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文言文教学

2019-07-08 06:47王旭忠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武官使臣官僚

王旭忠

方言的使用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之所以说这样的话,起因是一次正常的文言文练习。文段是节选自《宋史·黄祖舜传》的片段。这个文段的第一段就设置了断句练习,这就凭空增加了语段练习的难度。但更难的不在这里,在于第三段。原文是:“张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资任,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一般的译文都为:“张浚病逝,他的家人奏请留下五十多个使臣打理家产,黄祖舜说:‘武将充当空缺职务官好几年,如今白吃饭的官员又没有人被替换,平白地被提升为高官,用什么来勉励众人建功立业呢?请求限制张家。皇帝于是下诏功臣家的士兵保留五分之一。”

在备课时,感觉到有点别扭的有两处:一是将“资任”释为“家产”,一是将“无代”释为“没有人被替换”。第二个释义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和上下文似乎不协调。什么叫做“白吃饭的官员又没有人被替换”?白吃饭的官员应当是被揭发或者被开除之类才对。

研究一番之后才发现,重点并不在这两处,而在于第一句——“张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资任”——所传达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官僚集团内部文武官员之间的矛盾。

唐宋之际,文武两大官僚集团之间的矛盾催生出一个二者之间的调和部——武选官。依据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的定义,武选官是以武阶标志品位的官僚群体,主要分布在边防统兵官、地方治安维护体系以及监当管库等职位上,参与统兵并因此获得武官的身份认同。其实质是皇帝的家臣,是“内职”。“使臣”仅仅是其中一部分,共分十阶,大致又分“大使臣”和“三班使臣”两部分,是皇帝身边低级武人侍从。自然,一些权臣府中也存在。其实就是今天军队中的所谓的内卫部队或文职官员。在普通武官看来,这些武选官,不隶军籍,不在军中服役,没有军人所需要的武艺、战斗经验等等,他们实质上是官僚而非军人,他们的地位来自于和皇帝的关系,如果皇帝信任,则职隆位尊。但是,他们同真正的武官(如禁军将领、藩镇首领)相比,他们没有军权,和文臣相比,他们没有经过科举考试的历练,甚至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校教育,因此缺乏知识,不掌握文化礼仪。所以,在官僚集团内部,“武选官”受到来自文武两大集团的排斥。《黄祖舜传》所记载的张浚薨后,家人奏请留下的就应当是“武选官”中的“使臣”。因此黄祖舜才反对,说这些人“素食无代,坐进崇秩”。

黄祖舜说这些“武选官”“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最不易理解的就是这个“无代”,译文中将其释为“没有人被替换”似乎是望文生义,联系上下文,将整句解释为“白吃饭的官员又没有人被替换”似乎更不通。

也就是由这个“无代”,忽然间联想起台湾作家简媜的那篇著名的散文《闲闲无代志》。文章只是对于已到暮年的老人家的凄凉生活的感慨。只是在文末点明中心的地方,借与造物主的对白,发出了“闲闲无代志”的感叹。记得最初看到这个题目,确实没有看懂。读完文章也没有什么特别深的印象。但没看懂也就翻过了。似乎题目和文章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似的。后来还是在一次无意中的搜索中又搜到了“无代志”,才知道了这是闽南话中的“无事可做”的意思。

现在《黄祖舜传》中的这个“无代”该不会就是这个意思吧?黄祖舜可就是闽南人啊,虽然是近乎千年前的古人了,但闽南话却是在近乎1500年前的晋末到1300年前的唐初和1000年前的唐末,由移居闽南的中原移民带去的中原汉音逐渐融合而成的方言。北宋末的“闽南人”黄祖舜操这种方言应该不足为奇。在自己的文章中带入这种方言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样想来,文中的“素食无代”,应当就是白吃饭,不干活,无事可做的意思。只是在现实生活或现代文章中,闽南方言太过少见了,所以造成今天的理解者茫然无措,只能望文生义罢了。

综合上文,黄祖舜所说“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就应当理解为:“武官数年等待职务缺额,但现在这些武选官不劳而食无事可做,自然而然地晋升高一级级别,用什么来鼓励军人建功立业呢?”

当这个问题解决后,段首的“张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资任”一句中的“理资任”便上升为主要问题。“资任”一般解释为“资历”,只是这个“理”,作为动词,联系上下文应当是“顺着事物的内部道理做事,顺事而为”的意思。说白了,其实就是今天所谓的“混”或“熬”。想来张家在家主去世之后,通过留任这些曾为他家服务的下级武选官,让这些人“混”资历,便于这些人日后转官调任,也合乎宋代三班院(主管武臣的选授)选任“不问官职之闲剧,才能之长短,惟以资历深浅为先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5)的歷史事实。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两个结论:其一,了解传主所在朝代的制度沿革,对于正确地理解文句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二,方言在古代史料中的运用会影响今天我们对于语段的理解。前者确实是是老生常谈,后者似乎十分鲜见。但二者都碰巧出现在一个语段中,而且是考查翻译的一个重要的语句当中,才让人觉察,引起警惕。

不知是否妥当,以此文就教于方家。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734300)

猜你喜欢
武官使臣官僚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朝鲜使臣纪行文学中的山东文化元素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
——明清朝鲜使臣汉诗整理与研究(20BWW023)
中国基层政府中的非正式官僚:历史与现实
狠刹“向下甩锅”——治治各类“疲软症”“话痨症”“官僚症”
驻外武官怎么派?驻日本、朝鲜大使馆武官调整
明代前中期武官“文教化”现象初探
街头官僚:基于国内研究文献的述评
便宜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