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精神家园 传承时代力量
——云南省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善洲林场)

2019-07-05 12:01
中国生态文明 2019年3期
关键词:杨善洲林区林场

2018年12月,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原中共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善洲林场”,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东南部。多年来,作为云南省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的善洲林场,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宣传生态文明思想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持久造林护林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管理委员会继承杨善洲等老一辈造林人的遗志,始终坚持修复与保护并举,实现了林场的生态效益最大化。

一是持续开展造林护林。全力管好护好5.6万亩林海,建成了5个哨所,组建了50多人的护林防火队,设置了林区派出所,加强对林区的日常管护,落实好保山市“绿化荒山行动”“三项清理整治行动”“森林生态资源‘守护神’行动”等多项重大生态建设和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对生态公益林实行停伐保护等工作,强化考核管理。

二是发动群众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林区道路设置宣传栏,广泛宣传生态文明价值观,倡导绿色健康生活,培育和践行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

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6.7亿元,建成了2座水库,架设输电线路15公里,修建进场公路17公里,解决了林区及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用电和出行困难,为林区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30多年的建设,林区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提升。建成森林面积371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7%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活立木蓄积量达33万立方米,生物多样性逐年丰富。2016年开展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结果显示,善洲林场的森林年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营养物质积累、大气环境净化功能大幅增强,每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9.61亿元。直接受益人口涉及3个乡镇11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3万多人,间接受益人口10多万人。

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林场建成后,林区群众每年直接获得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助56万元,更重要的是,极大改善了周边乡镇的农业灌溉条件。管委会联动周边乡镇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

发展生态养殖业和林下种植业。利用林场林下空间资源优势,开展牛、羊、猪、鸡等畜禽养殖,每年总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发展胡蜂、蜜蜂、竹鼠、山鸡等特色养殖,年产值超1000万元;种植有机蔬菜、食用菌、中草药、花卉苗木等,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助推脱贫攻坚,仅雷打树村种植蔬菜年人均收入就超过1.2万元。

发展特色林果业。带动林区周边高海拔地区退耕还林,积极发展核桃、樱桃、冬桃、麻椒、草果、酸木瓜等特色林果,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

发展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加工业。依托林场优良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林场和周边区域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水资源等优势,开展火腿、肉肠、腌辣食品、核桃油、茶叶、蔗糖、山泉水加工,带动近万人就业。“万兴碧毫”“黑山银峰”“姚关火腿”“乐享善衡”等品牌享誉省内外。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了低海拔地区近15万亩土地灌溉条件,解决了热区因缺水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充分发挥气候、土壤等自然优势,形成立体产业格局,大力发展冬早蔬菜和芒果、龙眼、香蕉、西瓜等热带水果种植。林场周边的施甸县姚关镇、旧城乡、酒房乡、万兴乡和昌宁县湾甸乡每年的农业总产值达19亿元。

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树立典范。善洲林场在建设中重视生态文化、农耕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协调发展和综合保护,在善洲林场受益区域中,先后有姚关镇山邑村、大乌邑村,旧城乡和尚田村、小中山村、大坪子村等被住建部、财政部、文化部等评定为国家级传统村落,约占全省的1%。

促进旅游品牌化发展。积极推进善洲林场AAAA级景区创建,近年来每年接待旅游者25万人以上,旅游收入超过1亿元。

传承弘扬善洲精神践行生态文明价值观

管委会通过不断深入发掘以杨善洲同志为代表的善洲精神的深刻内涵,把传承弘扬善洲精神与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充分衔接,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坚定不移当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诚信仰者、宣传者、实践者,努力实现林场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精心设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探索创新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形式。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和专题宣讲有机结合起来,成功探索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杨善洲精神”的培训模式。还以对外合作的模式,向大理、德宏、丽江、腾冲等周边县市拓展生态文明教育线路。仅2017年以来,就组织142批5700多名学员“走出去”开展生态恢复、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等方面培训。

深入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发挥教育基地“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取得了《杨善洲精神与生态文明建设》《杨善洲生态观与保山生态文明建设》《学习杨善洲生态文明精神 推进美丽云南建设实践》《施甸县善洲林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报告》等一批研究成果,制作了《蓝天访谈》《大山佐证》《风雨听绿》《上善绿洲》等教学专题片。

充分发挥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作用。管委会在教学实践中,把善洲林场在践行生态文明价值观取得的教学成果、理论研究、实践创新放到全国大局当中审视和考量,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截至目前,善洲林场已累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者192万多人次,管委会举办各类培训班2574期9万多人,13个省部级单位、17个厅级单位在基地挂牌开展合作办学,学员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国家机关。

郁郁葱葱的大亮山(善洲林场)

猜你喜欢
杨善洲林区林场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黑龙江省林区与非林区居民碘营养水平及甲状腺超声表现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李雪健:感恩、 大爱、顽童
杨善洲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