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底盘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

2019-07-09 11:00北京汽车技师学院梁海鸽杨远满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盘式摩擦片制动器

北京汽车技师学院 梁海鸽,杨远满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将学习内容渗入到具体学习任务中,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教师进行关键性的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来完成整个任务。此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讲授者,变身为辅助者和解惑者。在汽车底盘的教学应用过程中,注重同时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中的专业技能相结合,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由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模拟情境和效果评价等4部分组成。

(1)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具体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及从事的职业相结合,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如在汽车底盘课程中,以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汽车维修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任务。教学任务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任务中,最好以真实案例为学习任务,以车辆的维修维护需求为载体,如在“盘式制动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知识点教学中,以盘式制动器摩擦片的拆装和检查作为实训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发散思维,不拘一格地完成任务,教师在关键点给予指导。

(3)模拟情境。模拟情境可以是工厂或4S店的真实维修场地,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教学条件,可以在学校实训中心按照真实的工作情境进行教学,以此来完成某个教学任务目标。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

(4)效果评价。任务驱动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寻找解决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和创新的意识。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通过展示和讲解学习成果,从而进行学生自评和小组间的互评,以及教师的指导和点评。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周密的安排和计划,让学生带着任务和好奇主动探索学习,能够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轻松接受知识技能,达到最佳的实训学习效果。下面以汽车底盘专业课程为例,选取“盘式制动器原理及摩擦片的拆装、检测”作为教学内容,中技二年级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底盘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在具体实践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将其细分为问题导入、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训注意事项、完成任务、总结评价等6个环节来完成。

(1)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要与课堂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相关,为任务的提出作铺垫,导入问题时要与学生的层次和知识水平相适应。在讲授盘式制动器原理及摩擦片的拆装、检测时,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以及他们对汽车制动的感性认识,创设了“汽车行驶中制动距离长,时间久,制动力不足”这一情境,提出“如何解决汽车制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模拟真实案例,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兴趣。

(2)提出任务。教师要精心研究教学内容,衡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操作能力,提炼出有益于学生今后就业的学习任务。对于“如何解决汽车制动力不足”这一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并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可能导致车辆制动力不足的原因,如: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过大、制动液不足、制动管路破损、制动管路中有空气、制动活塞密封圈老化损坏、摩擦片表面有油污、摩擦片磨损严重等。教师对学生查阅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明确提出学习任务“盘式制动器原理及摩擦片的拆装、检测”。

(3)分析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上述学习任务进行讨论并制订出工作方案,其中包括盘式制动器工作原理的学习,摩擦片的拆装,检测的具体工作流程等。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字功底较弱,制订方案时不能够准确表达设计思路,必要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分析和指导。最后教师根据各个小组提出的工作方案,制订出统一的方案。

盘式制动器原理及摩擦片拆装、检测的学习工作页见表1所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步步完成工作页上的问题,并进行填写和记录。

(4)实训注意事项。在上实训课时,学生要独立使用举升机及工、量具等设备,由于一些学生处于好奇、好动的年龄,存在很大危险,因此课前必须向学生详细说明实训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拆装前,先确认汽车置于工位中心并固定在举升机上;拆卸过程中严禁其他学生私自操作举升机按钮;摩擦片拆卸后,不许踩踏制动踏板,否则活塞将从缸体中被压出。

根据拆装和检查摩擦片这一学习任务的特点,针对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存在的安全问题,必要时进行示范操作,如:举升机的使用方法、拆卸车轮和制动钳时

表1 盘式制动器原理及摩擦片的拆装、检测学习工作页

任务描述:一辆北汽绅宝轿车,车主反映该车制动系统有时不灵,轻度制动时,出现跑偏现象,车辆稳定性变差,长时间进行制动操作,出现制动距离过长、制动力不足的现象。接车人员检查制动踏板高度及硬度,制动液液位等均符合技术要求,经过维修技师初步诊断,确定故障出现在盘式制动器部分,需要对其进行拆装与检修。

学习任务如下:

任务一:将盘式制动器各结构部件的名称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任务二:通过观看视频,参考下图,描述出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扳手的旋向等。

(5)完成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制订的工作方案,参照教材、学习工作页、维修手册等,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盘式制动器原理及摩擦片的拆装、检测任务。

续表1

任务一:认识盘式制动器结构组成

学生自主查看教材,找出盘式制动器结构组成的关键词,并将关键词写在卡片上,然后将卡片张贴在工作页的相应位置,加深学生对结构名称的认识。教师要把握任务进程,维持课堂纪律。

任务二: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教师使用头脑风暴法利用多媒体播放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动画,每组推选优秀的学生在班内进行复述讲解,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

任务三:拆卸盘式制动器摩擦片

学生独立动手拆卸摩擦片,掌握拆卸注意事项,在拆卸过程中认识制动器各结构件。基本工作流程是:拆卸车轮→拆卸制动卡钳总成→拆卸摩擦片。在操作的关键步骤中,教师可进行示范操作,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在保证学习效果同时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任务四:目测检查摩擦片使用情况

拆下摩擦片后,学生首先目测检查摩擦片厚度,如果发现摩擦片上的沟槽几乎磨平,则需要更换。然后检查摩擦片表面是否有烧蚀、油污、异常磨损等情况,并在工作页上进行记录。

任务五: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摩擦片3个点的厚度

教师首先检查学生使用游标卡尺的熟练程度,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均匀地测量摩擦片上不同3个点的厚度,与磨损极限值进行对比,必要时进行更换。

(6)总结评价。学习任务完成后,要进行总结评价,包括总结归纳和效果评价。总结归纳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回顾,教师针对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给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学习效果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最终得出评分结果。最后进行知识拓展,鼓励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引起车辆制动力不足的其他原因。

以上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整个学习任务的设计过程。经过“任务驱动”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沟通表达及团队合作等能力。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注意事项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必须以学生为本位,以学习任务作为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任务,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任务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把学生需要完成的总体学习目标分化到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学习任务中。

(2)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有很大差别,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年龄、兴趣等特点,因材施教。

(3)任务设计要注意将知识技能的重难点分散开,掌握知识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所以每个任务的大小、所含知识点的多少及任务之间的联系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4)任务设计完成后,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地平衡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要留有时间让学生独立理解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相互讨论才能更有效地交流、切磋,相互启发。最后教师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控制好整个学习的节奏。

4 结语

中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采用合适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专业水平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多年的实际教学,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汽车底盘专业实训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盘式摩擦片制动器
乘用车盘式制动creep groan噪音优化
单元制动器停放制动不缓解改进
双机并车船摩擦片离合器的安全保护策略
加强盘式转子支承设计技术
某车型潮湿环境下制动抱死问题整改研究
盘式制动器的研究
地铁车辆车门制动器故障分析
车辆不同制动器性能及发展分析
液压钳盘式制动器液压系统设计
制动摩擦片常见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