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病患者有效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

2019-07-08 03:33陈芳方闽宁陈金玲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牙周病系统化牙周炎

陈芳 方闽宁 陈金玲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病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 方法 对口腔科80例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病患者(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实施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常规护理)和系统化组(n=40,系统化护理干预),分析患者血糖指标、牙周指标变化状况。结果 系统化组护理后空腹血糖(6.7±0.8)mmol/L、餐后2 h血糖(8.6±1.5)mmol/L、PLI(1.0±0.2)分、PD(3.1±0.2)mm、SBI(1.5±0.3)分显著低于常规组(7.8±1.1)mmol/L、(9.7±1.5)mmol/L、(1.4±0.3)分、(4.5±0.3)mm、(2.0±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病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改善血糖及牙周症状控制效果。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慢性牙周病;系统化护理;血糖;牙龈出血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4(b)-0126-02

慢性牙周病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类型,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类型,两者常合并发生。护理是慢性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系统化护理是在现代护理观指导基础上,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及管理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的护理方式,其可保证护理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1]。为明确系统化护理在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病中的运用效果,该研究对口腔科40例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病在2017年1月—2018年9月间筛选病例,患者运用了系统化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口腔科80例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病患者实施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和系统化组(n=40),常规组年龄46~74岁,平均(59.5±10.4)岁;男/女为24/16;糖尿病病程1~12年,平均(5.7±4.1)年;牙周炎病情:轻度26例,重度14例;系统化组年龄46~75岁,平均(59.6±10.2)岁;男/女为23/17;糖尿病病程1~12年,平均(5.8±43)年;牙周炎病情:轻度27例,重度13例。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比研究原则。

纳入病例:2型糖尿病者;实施口腔检查确诊为慢性牙周病者,患者全口牙齿>16颗;意识清晰者;自愿配合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病例:其他慢性病者;其他口腔疾病者;其他系统及组织严重病變者;存在糖尿病严重并发症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孕期及哺乳者;6个月内存在牙周治疗史者;言语功能障碍者;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并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口腔清洁,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取。

系统化组运用系统化护理干预:①心理疏导:积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耐心了解患者疾病认知,采取通俗语言介绍慢性牙周炎、2型糖尿病疾病的病因、表现、治疗方式、预后等,并重点介绍两者的关系,积极回答患者的疑问;耐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安慰,介绍预后良好病例,缓解心理压力,指导患者保持舒畅心态。②饮食指导:向患者介绍饮食对牙周炎、糖尿病的影响,指导患者加强高蛋白食物摄取,并加强维生素摄取,适量补充矿物质,控制糖分摄取,定时定饮,禁止暴饮暴食,必要时可采取运动辅助加强糖分消耗,维持血糖稳定。③口腔护理指导:向患者介绍口腔护理的重要性,指导患者生活中加强口腔清洁,通过牙齿模型向患者演示刷牙方式,如圆弧刷牙法、BASS刷牙法,3次/d,并在饮食后漱口,可使用牙线、牙间隙刷辅助清洁牙齿,禁止使用牙签清洁牙齿,以免交叉感染加重病情。

1.3  观察指标

干预2周后①分析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状况。②分析患者牙周指标变化状况。包括菌斑指数PLI(0~3分)、探针深度PD、牙龈沟出血指数SBI(0~4分),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血糖指标分析

系统化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下表1。

2.2  患者牙周指标变化状况分析

系统化组护理后PLI、PD、SBI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牙周病是指长期存在的牙龈炎症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导致的疾病,患者常出现牙龈出血、疼痛、牙齿松动状况,且慢性牙周病已经成为引起牙齿缺失的重要诱因,不断加强患者的治疗,改善患者口腔状态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2型糖尿病也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其在慢性牙周病患者中较为常见[2-3]。研究发现慢性牙周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与牙周病病情存在关联,因此在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病患者治疗中不仅需加强牙周治疗,还需加强血糖控制[4]。而患者行为及认知状况是影响口腔状态及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疾病治疗中需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积极改善患者行为及认知,促进患者进行自护,积极改善口腔状态,并减少血糖对口腔状态的影响[5]。

该研究对系统化组患者实施了系统化护理,研究结果显示系统化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PLI、PD、SBI均明显低于常规组,说明通过系统化护理干预则有效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并改善患者牙周状态,减轻牙周病病情,护理效果良好。分析原因可能是:①在心理疏导中通过针对性疾病知识宣教过程可有效提升患者对于慢性牙周病和糖尿病的疾病认知,促进患者重视血糖控制过程,促进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保证治疗和护理的顺利实施;经针对性心理疏导和安慰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减少情绪波动对血糖控制的影响。②经针对性饮食指导不仅可通过饮食控制提升血糖控制效果,还可保证机体营养状态,为口腔组织修复过程提供营养基础;③经口腔护理指导可提升患者口腔自护能力,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不良行为对病情的影响,进一步提升病情控制效果,改善预后[6-7]。在系统化组护理干预过程中,可提升患者自护能力,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护理过程,积极改善慢性牙周炎和糖尿病的疾病影响因素,减少不良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可改善口腔状态,还可减少血糖异常对口腔状态的影响,因此系统化组干预后指标更优。

[参考文献]

[1]  姜为爱,薛昌敖,林娟,等.系统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0):153-154.

[2]  张翠香,王瑜琴,王艾萍,等.口腔干预配合个体化饮食及强化运动指导在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6):2381-2384.

[3]  鲁铭,胡秀芬,张婧,等.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督导式口腔健康的干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1):1493-1497,1498.

[4]  胡杉林.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病人的血糖和炎性因子水平与牙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2):297-300.

[5]  高鹏,姚茹,荆玉洁,等.3种口腔护理方法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临床指标的影响[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8, 28(4):237-239,224.

[6]  鐘秀芬,李民冬,施春梅,等.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及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6,38(10):1465-1466.

[7]  马婧,王颖,安奇志,等.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对老年牙周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4):3506-3509.

(收稿日期:2019-01-07)

猜你喜欢
牙周病系统化牙周炎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HMGB-1与口臭及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成人牙周病中的应用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恒久性修复体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金属烤瓷桥在慢性牙周病治疗中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