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式教学法的蜕变与重生

2019-07-09 03:15王强
祖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探索教学理念

王强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提倡学习者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一线教师过去普遍采用的讲授式教学法时常受到口诛笔伐,被人们贴上了“灌输”的标签,被许多人所唾弃。同时,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谈话式、抛锚式、讨论式、探究式……,一堂课不用上几种新的方法仿佛就不是一堂好课了,上了十几年课的一线老教师一时都不知应该怎样上课了。本文以解决问题为学生唯一认识目标的角度,重新探索讲授式教学法在新课程中的应用,让古老的讲授法产生蜕变,在广大的一线教师中重生,让教师们熟悉的讲授式教学法成为新的教学理念走向教学行为的一座桥梁。

关键词:讲授式教学法   教学理念   新探索

讲授式教学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集中授课制的大班课堂上普遍采用,是我国广大一线教师们最熟悉的教学方法,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古老而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法被人们贴上了“灌输”的标签,对讲授式教学法进行了口诛笔伐,讲授法受到了许多人的唾弃。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地被设计出来——谈话式、抛锚式、讨论式、探究式……,一堂课不用上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仿佛就不是一堂好课了,老师少讲甚至不讲了,时间留给学生探究了,讲授式教学法不用了,上了十几年课的老教师一时都不知应该怎样上课了。

为什么过去普遍采用的讲授式教学法今天却成了众矢之的了呢?讲授法渊源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传递与积累,一切知识由教师传授给学生,教师成了知识的象征,所以,教师往往只考虑自己怎么讲得全面、细致、透彻,似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越多越好地掌握。教师非常容易产生一种心理定势,不讲就不放心,总觉得是一种责任感驱使,不讲学生就学不到东西,于是便产生了注入式和满堂灌便的一言堂。而学习者也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依赖心理,一切问题等待教师来讲解,特别是教师讲得越好,这种期待和依赖心理就越强烈。正是这种期待和依赖心理,严重地削弱了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实施以来,注重的是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古老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能否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成为了广大一线教师探索的新课题。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要从以往“传播者”、“表演者”、“主宰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服务者;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2);强调课程功能应从狭隘单一的注重知识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转变,也就是要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做事的过程中,也可以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从而让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能健康的成长,一个知道事情应该怎么做的人,是一个聪明的人;而知道事情怎么做结果更好的人,则是一个有经验的人。这个更好的结果,不仅体现在过程与方法的教育中,也体现在我们的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中。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信息的积累固然重要,但面对一个全新的陌生问题时,还需要人生的宝贵经验,用传统的方法或者革新的方法才能更好的解决。戴维.H.乔纳森认为“各种教育机构中,教育唯一真正的认知目标就是解决问题。”[1]

我们知道,解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要确定一个目标状态,并识别出当前状态,然后利用我们所已经掌握的信息要素,推断出从当前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其中要不断满足过程中的各种约束条件,客观的、情感的、价值的等等,也就是学生要在现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建构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最后要有一个评价的过程,选出最佳的方案,达到最好的解决效果。研究表明,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下建构的知识更容易被理解、被记忆,也更容易转化和迁移。同时,问题解决要求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会有目的的了解问题情境发生的系统现状,催生目标驱动。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目标驱动的,目标越明确,我们的行动便有了导向,更容易实现更有意义的学习。

古老的讲授式教学法怎样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而获得蜕变与重生呢?我们要重新建立一个基于问题解决的讲授式教学法。首先,讲授法蜕变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其重生最关键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明确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谁的问题,不是老师设计好的问题,而是学习者实实在在面临当前问题情境中产生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才能使教学过程从“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不仅仅是一个大问题,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每一步,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始终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那么,其次,教师怎样实现从“传播者”到“服务者”的转变呢?学习者从问题解决的当前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推断过程,并不是一路坦途,每一步都会遇到新的阻碍问题,也就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现状上的缺陷,如果学习者认识到这一点,会要求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虽然都是知识的传授,但现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传授,教师是服务者,是满足学生要求的服务者。教学法还是讲授式教学法,但现在是重生和蜕变后的讲授式教学法。如果学习者没有意识到当前情境下知识储备的不足,没有看清路上的坑洼不平,那么得到的目标状态就不会是完美的结果方案。因此,最后要有一个评价的过程。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和情境,这个评价的过程会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比如,有时就必须以实际操作或实验的形式进行检验;最后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传统的方法需要学习者经验的支持和典型案例的方法迁移。革新的方式需要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学习者学会解决问题,需要在问题解决方面进行不断的实践练习,教师现在成为了“指导者”,要把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当成案例来教学,并通过开放式问题,比如:有没有更好的方案?等,努力和学习者一起思考、一起探索,这样教师也成了“参与者”。最后的评价过

程中,教师是指导者,可以把教材当成成功的案例,也可以教师的经验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共同探索确定最终的方案。这一过程同样使用的是讲授式教学法,但讲授的不是知识信息,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习者最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得到一个目前情境下的最佳方案。当然,有时,针对特定类型的问题,必须以技能实操或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方案。这时我们的老师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照本宣科”。

基于问题解决的讲授式教学法循环

创建基于问题解决的讲授式教学法,依据的是语言行动理论。该理论研究认为语言承诺、事实描述和维修发动机一样都是一种行动,并且认为一切行动都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述和传达的。[3]它处于一个知识与行动的交叉点,即在一个可以用语言表述的世界里,行动以知识为基础,知识以行动为目标。不指向具体行动的知识就不可能产生有目标的行动。而讲授法的优势在于语言表述,问题情境的目标状态设立,将知识与行动串联起来,有了目标驱动的行动,便需要有作为基础的知识需求。这时,古老的讲授式教学法便产生的蜕变与重生,它不再有“灌输”的标签,而是有具体行动为目标指向的知识填充,有了知识做为基础,又铺平了通向问题解决的路途,而教师的价值不再是复读机,其过往的人生和工作经验、以及成功解决各种问题的正确方法,就是成就其成为有价值的指导者和领路人的资本。

总上所述,新课程下讲授式教学法的蜕变与重生,首先要确定合适的目标状态,并真正把握学习者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产生目标驱动,然后学习者认清当前状态,以知识为行动的基础,推断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要以评价做为总结,确定正确的方案做为一个成功的案例,为以后解决陌生问题积累成功的经验。但是,讲授式教学法真正的重生和蜕变,不排除其它成功教学方式方法的融合,应该是一个包容和开放的教学法,这样才能让我们古老的讲授式教学法不断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戴维.H.乔纳森著.学会解决问题[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段作章著.教学理念如何走向教学行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姜大源主编.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大连电子学校机电技术教学部)

猜你喜欢
新探索教学理念
微媒体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聚类分析方法的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新探索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改革后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