跟别人店开起来再招人不一样,在LANG吧还是一个想法的时候,陈佳莉就已经在组建自己的团队了。“我们宁愿在前期养人,因为体验过一起打拼的过程,大家更默契也更有归属感。”

从父辈身上接触到了一个传统领域,感受到根源于生活之基的智慧,并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产生了源源不断的新生模式,求新求变。我们眼前的这位园区的斜杠女青年,真正富有的并不是金钱,而在于丰足的精神内在。她不害怕尝试与失败,喜欢精彩与自由。世界很广阔,唯有打开自己,才能更好地拥抱人生。

明羽:给时尚园区带来一场苏绣惊变

在园区新光天地的一楼,有着一家看似低调的苏绣礼服店,这个店的主人叫明羽。我们可能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甚至有些陌生,实际上这位85后礼服设计师在中国的礼服设计圈已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在绣师母亲的启发下,开始创业

土生土长在苏州的明羽,在年少的时候最爱去的地方就是虎丘婚纱一条街,这些美丽的蕾丝在曲线玲珑的礼服上幻化出的精致让人充满想象。在那个时候,明羽就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努力的她真的做到了。在毕业后的两年时间里,凭借着为张天爱、林妙可、金晨等明星打造了定制礼服,明羽渐渐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明星设计师。

说起明羽的家族,那与让我们骄傲的苏绣极富渊源。她的母亲原本是一名苏州刺绣厂的高级绣师,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中,明羽的母亲非但没有向命运妥协,而是跟随内心的爱好在苏州开了一家自己的苏绣工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虽然绣坊的命运几经波折,但是靠着母亲精湛的技术、独特的审美和永不言弃的精神,绣坊的作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从小耳濡目染的我看来呢,苏绣是一种以针作画的方式,妈妈绣坊中的作品,并不是浓墨重彩的刺绣,而是类似于宋画中的楼台小巷,清雅古典,充满了人文气息。在这些年的创业中,妈妈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和调调,坚持品质,没有变过,这是让我非常敬佩的。”

明羽在设计公司从事多年设计之后,最终在母亲的影响和启发下,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创出了自己的设计品牌,而这个品牌是苏绣与婚纱融合创新的产物。

“以前,在我的概念里,苏绣就是苏绣,想象中它只有最传统的表现形式。然而在某一天,和妈妈一起吃点心时候,妈妈不经意的一句:‘我感觉我们的苏绣,可以算是最顶尖的蕾丝。西方的蕾丝,最早不也都是手工编织嘛,精巧的苏绣可以设计出比蕾丝更精致的手工。’真是一语道破天惊,当时听完后我简直如梦初醒,一下子找到了自己要创业的方向。”

苏绣不应该被束之高阁

起初,明羽和许多其他设计师一样,在婚纱设计中更多使用的是蕾丝工艺。蕾丝是舶来品,设计理念来源于教堂里的花窗图案,源自圣经,象征着真爱。婚纱设计本身也是从西方引入中国,所以中国传统元素还没有成为设计领域的潮流风向标,而在母亲的引领下,明羽开始思考蕾丝与苏绣的结合,从而传达出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母亲的绣坊风格色调古典,这种审美一直也影响着明羽的设计风格,她设计的婚纱礼服,更偏向于清新淡雅,很少有浓墨重彩的色彩对撞。它不过分依附于潮流颜色的流变,更趋向于自己的审美和用色体系。

像使用在丝绒上的石蓝绿色,深沉而素雅,这个石蓝绿色就是她们自己用石粉磨出的颜色。石代表了一种朦朦胧胧带点儿灰调子的颜色,同时加了蓝绿色。直到现在,明羽的作品仍然使用母亲绣坊里一些传统的着色、锁色方式。早年,手工苏绣,都是依靠经验由绣娘自己调色、锁色、印染。

2017年,明羽将自己的品牌店开在了园区新光天地,很多人看到她的作品都惊叹于中国传统苏绣的技艺。明羽说,“苏州之所以有了园区,这幅双面绣才变得更加美好。圆融是园区的特点,这个有着强大包容度的洋苏州正好与我所创业的理念相符。我不希望苏绣只被束之高阁,作为传统被博物馆收藏,我希望它可以走入更多中产阶级家庭,出现在美丽的礼服上,因为这样对大众的审美观才能产生效应。

“中国古代的皇室,拥有自己的江宁织造府,织造的技法和手艺精湛程度以及体量是任何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只是我们的传统工艺,没有得到及时的革新,中国新的消费升级也是这几年才发展出来的,我们的品位和需求出现了断层。而当下,我们正在各个层面上,例如刺绣、编织、竹编等中国传统工艺实现全面复兴,让我们重拾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我很想尽我所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明羽说。

传承文脉,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

每年九十月份,明羽都会去西藏,去贵州,去了解当地文化和手工艺。也会在唐卡的配色中,借鉴设计灵感。“这些手艺人用画笔勾勒了虔诚的信仰,他们的创作体系和苏绣很不一样,唐卡的手艺人画笔里描摹的是信仰,而苏绣绣娘的针线里的却是人间俗世。”

绣娘们平时除了需要修炼刺绣的手艺之外,也会练练毛笔字。明羽说,刺绣需要运气,而练字和吐纳有很大的关系。刺绣亦如练字,也讲究吐纳的气韵。屏住气息,全神贯注和刺绣进行交流时,作品呈现的张力则完全不同。因为年龄资历不同,织法上一些绣娘的手艺可能未必精湛,但是作品一定是有着灵气在的,刺绣画面栩栩如生,就感觉那鸟儿要从衣服上跳出来一般。

明羽认为,作为一位女性,她身兼了众多角色。在社会上,她是创业者、设计师、母亲苏绣文化传承的经纪人;在自己的小家里,她是女儿,是妻子,还是拥有一个女儿的年轻妈妈;在自己的心里,她是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每个创业者都有偶像,对于我来说,我更想成为奥黛丽•赫本或者特蕾莎修女这样的人。我希望人生的线条颜色是不一样的,我希望我做的事业,是能够给别人带来希望的。我觉得女性所理解的美好世界,就是能帮助到身边的人,提高审美力也好,感知自己的独特也好,很多创业者会想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财富和改变,而我希望可以给我身处的园区带来更多的温暖和爱。”明羽说。

韩梓隆:最好的时代,更需要奋斗

“每一代人都有展现他所在的时代的责任,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作为一个90后,我们更需要奋斗,我愿意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去向大家展现我们的成长环境和时代特征。”韩梓隆说。

在园区诚品生活的负一楼,记者见到了这位90后的大男孩——韩梓隆。19岁时,他迷上了珠宝首饰,便开创了自己的品牌,跟着诚品生活来到了园区,成为了一名新园区人。可不要小看了这个年轻人,他的一些作品在电视剧里可时常有露面。在电视剧《寂寞空庭春欲晚》中婉莹佩戴的白兰花玉坠,《南京爱情》中女特工所佩戴的羽毛珍珠耳环均出自韩梓隆之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韩梓隆老家在福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年轻的父亲就跟着朋友一起做起了船只生意,渐渐地,生意越做越大,开起了船厂。家境殷实的韩梓隆从小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但是这一切并没有让韩梓隆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他刻苦读书,孝敬老人,还有一份事业心,努力奋斗是他一直在做的事。“爸爸用他的经历和人生一直在教导着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事实上,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韩梓隆对珠宝设计的爱源于他的外婆。外婆是家乡当地的一名闽剧演员,经常跟着外婆出入后台的他,时常被那些精致的头面深深地吸引了。“看着外婆化妆、点缀戏曲头面,闪亮亮的水晶格外耀眼……我知道,那一切都在我心里种下了种子。

接触得多了,幼年的韩梓隆便尝试着把这些服饰与配饰上的图案纹样画下来。他想通过自己的笔触,回到戏文里描述的那个年代。

13岁那年,父母带着他去了西藏。藏民们所佩戴的绿松石、红珊瑚、蜜蜡……这些简单古朴的饰品深深感染了他,回来后,他便开始自己动手设计首饰。16岁时,还在念高二的韩梓隆就用第一笔自己做饰品赚的钱,给外婆买了一束鲜花,外婆乐得合不拢嘴。

在高中毕业后,韩梓隆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惊人的天赋,考入了意大利佛罗伦萨珠宝设计学院,开始接触欧洲的古董珠宝。业余时间,他常常去参观博物馆、听歌剧,寻找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

跟着一曲昆剧,来到了苏州

大学毕业后,韩梓隆回国后首先来到的是台湾,创立了自己的独立设计品牌。海外留学的经历让他对于中西方设计元素的结合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的作品将中式理念和西方工艺融于一体,显露出复古、高雅的独特气质。

在一次同学生日会上,韩梓隆偶尔欣赏了一曲昆剧《牡丹亭》,其中一段杜丽娘在还魂的时候,莺、蜂、蝶、燕护送她回到了阳间,这美丽的唱腔和想象中的画面让他一下子被迷住,对昆曲发源的城市——苏州开始产生了兴趣。“能出品这样优美戏剧的城市一定不一般!” 韩梓隆想,果不其然,来到苏州后的第四天,韩梓隆便决定来到这里生活。“”

“这是一个极富风华的城市,古典和现代完美融合,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特别是环境怡人的园区,有着繁荣的经济环境,还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诚品在这里很受欢迎,正如我的家乡一样,园区人具有很高的审美力,他们欣赏我的作品,所以我将我的品牌安心地扎寨在园区的诚品生活。”

园区的现代和姑苏的古典,在韩梓隆心中融会贯通,也体现在他的珠宝作品中,他采用写意手法将古典园林的精髓与现代珠宝设计相关联,复刻苏州古典园林的形与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了寻找设计的灵感,韩梓隆在空闲的时候,会去诚品书店三楼阅览一些艺术画册、古典剧本和古诗词,有时他也会去逛金鸡湖美术馆看展,去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看一场芭蕾,或是到苏州中心与其他设计者来一场激情四射的下午茶,从一些别的艺术途径中去发掘属于这个城市,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并且融入作品当中。

现在韩梓隆最大的梦想是能做出一件能代表苏州文化的珠宝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珠宝、苏州元素的魅力。

创业者的精神气质是最好的财富

韩梓隆常常熬夜画设计图,但他丝毫不觉得辛苦。“埋头设计的时候也是我自己最享受的时间,有时候一个人在家做设计,不知不觉抬头已经是深夜两三点了。” 韩梓隆笑着说,在他看来,创业的父辈艰苦奋斗、敢闯敢干、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坚韧不拔,他们的这些老一代优秀企业家身上的精神特质都是无形的财富。虽然自己没有继承家族企业,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也传承了这种精神气质。“哪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英雄,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希望老一辈创业家的品质可以惠及所有立志进步的年轻人。”韩梓隆说。

对于成功的创业者来说,成功的因素固然来自方方面面,但有一点必不可少,甚至说非常重要的,就是他们个人的魄力和魅力,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家精神。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国企业从落后到跟跑到领跑,饱含着企业家的巨大付出和艰辛努力。艰苦奋斗、敢闯敢干、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坚韧不拔等,这些都是老一代优秀企业家身上的精神特质,而这些精神气质是无形财富,不仅值得所有年轻人学习,更是一代又一代新的接班人需要传承下去的斗志。

猜你喜欢
苏绣园区设计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苏绣,“秀”出奇迹
苏绣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研究与运用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