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

2019-07-08 03:33彭雯平余月珍程颖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情志情绪血糖

彭雯平 余月珍 程颖

[摘要] 目的 觀察情志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科室收治的7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9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及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情志护理有可有效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老年人;情志护理;负性情绪;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4(b)-0149-02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血糖升高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中高蛋白、高脂肪及高糖食物摄入量增加,同时人们运动量明显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疾病本身以及并发症限制了患者的社会功能,必然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1]。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老年患者对心理应激的耐受力下降,孤独感会更强烈。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普遍存在,若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方式,不利于血糖控制,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该次研究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对39例老年2型糖尿病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室收治的7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有明确的2型糖尿病病史,符合中医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既往无精神病史。④理解能力和听力正常者。⑤自愿参与该次研究。⑥剔除试验过程中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入选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患者。对照组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在62~71岁之间,平均为(63.71±6.60)岁;糖尿病病程在5~13年不等,平均为(7.16±1.24)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中专或高中11例,大学及以上7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在61~73岁之间,平均为(63.53±6.41)岁;糖尿病病程在4~13年不等,平均为(7.06±1.3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中专或高中13例,大学及以上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及文化程度4项基线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遵医嘱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饮食和运动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具体如下:①以情胜情、以喜胜忧。通过讲解幽默风趣的故事让患者展开笑颜,从而克服抑郁情绪。在患者住院期间,由护理人员列举一些成功案例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让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想起一些愉悦的事情。出院之后,护理人员还应该和患者保持联系,积极指导患者家属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多与患者沟通,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最终通过高兴的状态来抑制抑郁状态。②言语开导:患者一般认为糖尿病是不治之症,因此对于医嘱依从性差,导致血糖控制不佳。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纠正患者错误的认识,缓解其自身压力,积极配合治疗。血糖出现波动时不可随意增减药物用量,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前应咨询医生调整降糖药物剂量,防止低血糖发生。③移情易性: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文化水平等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音乐,借助音乐来疏导抑郁情绪。在患者入院后听取一些舒缓和优美的音乐,调节患者的情志。 ④饮食调控: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少食多餐,肥胖者应适度减轻体质量,对于控制血糖具有益处。⑤给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睡眠环境,制定个性化作息时间表,促进睡眠。

1.3  观察指标

情志护理1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患者在入院前后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

1.4  统计方法

研究所有数据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SAS、SDS及PSQI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SDS及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且发病率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以往糖尿病的治疗中主要注重血糖的控制情况,忽视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治疗疾病的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王萍等[2]使用焦虑、抑郁量表对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调查,结果显示焦虑发生率为38.0%,抑郁发生率为27.8%,呼吁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长期高血糖可引起机体植物神经紊乱,导致睡眠障碍[3]。国外学者Luyster等[4]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发现55%以上的患者出现睡眠质量差。刘芳等[5]研究指出睡眠质量与血糖控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控制血糖。

该次研究对39例老年2型糖尿病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治疗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及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志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不良情志扰乱患者的生理功能,继而使得脏腑气血功能发生失调,继而加重病情[6]。2型糖尿病患者若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时,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祖国医学中的情志护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通过研究患者心理活动变化,寻求最佳护理方法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情志护理注重观察患者的情志变化,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其不良情绪后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促进疾病康复。情志护理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继而积极适应角色,使社会和家庭能够在疾病康复过程中提供大力支持。通过心理暗示及让听取幽默故事,让患者喜笑颜开,最终克服抑郁情绪和忧伤情绪等。通过移情、安神静志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指导,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有效提高睡眠质量。另外,中医情志护理具有简单和经济实惠等优势,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钱冬等[7]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为该次研究情志护理时间短,病例数较少有关,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情志护理有可有效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晶.糖尿病伴焦虑抑郁的现状及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15,23(6):553-555.

[2]  王萍,辛梅,苗娜,等.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与疾病认知、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7):20-23.

[3]  董萍.糖尿病患者失眠综合症的中医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0):94.

[4]  Luyster F S,Dunbar-Jacob J.Sleep qua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Educ,2011,37(3):347-355.

[5]  刘芳,李明珍,孙丽荣.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血糖及并发症的关系[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20(3):213-215.

[6]  羅钢,白雪,蒲玉婷.以中医五行学说论五行音乐对心身疾病的影响[C].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会议暨全国亚健康+与移动医疗融合应用学术大会.2016.

[7]  钱冬,郭征楠.中医情志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2):371-372.

(收稿日期:2019-01-27)

猜你喜欢
情志情绪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