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诊疗进展

2019-07-08 03:33张瑞霞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防治

张瑞霞

[摘要]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高致死致残率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该文对目前糖尿病足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主要从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复查与预防以及治疗3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糖尿病足;诊疗进展;防治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4(b)-0193-0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病,致残致死率极高。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多,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根据相关研究数据,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为25%,不但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部分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需要截肢,而截肢后的糖尿病足患者,在5年内的死亡率高达39%~68%。糖尿病足高致残致死率,不但给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其高昂的治疗费用,给患者的家庭也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基于糖尿病足的严重危害,该文就目前糖尿病足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糖尿病足的诊治提供一些参考。

1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戴薇薇等人[1]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DF危险因素评分量表对47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87. 2%的患者存在DF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和鞋袜不适是DF危险因素的影响因素;李培培等人[2]分析需手术治疗的糖尿病足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表明,FIB是需手术治疗的糖尿病足独立的危险因素;王明久的[3]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肾小球过滤率下降是引发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陈春花等人[4]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年龄、病程、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外部损伤、持续高血糖以及足部皮肤病变等是DF发生的高危因素;柏建南[5]就糖尿病足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8%以上、DN、DM病程10年以上、体质量指数25以上、年龄70岁以上为糖尿病足合并CHF的高危因素;胡方舟等人[6]就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病程、FBG及合并DR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危险因素,2h C-P是其保护因素;莫建德等人[7]的研究也表明,糖尿病病程、SBP、HbAlc、2 hC-P、Scr、合并DR、合并DN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  糖尿病足的筛查与预防

2.1  糖尿病足的筛查

诸多研究表明,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部筛查,可以防止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有研究者认为,90%的糖尿病足溃疡由周围感觉运动神经病引起。通过一些体格检查可以发现周围血管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如震动觉消失、10 克单丝压力觉丧失和缺乏踝反射等足病危险因素。辅助检查如足底压力峰值和关节畸形都被证实与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还有一些简易的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快地判断,比如伊普斯维奇触摸测试,一些新技术的出现也能帮助医师更早发现糖尿病足部溃疡并对糖尿病足进行评估,如大多数光学成像技术,有深入渗透的潜力,能够显示深层的潜在伤口,一些磁共振的新序列也能更好地评估糖尿病足发生的不同病理生理状态。

2.2  糖尿病足的预防

在糖尿病足的预防方面,诸多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以及进行良好的足部护理、采用具有治疗性的鞋,都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在有效预防方面,老年患者由于理解力有限、依从性差,自我管理及相关教育存在一定难度,可要求家属进行协同配合并加强医护人员的随访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足部情况进行科学、持续的评估,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对一些有合并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评估的重要性尤甚。而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糖尿病神经血管等病变的发生,这些措施包括控制血糖及血压、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改善下肢微循环等。此外,对糖尿病危险足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长期运动训练,也对防治糖尿病足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与发展。

3  糖尿病足的治療

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目前主要的方法包括清创减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敷料外敷、高压氧疗法、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电刺激疗法、干细胞疗法、截肢术、原位再生医疗技术等。其中,有足够证据证明有效的仍是护理(减压清创术)和负压疗法,其它的治疗仍然存在证据质量方面的局限性。

容勇贤等人[8]采用一期手术清创+VSD持续负压吸引技术+二期植皮加压+VSD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一期术后肉芽鲜红,分泌物少,二期术后皮片容易存活,愈合快,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马建明等[9]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分次简易清创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ADM)覆盖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培育肉芽组织,延期手术移植自体薄中厚皮片的外科序列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截肢率。徐炜炜等[10]在分别从西医和中医的角度详细分析了糖尿病足溃疡的病因病机和目前的清创换药治疗方法及外用药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的的清创换药方法及外用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足溃疡清创换药和外用药,中西医各有优缺点,中西医结合疗效更好。程劲松等[11]对不同的降糖策略及清创时机对糖尿病足溃疡预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住院期间降血糖不应苛求血糖达标,应重视避免低血糖的风险,尽早行清创手术。

侯俊杰等[12]总结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植皮治疗糖尿病足的经验,结果表明,在清创的基础上,后期行VSD技术联合植皮治疗糖尿病程,能够缩短病程。谭孟荣等[13]对改良VSD技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糖尿病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良VSD技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尤其在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创面感染率及引流管堵塞率等方面有显著的提高。张延祠等[14]对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皮瓣移植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效率较高,可进一步促进溃疡创面的愈合和新鲜肉芽组织的形成,降低截肢率且安全性较好。朱水染等人[15]的研究表明,清创后对Wagner 2~4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取VSD处理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并缩短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何伟等[16]的研究表明,糖足方联合VSD治疗糖尿病足能够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同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糖代谢指标。

[参考文献]

[1]  戴薇薇,周秋紅,白姣姣,等.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多中心筛查及原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2):5429-5431.

[2]  李培培,周冬梅,韩猛.需手术治疗的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12):165-166.

[3]  王明久,候振波.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4):14538-14539.

[4]  陈春花,谷丽君,肖宏,等.糖尿病足高危险因素及早期筛查的临床研究[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14(2):56-57.

[5]  柏建南.糖尿病足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8,27(8):78-79.

[6]  胡方舟,杨雯月,谢小红,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5):781-784.

[7]  莫建德,黄萍,李双蕾,等.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多中心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8,29(3):81-83.

[8]  容勇贤,刘信恒,李梦华,等.一期手术清创+VSD持续负压吸引技术+二期植皮加压+VSD负压吸引技术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2):11-13.

[9]  马建明,任作荣,李红明,等.外科序列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7):2181-2183.

[10]  徐炜炜,刘伟娜,蔡玲玲,等.中西医清创换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认识发展及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2):83-86.

[11]  程劲松,汪四虎.不同的降糖策略及清创时机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时间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4,34(8):20-22.

[12]  侯俊杰,李大勇,李世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治疗糖尿病足30例[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8, 13(6):444-449.

[13]  谭孟荣,张义庚,王帅,等.改良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疗效观察[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20(6):453-458.

[14]  张延祠,王浩汀,崔树廷,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8,31(11):76-80.

[15]  朱水染,钟晓霞,朱杏妃.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湿性换药治疗Wagner2~4级糖尿病足溃疡效果对比[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11):1586-1587,1590.

[16]  何伟,柳国斌.糖足方联合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2(5):24-27.

(收稿日期:2019-01-29)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防治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做好六个方面促进糖尿病足康复
糖尿病足部门诊在预防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体会探析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