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诗词感悟文化自信

2019-07-09 03:15万小洪
祖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国智慧民族精神家国情怀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在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大量引用毛泽东诗词,充分彰显了毛泽东诗词在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使命中所发挥和彰显的深刻影响与积极作用,不仅包涵了修身励志情结,还蕴涵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激情与情怀。本文从毛泽东诗词的特点和对文化自信的深刻影响入手,阐述了毛泽东诗词的个性风格和特点,充分感悟毛泽东诗词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励志动力。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   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   民族精神   中国智慧   励志能量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深刻认同与自觉考量,是对高度文明、并且具有高端先进性文化体系顽强生命力的坚定自信、继承与发扬,是对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真挚的情感不折不扣的充分表达与笃实厚重的坚定情结。毛泽东诗词正是以自身恢弘壮美的诗篇,当之无愧的成为新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一部恢弘磅礴的史诗和艺术瑰宝。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奠基者,他的诗词作品恢弘磅礴大气,充满激情、自信与智慧,是一种自觉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的传承和弘扬,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向和思路,以及党员的修身修为修品德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深刻持久的,是积极健康的,是奋发向上的,因此,我们说毛泽东诗词是坚定顽强的奋斗精神和励志动力,是坚持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充满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充满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充满中国智慧,不仅完美的承袭着古汉语文学艺术的优良传统风格,还对其进行了有益的创新与拓展,更好的诠释和提升了诗词的内涵和张力,尤其是为中华复兴、救民于水火、热爱山河气象万千等各个层面的倾情奋笔疾书,彰显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光明前途充满必胜的自信,这正是文化自信的充分表达。

一、领略毛泽东诗词的深厚民族文化情结,品位毛泽东诗词壮阔的激情韵律,体会毛泽东诗词博大精深的智慧经典,感悟毛泽东诗词崇高的家国情怀和情操

近年来,习主席面对国内外各种对话窗口,经常引用毛泽东诗词,由此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毛泽东诗词所展现的渊博的国学理论和文化知识含量,是历代执政者和文人墨客无法相比的。尤其是经典的中华民族古典文化、深刻丰富的革命文化和先进智慧的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契合与融汇,是当之无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中国智慧源泉,充分表达了毛泽东诗词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文化自信的根基。

(一)毛泽东诗词是一部恢弘磅礴的史诗,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古汉语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古典文化,是我国在世界文化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基础。毛泽东诗词,无论是体裁内容还是审美风格,都经典的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或画龙点睛、或锦上添花的再创造,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与高尚经典的审美精神,是文化素质的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生动呈现,无论是体裁内容风格,还是美学元素,既是继承也是发扬,是具有革命性的突破创新,在破与立之间,筑起了一部恢弘巨著,一部中国现代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的史诗。

但凡流芳传世的伟大文学作品,一定是对人生价值、民族发展、国家命运有着最深刻诠释和把握的经典作品。无论从哪个视角出发,毛泽东诗词都符合这一考量标准。首先是牢记使命、不忘历史,在回顾历史的演绎过程中,汲取光明正确的能量与精华;其次是扎根时代,对自然和人文社会个层面的现象与矛盾兼收并蓄,映射表达的内容都是社会基本状态,凸显尊重自然、改变社会的意识主旨;同步进行的还有情感的升华,真挚浪漫深情与豪放爽朗赤诚,温文尔雅与激情飞扬,悲情奋进与激情热爱,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胸襟与志向,等等,这些鲜明元素,在毛泽东诗词中茁壮且蓬勃。因此,毛泽东诗词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是古为今用的典范之作。

(二)毛泽东诗词深厚的家国情怀,对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充满自信

家国情怀是一个民族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并且世代薪火相传的根基。家国情怀包涵的意义宽广,既有亲情又有国运苍生万物。少年的毛泽东就曾经写过《七绝 呈父亲》,青年时代也有好多诗词写给杨开慧,最为经典的“我失骄杨君失柳”,情真意切令人动容。而对于如画的江山、如此多娇的江山,在毛泽东诗词中所占的分量更大更重。品读毛泽东的山水诗,是一种精神愉悦。作为在这样山水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自豪感必然是血液里奔涌沸腾的一股热潮。那种且听“浊浪滔天”、淡看“大雨落幽燕”、以及“踏遍青山人未老”的乐观豁达心态,无疑是当今浮华世界所缺少的品格定力,淡定且自信,无忧亦无惧。

国富民强,长治久安,是民族兴旺发达的物质基础所在,而强有力的自信精神,則是支撑物质基础的精神支柱,是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毛泽东诗词中表达为国为民而进行的革命斗争的“慨而慷”,就是最崇高的民族大义与自信精神,包括“敌军围困万千重”、“大渡桥横铁索寒”等经典诗句。同样,毛泽东以高度的自信,把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建设的繁荣富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等这些积极向上、贴近民生和时代的经典作品,是精神食粮,激励鼓舞着人们,坚定不移的为理想和信念而努力奋斗。

(三)毛泽东诗词品格情操高尚,表达了其善于宏观思维和大局谋略,对理想和前途充满乐观自信

如果说“学不成名誓不还”,表达的是男儿志在四方的理想追求,那么“遍地哀鸿满城血”、“人间正道是沧桑”,让我们感受到的则是一个伟大的灵魂在殚精竭虑探索救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之路的高尚情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自信和智慧高度,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认真自省自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种救国救民的执念同样充满自信;“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样的英雄气概,正是共产党人所具备的锐意奋进、无私奉献的风骨和品格;“乱云飞渡仍从容”、“万里长江横渡,胜似闲庭信步”则是一种战略性定力,是面对千万种挑战临危不惧的心态气度。这种无私无畏、勇敢奋进的精神,就是实至名归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正是当今纷繁社会环境下所应当拥有的心理素质。

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精神,既有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又有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品质,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拓展和丰富,是艺术再现与升华,这种文化自信始终贯穿于抑扬顿挫、字字珠玑的诗词里。

(四)毛泽东诗词的内涵韵律特独具特色,博大精深,是当之无愧的艺术经典

郭沫若有诗云:“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说的是毛泽东在治理军国大事之余写点诗词,就足以称得上是诗词泰斗。例如,“斑竹一声千滴泪”,凄美如宋词,这样浪漫唯美,又情深义重的诗句,很难与振臂一挥横扫千军万马毛泽东联系在一起。毛泽东诗词纵横四海,可令五岭逶迤腾细浪,也可使乌蒙磅礴走泥丸。无论是缠绵悱恻的婉约情调,还是气恢弘环宇的豪放风格,都是积淀了古汉语文学的语言技巧和智慧精华的结果。

毛泽东文采浪漫、自由奔放,有庄子的深度、辛弃疾的词风、李贺的诗情,又继承了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词风,同时把李白婉约的浪漫主义风格与杜甫的现实主义融会贯通、完美契合,比如“倒海翻江卷巨澜”的丰富想象,“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真情实感。既“唤起工农千百万”的理想追求,又有“芙蓉国里尽朝晖”的梦想,更为重要的是具有“乱云飞渡仍从容”那种坚如磐石的定力。

毛澤东诗词在创新环节方面,实现了革命性突破,在审美形式上继承和弘扬了古典诗词优良传统,包括语言、韵味、格调,都给人以清新、开阔、崇高、壮美的视听感觉,从情境上极大的丰富了古典诗词的外在表达形式和内涵,而且毛泽东诗词在创作手法上极具民族文化个性,行云流水般一挥而就,同时又能够包含着时代精神,堪称是古典文学艺术与现代文学艺术风格珠联璧合的光辉典范,不仅抒发了诗人的英雄气概和磅礴气势,表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险阻与波澜壮阔,这种精神价值,就是中华民族高瞻远瞩、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自信心和中国智慧。

二、结语

从毛泽东诗词中感悟文化自信,毛泽东诗词,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励志动力。毛泽东诗词蕴含着深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元素。新时期坚定文化自信,推崇中国智慧,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更加明确和彰显了毛泽东诗词在民族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地位与深刻影响。只有认真领会和感悟毛泽东诗词的深刻内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能让毛泽东诗词中的文化自信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6.

[2]毛泽东诗词集[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DB/OL].人民日报,2016-01-05.

[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5.

[5]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DB/OL].人民日报,2013-12-27.

[6]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万小洪,本科,毕业于四川文理学院,现有职称:讲师,作者单位:中共大竹县委党校,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中国智慧民族精神家国情怀
为世界奉献“中国智慧”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解读《红楼梦》中贾瑞的人物形象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G20杭州峰会的“中国智慧”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