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林海中的一株白桦
——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聚仙峰管理站副站长朱金保

2019-07-05 12:01
中国生态文明 2019年3期
关键词:蓟县管理站八仙

1971年3月出生的朱金保,现为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聚仙峰管理站副站长。聚仙峰管理站,坐落在海拔1052米的八仙山主峰,是天津市最高的防火观测点,肩负着蓟州区及相邻的河北、北京部分县、区的森林防火监测任务。在这里,登顶只能靠徒步攀爬,山顶没通电,没有水,生活用品全靠人力背上去。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朱金保一干就是十八年。

朱金保朴实得就像林海中的一株白 ,默默无闻却坚定挺拔。他说他要一直守着这座山,直到爬不动的时候。

面对聚仙峰艰苦的条件,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朱金保却说,咱是共产党员,干工作不能挑肥拣瘦。他毅然上了山,一守就是十八年。

由于山路陡峭,汽车只能开到海拔835米的明安梁,到达聚仙峰还要攀爬两千多级台阶,相当于150多层楼。每次换班,朱金保都要负重四十多公斤,把一周要吃的粮食、喝的水、烧的煤背上山,有时还要搭上十几公斤的装备。有人给朱金保算过一笔账,这些年他上班走过的路相当于爬了100次珠穆朗玛峰。

高山顶上气候多变,有时早上飘雪,中午下雨,晚上又有冰雹砸下来,一天就三个季节。最多的是风,朱金保说:“在主峰就像在大海上,没风也像有风一样,一年365天,天天刮风。”

夏天,潮湿的空气笼罩着峰顶,床上的被褥潮得都能拧出水来。由于观测点处在云层里,又是山顶上唯一的建筑,遇到雷雨天就非常危险。朱金保和同事在小屋周围埋了很多避雷针,可是由于山顶石头多、覆土薄,避雷针效果甚微。所以,每次看到乌云来了,估摸着要打雷,他就要赶紧往山下跑。

冬天,山顶的气温达到零下二三十度,全靠生炉子取暖。遇到大雪封山,下山的路被茫茫白雪覆盖,时常断粮断水,他就滑着下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滑落山下。常年生活在冬冷夏潮的峰顶,朱金保落下了风湿病,使得他的右手看上去比左手大了一圈。

最让朱金保犯愁的是山顶没水。他每次上山时都要背50斤水,省着用,是7天的量。为了节约水,他夏天接雨水,冬天化雪水,几乎不煮面条、不做米饭,有时直接从家里带7天的干粮。在山上洗澡是不可能的,早晨的洗脸水要留到晚上洗脚后才舍得倒掉。朱金保笑着说,“在山上,水比油金贵”。

与艰苦的环境相比,更难忍的是无边的孤独。上山一般都是待7天,有时7天碰不见一个人,说不了一句话。“实在忍不了的时候,我就站在山顶上大吼几声。喊喊妻子和儿子的名字。”

春节,本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然而,由于除夕到正月十五是烟花爆竹燃放引发火灾的高发期,春节便成了朱金保一年中工作最不能放松的时节。有一年春节,朱金保独自在山上值守,不小心着凉感冒了,没有药,又不便叫同事来替班,他硬是在寒冷的小屋里挺了七天。朱金保说,“每到春节就特别想家,想瞅瞅爹娘、媳妇和儿子,想回家吃饺子。”

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监测巡查,护林防火。朱金保深知搞好八仙山特别是聚仙峰森林监测对于全区乃至周边森林防火的重大意义。参加工作以来,每到一个管理站,朱金保都力争尽快熟悉周边林区的各种情况。除了在防火站点进行观测,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地点和方位,他还要实地探察。长年在林区巡护,朱金保熟知各个林区的准确方位,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哪里有火警,他只需肉眼一看,就能准确地辨别起火的方位,分析起火的大致原因和火势情况。

每年的10月1日到次年的5月31日,是重点森林防火期,也是朱金保最紧张的时期。这时的八仙山天冷风大,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即便如此,他照样昼夜观测巡查,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对各林区仔细观察一次。一夜出去好几次,身子冻得冰凉,暖都暖不过来。可是他从没叫过苦,从没喊过累。别人问他,他只是憨憨一笑说:“习惯了。”

2004年3月的一天,大约晚上7点左右,北京平谷区与蓟县盘山交界处发生了森林火警。正在聚仙峰观测的朱金保第一时间发现后,迅速通过电台向蓟县森防办报告险情,蓟县森防指挥部立即组织力量实施扑救。由于发现得早,位置报告准确,赢得了扑救时机,避免了一场重大森林火灾事故。

在局里的档案室,存放着林区所有护林员的巡护记录,属于朱金保的那份最全面、最详细。从事护林工作23年来,朱金保从未发生过漏报、迟报、瞒报现象,他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责任感守护着这片山林。40余本厚厚的巡护日志,记录着朱金保每次发现并及时通报的大小火情,也记录着他在这片山林里播撒的青春与奉献。

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300多种植物,近200种动物,有不少物种还是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最熟悉这些的莫过于朱金保。长年待在静谧的大山里,朱金保的耳朵特别灵敏,每一声鸟鸣、兽叫,他都能分辨一二。保护区里上百种动植物,他如数家珍,人称八仙山的“土豹子”。

每年,保护区都会有一些考察任务,朱金保总是带队的那一个。鉴于朱金保在动植物领域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一些考察队还专门吸收了他做队员,一同开展科学研究。如今,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护林员已经在各类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8篇动物学论文。

八仙山开放成立景区以来,做好本职工作之余的朱金保又成了游客的义务服务员、解说员和向导。当游客大汗淋漓饥饿口渴的时候,他免费提供辛辛苦苦背上山的食物和清水;当游客登上顶峰极目四眺的时候,他细心向他们讲解周边的景致;当游客尽兴游玩迷失方向的时候,他又甘当向导。2004年7月的一天,一批15人的旅游探险队在石洞沟景区迷了路,直到下午5点还没有消息。朱金保得知后,立即下山寻找,凭着自己对地形的熟悉,很快就找到了他们,又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把他们带出了石洞沟。随后,他不顾劳累,又摸黑回到了山顶。

随着游客的增多,景区内的清洁工作越来越繁重。为了保持聚仙峰上下的整洁,朱金保每天都要抽空捡拾垃圾。遇上下雨,还要把两千多级的台阶清扫一遍。朱金保说,他不忍心看到自己深爱的山林有垃圾。

因工作成绩突出,朱金保先后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优秀护林员,2007年天津市劳动模范,2011年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蓟县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标兵,2013年天津好人,2016年“感动蓟州人物”,2016年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天津市道德模范,还曾获得200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猜你喜欢
蓟县管理站八仙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对策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河北雄安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沉积特征分析
对标一流 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访山西省生态畜牧产业管理站站长杨子森
略述《八仙缸》作品的艺术韵味
游蓟县梨木台
——纪念上山下乡48周年
市地走办领导到蓟县调研地方走工作
浅谈缙云民间婺剧“八仙戏”
水八仙
浅析运输管理站的档案管理应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