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油中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分析

2019-07-08 06:15王杰明章群丹邓中活邢丹静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9年7期
关键词:油泥油相水相

王杰明,章群丹,邓中活,徐 茜,邢丹静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

老化油一般是指受到污染、氧化、放置时间过长的石油及石油产品。这种油含有许多导电性较强的物质和机械杂质,主要为金属化合物[1]。这些物质往往会导致电脱盐装置出现频繁跳闸现象,甚至发生垮电场事故。国内外对老化油处理回收技术主要包括电场处理、热重力沉降、离心分离、氧化破乳结合三相分离等工艺[2-3]。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于金属化合物更加集中的老化油泥处理[4-6],普遍认为老化油泥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老化油泥的含油量很高,如果将其中的金属和机械杂质脱除后,剩下的油仍然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因此,搞清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会为后期的加工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本研究在前期工作[7]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形态金属模型化合物在不同体系中的分布情况,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萃取方法对油罐内不同深度的老化油进行处理,将不同赋存状态的金属元素区分开。同时,选取6种模型化合物来判断老化油中金属的形态。

1 实 验

1.1 仪器与试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PerkinElmer公司生产,Optima 7300DV型;THZ-82Z型摇床,金坛市医疗仪器厂生产;5000A型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生产;50 mL聚丙烯材质离心管,Corning公司生产。

二甲苯(分析纯)、盐酸(优级纯),均购自北京化学试剂厂。苯甲酸钠(纯度为99%)、环烷酸钙(钙质量分数为4%)、四苯基卟啉镍(纯度大于97%)、八乙基卟吩镍(纯度大于97%)、四苯基卟吩氧化钒(纯度大于97%)、八乙基卟吩氧钒(纯度大于97%),均购自百灵威公司。

所有试剂均用Milli-Q Advantage A10系统(美国Millipore公司生产)提供的电阻率为18.2 MΩ·cm的Mill-Q水配制。

1.2 样品的采集

某炼油厂的储油罐中老化油深度为16 m,从不同深度(2,5,8,12,16 m)采集了5个样品,分别命名为2M,5M,8M,12M,16M。

1.3 老化油的金属形态研究方法

采用已报道的方法[7]对样品进行水和酸萃取处理后各分为4相,萃取流程见图1,将各组分逐一进行金属含量分析。

图1 萃取流程示意

1.4 测定条件

ICP-OES的设置参数:等离子体氩气流量15 L/min;辅助氩气流量0.2 L/min;雾化氩气流量0.8 L/min;功率1 300 W;样品提升速率1.5 mL/min。

2 结果与讨论

2.1 老化油的基本性质评价

对5个老化油样品进行常规评价,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罐中低于12 m的油品性质相似;罐底油的性质与其他样品相差很大,水含量很高,从而造成样品密度明显增加,酸值相对较高,表明腐蚀性非常强。

老化油的金属含量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罐中2~12 m区间,油品的金属含量随深度增加略有增高;罐底部油样的金属含量陡然增高,除了镍和钒以外,其他金属含量均增高了1个数量级。由于2M,5M,8M,12M这4个油的性质接近,因此在下文一起讨论,16M单独讨论。

表1 罐中不同深度老化油基本性质

注:“-”表示无法检测。

表2 老化油的金属含量分析结果

2.2 6种模型化合物在萃取后各相中的含量分布

为了更充分了解老化油中金属化合物的赋存形态,选用模型化合物为参照物,通过其在萃取后各相中的含量分布,来进一步判断金属的形态。本研究选用苯甲酸钠、环烷酸钙、四苯基卟啉镍、八乙基卟吩镍、四苯基卟吩氧化钒、八乙基卟吩氧钒6种有机金属化合物。加标基体为加氢渣油产品,其金属铁和钒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 μg/g和0.1 μg/g,其他待测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均低于0.1 μg/g。金属元素的加标量大约为10 μg/g,加标后的试样充分混匀后,分别用纯水和盐酸溶液进行萃取,各相中的金属含量见图2和图3。

由图2、图3可见:镍和钒在油相中的回收率可达到90.0%~99.7%,表明卟啉、卟吩类金属化合物可以稳定地存在于用酸萃取过的油相中,因此这类化合物很难在电脱盐工艺中被脱除;对于苯甲酸钠和环烷酸钙来说,约95%的钠和70%的钙会被萃取到水相中,说明即使是钠和钙的有机化合物也很容易通过水洗脱除;但是采用酸性溶液萃取时,进入酸相中的钠和钙反而减少了;值得注意的是,大约有60%的钙进入了油和酸的界面相,这与环烷酸铁的萃取结果大不一样[7]。同样条件下,不加入渣油基体,只加二甲苯和盐酸溶液,近100%的钙会被萃取到酸相,说明渣油基体会显著影响钙在各相的含量分布。

图2 水萃取后6种模型化合物的含量分布■—理论加标量; ■—油相; ■—水相

图3 酸萃取后6种模型化合物的含量分布■—理论加标量; ■—油相; ■—酸相; ■—油酸界面相

2.3 老化油的铁、钠、钙的形态表征

用1.3节的方法进行水和酸萃取处理后,将各组分逐一进行金属含量分析。由于铁、钠、钙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金属,所以着重对这3种金属的形态分析进行讨论。

图4和图5分别为水和酸萃取后各组分的铁含量分布。总体上看,除了水萃取后的12M样品,其他样品的各组分中的铁加合性好。由图4可知,油品中的铁主要分布在油泥和沉淀中。在实验室油品经过水洗和离心后,油相中的残留铁仅为总铁含量的10%左右。从图5可知,绝大多数铁会被酸液萃取到酸相中,同时油泥中还含有少量铁。而且,酸相的颜色基本为无色透明,而该浓度的氯化铁溶液会明显呈现黄色,因此判断酸相中的铁为+2价铁离子。卢宝春等[1]在老化油回收方面进行了工业化尝试,采用三相分离技术可以将老化油沉淀中的铁脱除,但可能无法脱除油泥中的铁,应考虑对油泥和油相再次进行分离,或者采用酸性试剂处理老化油。

图4 水萃取后铁含量的分布■—沉淀(水); ■—水相; ■—油泥(水); ■—油相(水); ■—总量

图5 酸萃取后铁含量的分布■—沉淀(酸); ■—酸相; ■—油泥(酸); ■—油相(酸); ■—总量

图6和图7分别为水和酸萃取后各组分的钠含量分布。由图6、图7可知:钠的加合性比铁还好;油品中的钠几乎全部被萃取到水相和酸相中,将结果与模型化合物相比较可知,老化油中不存在油溶性的含钠化合物。老化油回收的工业化,仅采用水洗后三相分离技术,对钠就能达到良好的脱除效果。

图6 水萃取后钠含量的分布■—沉淀(水); ■—水相; ■—油泥(水); ■—油相(水); ■—总量

图7 酸萃取后钠含量的分布■—沉淀(酸); ■—酸相; ■—油泥(酸); ■—油相(酸); ■—总量

图8和图9分别为水和酸萃取后各组分的钙含量分布。总体上看,除了水萃取后的样品12M,其他样品的各组分中的钙加合起来基本等于总钙含量,因此可以认为老化油中的钙具有较好的加合性。由图8可知,油品中的钙大约有50%溶解到水相中,这部分为水溶性钙离子。除此之外,还有一大部分钙存在于油泥和沉淀中,而真正留在油相中的钙所剩无几。由图9可知,所有的钙都会被酸液萃取到酸相中,与模型化合物相比较可知,老化油中应不存在例如环烷酸钙类的油溶性含钙化合物。在工业化应用方面,采用三相分离技术理论上可以脱除老化油中50%以上的钙,但如果需要进一步脱除油泥中的钙,同样考虑对油泥和油相再次进行分离,或者采用酸性试剂处理老化油。

图8 水萃取后钙含量的分布■—沉淀(水); ■—水相; ■—油泥(水); ■—油相(水); ■—总量

图9 酸萃取后钙含量的分布■—沉淀(酸); ■—酸相; ■—油泥(酸); ■—油相(酸); ■—总量

样品16M经水和酸萃取后各组分的金属含量分布见表3。由表3可知:16M样品中铁的加合性相对其他4个样品较差,各组分的铁加起来只占总铁的76%左右;钠和钙的加合性很好,接近100%;水萃取后,约50%的铁分布在沉淀中,约25%在油泥中;钠基本上被萃取进入水相中;而钙有15%溶解到了水相,约60%在沉淀中,其余分布在油泥中。酸萃取后,50%以上的铁溶解到酸中,还有14%留在沉淀中,说明此时盐酸已经反应消耗尽,通过颜色判断,铁应为+2价铁离子;除铁之外,其他金属基本转移到了酸相中。通过数据分析,罐底老化油仅仅经过水洗和离心分离后,油相中所剩的金属总质量分数也会由约1.6%大幅降低到约250 μgg。

表3 16M样品的金属分布情况 μgg

表3 16M样品的金属分布情况 μgg

FeNiVNaCaAlKMgZn8 60313.326.03 6413 188470.0116.5238.3142.3<0.1<0.1<0.13 387453.9<0.192.1113.2<0.1()231.26.84.8<0.12.6<0.1<0.1<0.11.4()4 3191.62.267.12 064178.8<0.162.286.5()1 992<0.1<0.159.2558.9141.3<0.132.952.04 7841.22.03 5623 003210.877.7180.1110.4()154.65.74.4<0.1<0.1<0.1<0.1<0.12.1()1 1681.31.520.218.220.5<0.1<0.1<0.1()686.71.20.829.325.051.8<0.19.44.5

3 结 论

(1)油罐中液面下12 m内的老化油油品性质相似。从萃取分离后的各组分来看,铁、钠、钙等金属元素的含量加合性良好。由于老化油成分复杂,铁的形态无法准确确定,根据颜色判断铁的价态应为+2价。除铁之外,钠和钙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金属,并且应不存在油溶性的含钠或含钙化合物。

(2)16 m深罐底部油金属含量很高,但是经过水洗和离心分离后,油相中所剩的金属含量也非常低。

(3)在老化油回收工艺中,有望通过水洗和离心分离的方法脱除其中的金属,如果需要进一步脱除,考虑采用酸性试剂处理。

猜你喜欢
油泥油相水相
P204 萃取硫酸体系中V(IV)的性能研究
改性铵油炸药油相加注装置的设计
油泥调剖技术在中高渗砂岩油藏的应用
上倾管道油携积水运动研究
海上中高渗透率砂岩油藏油水相渗曲线合理性综合分析技术
更 正
汽车油泥模型制作的特点和相关技术探索
一种对稀释、盐度和油相不敏感的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配方
储运油泥中非油相组分对表观黏度的影响分析
应用Box-Behnken设计优选虎耳草软膏剂成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