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9-07-08 03:33罗一梅林智英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

罗一梅 林智英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变化、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均更低,而护理总满意率更高,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其妊娠结局,同时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 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4(b)-0137-02

妊娠期糖尿病为妇产科常见的一种妊娠期疾病,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肾衰竭、妊娠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等多种并发症,不仅严重威胁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同时对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也造成了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常需应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部分患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不足,且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临床治疗依从性,进而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因此,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以改善患者妊娠结局是很有必要的。该研究观察了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5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中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加入研究同意书,同时排除合并妊娠期心脏病者、合并孕前糖尿病者、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者。研究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3±5.3)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2±1.0)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或中专28例,大专及以上21例。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8.1±5.0)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1.2)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或中专29例,大专及以上19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及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日常健康宣教、常规饮食、作息与运动指导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健康教育:①由于很多患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缺乏认识,护理人员需耐心地向其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对母婴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等;②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日常饮食中的注意点与饮食控制方法,必要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③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日常运动方法,并让患者知晓健康运动对改善病情的重要性;④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具体方法、注意事项与临床意义;⑤护理人员定期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并常通过图片、视频、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态度、饮食与运动行为,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心理护理干预:①由于很多患者对自身病情过于担心,且情绪难以宣泄,通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主动、耐心地与其进行交流,鼓励患者自诉,对其心情表示理解,在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后再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②耐心地寻找患者的不合理信念与行为,并向患者讲解其对患者预后的危害,同时帮助患者重新寻找有利于预后的行为习惯;③与患者家属(最好是丈夫)进行友好沟通,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关心、鼓励与支持,从而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变化、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以及护理满意度。①妊娠结局: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剖宫产、羊水过多;②新生儿结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③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评分80~89分为一般满意,评分8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x±s)表示空腹血糖水平,采用t检验;采用百分率表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空腹血糖水平

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妊娠结局

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胎膜早破3.7%(2/54)、早产5.6%(3/54)、产后出血9.3%(5/54)、羊水过多3.7%(2/54),均低于对照组14.8%(8/54)、18.5%(10/54)、24.1%(13/54)、16.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新生儿结局

研究组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为巨大儿1.9%(1/54)、新生儿窒息0.0%(0/54)、胎儿宫内窘迫3.7%(2/54),均低于对照组14.8%(8/54)、11.1%(6/54)、16.7%(9/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護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3%(52/54),其中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分别为36例、16例、2例,对照组为81.5%(44/54),其中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分别为21例、23例、10例,两组相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为孕产妇妊娠期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因患者机体内雌激素、孕激素以及胎盘泌乳素等异常作用造成患者糖耐量下降与胰岛素抵抗所致,而由于患者机体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且高胰岛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等也会抑制体内脂肪的分解,进而易引发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妊娠结局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除了给予积极有效的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外,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对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关研究指出[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主要取决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高低,若患者可完全遵医嘱进行治疗,并改变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从用药、饮食及运动等多方面控制血糖水平,则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血糖的异常上升,进而改善妊娠结局。而影响到患者依从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心理状态。因此,尽可能提高患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关键所在。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均更低,而护理总满意率更高。表明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妊娠结局与新生儿结局,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为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知能力,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避免以往错误的认知影响临床治疗,并从用药、饮食及运动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用药、饮食与运动习惯;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地接受临床治疗,其联合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与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的改善[4-5]。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其妊娠结局与新生儿结局,同时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康志荣.强化健康教育联合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 33(21):4815-4817.

[2]  王建霞,何峰.运动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6):1210-1212.

[3]  贾辉.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8):1661-1662.

[4]  刘宝霞.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3):353-355.

[5]  林艳玲,杨文莉.心理、饮食及运动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身心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5(3):102-104.

(收稿日期:2019-01-27)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干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
探讨影响高龄初产高危妊娠与结局的相关因素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炎症指标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