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语文味儿”,凸显现当代散文核心价值

2019-07-08 06:47杜芬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散文情感语文

杜芬

散文具有个性化、情绪化的特点,富有艺术性和审美性。学者肖云儒认为,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返璞归真思想的指引下展开教学,让学生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也就是说,语文教师要教出语文味,提高学生赏析散文作品的能力。

一、辨析审美特质,挖掘独特价值

散文是一种比较难以辨析的作品类型,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尝试把握住散文作品的审美特征,让学生挖掘出其中的特殊审美价值。除了“形散神不散”以外,散文还具有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等特点,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把握住这些特点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必修一《江南的冬景》是一篇唯美的写景类散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写景类散文的特点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特殊价值。写景类文章的特点之一就是情景交融。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找出作品中描写江南景物的文字,并分析作者笔下的江南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还鼓励他们将课文和《济南的冬天》等课外的文章进行对比,说说同样是写景类的文章,不同作者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

其次,我鼓励学生探究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如有学生提出:“作者笔下的江南冬天不是寒冷的,而是给人温暖的感觉,再加上作者描写了江南的人家,这给静态的景物描写增添了动态的情味,进一步展现出了作者对江南冬天的喜爱之情。”这样的阅读紧紧地围绕散文的特点展开,让学生能更好地展开审美赏析,让学生挖掘出散文的独特价值。

充满语文味的语文教学要给学习者一种感觉,一种体验,这种体验能让人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我鼓励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审美特征,获得审美体验。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散文的独特性,其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二、聚焦读写共生,体悟言语意蕴

散文作品在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方面具有很鲜明的特点,散文的语言具有较强的叙述性,追求生活化和质朴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会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我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散文作品时,鼓励学生抓住散文的语言进行分析,让学生开展读写结合的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其中的言语意蕴。

在学习必修一《想北平》一文时,我鼓励学生先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如提出问题:“作者说自己想表达对北平的爱,但是却又说不出来。那么你认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否表达了对于北平的爱呢?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对于北平的爱呢?”学生尝试分析文章的语言,找出其中蕴含了作者情感的部分。如有学生提出:“作者所选择的都是具有北平特点的事物,虽然城墙、小蝌蚪、蜻蜓等事物都是十分普通的事物,但是作者在描述它们的过程中倾注了很大的情感,所以足以感人。作者提出‘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这样的叙述虽然质朴,但是却能展现出作者的情感波动。”在学生体会到了作品的言语意蕴后,我又鼓励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写作活动,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来创作的话,要如何在文章中展现出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呢?学生认识到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必加入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是要写出内心对于家乡最深厚的情感。

“语文味”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幽默点染等手段才能获得。引导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能让学生进一步展开意理阐发,在作品中体会到语言美,在自主创作中更好地把握散文语言的特点。

三、联系生活体验,唤醒真挚情感

散文作品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真实的情感,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波动,让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感受和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进行感悟。这样学生能感受到散文作品中如何渗透情感,学生的体验效果会更好。

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二《荷塘月色》时,我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体验,尝试唤醒学生的真实情感。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下作者的生活背景,当时的作者心情十分不快,这主要是因为政治原因,即使生活在文学界,作者还是感受到了政治潮流对自己的影响。因此作者内心有一种沉闷的感觉。在理解了这一点后再来阅读课文,学生的理解会更为深刻。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感悟。我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大家是否有内心烦闷的时候呢,当自己内心烦闷的时候,大家会选择怎样的方法解决问题呢?”如有学生提出:“我在内心烦闷的时候也会走入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当我看到了自然界的美景后,内心的愤懑心情也会瞬间消失。”在联系生活后,学生的感悟更为深刻,对于《荷塘月色》中的情感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具有语文味的教学是渗透了师生生命体验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唤醒生活体验,我会给学生介绍一些作者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此外,我还会将自己的生活感悟讲述给学生听,这样也能达到唤醒学生情感的教学目的,能更好地构筑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四、拓展文化资源,传承民族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生要通过语文学习获得优秀文化的熏陶,进而产生热爱中华文明的品格。在散文作品中有不少作品都展现了真善美,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这类作品,并体会作品承载的民族精神。

必修一《想北平》一文展现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我鼓励学生积极拓展资源,尝试品读更多展现思乡之情的作品。如有学生找到了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认为这篇散文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变化,体现的也是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让人仿佛感受到了亲人对他的呼唤,能让人从中感受到爱国的精神,感受到作者炽热的内心。此外,学生还发现,这类作品其实自古就有,除了散文作品以外,不少古诗词作品也展现了这种情怀。不少作者不仅在作品中抒发了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而且还将黍离之痛融入到了作品中,因此也能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爱国的情怀。通过阅读《想北平》,学生从中挖掘出了中华民族传承千载的思乡和爱国之情,让学生的阅读水平顿时得到了提升。

学者程少堂认为,语文味的教学要追求诗意美感和达到追求自由境界的教学,因此文化味是语文味课堂的重要元素。散文作品不仅十分优美,而且往往也能体现出文化味道。我尝试给学生补充阅读各种文化资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民族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散文作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握住散文的特点,并积极构筑具有语文味的课堂。这样才能让学生品味出散文的语境,捕捉到其中的情感和思想,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賞析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221000)

猜你喜欢
散文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