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研究

2019-07-10 11:50龚蓉
中华建设 2019年4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站点用地

龚蓉

轨道交通建设和土地利用存在着相互关系,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增加,使得二者的关系更加突出。为保证轨道交通建设的合理性,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有效的利用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针对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优化相关内容,做简单的论述,提出了土地利用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

现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紧张。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由于轨道交通系统的建造成本很高,加之具有技术难度大和不易改造等特点,所以在进行规划时,必须要结合城市长远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合理规划轨道交通,保证建设的质量,进而避免浪费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因此,提出如何优化土地利用课题。

一、轨道交通建设和土地利用的关系

建设轨道交通设施,对城市空间结构,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改变了土地利用性质。基于交通经济规律,改变了沿线土地利用类型。建设轨道交通,除了能够强化城市中心功能,比如金融功能外,还能够转变土地利用类型,使得各类土地沿着轨道线路呈带状分布。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实现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等的分离,比如疏散了居住用地。2.增强了土地开发。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得沿线的土地性质发生了改变,同时带动着沿线土地的高强度开发。轨道交通的建设,孕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了商业建筑、居住人员以及就业人员。3.影响地价与房地产增值。开展轨道交通建设,会带动沿线地块价格以及房子价格的增长。除了上述影响外,轨道交通建设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利用率。若规划不合理,则会造成资源浪费。现结合具体实践,分析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优化。

二、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优化实例分析

1.案例概述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为例,该城市被定位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能源以及重工业基地,为中心城市。这意味着国内产业仍会继续向中部地区转移,推动着该城市的发展。从此城市实际来说,拥有丰富的资源,比如水资源等,而且产业基础坚实,聚集了大型骨干企业以及科技创新平台,有助于推动产生升级改造,培育新兴产业。为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构建立体枢纽,带动临空经济和临铁经济等的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开展了轨道交通1号线的建设。现结合建设实践,进行土地利用分析。

2.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

从建设的必要性角度来说,有着以下意义:(1)串联城市空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带动着交通需求的增加,需要借助高效的交通方式,才能够实现对客流的高效转移以及疏导,因此建设轨道交通,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2)缓解交通压力。城市拥堵问题,已经成为顽疾,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建设轨道交通,能够有效缓解交通压力。(3)带动城市发展。建设轨道交通,能够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串联城市各区,带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3.土地利用分析

从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际来说,改变了土地利用格局,在轨道交通的引导下,朝向高效集约方向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1号线全长为28.6km,总面积约为36.2km2,规划设计20个轨道交通站点。(2)调整用地规划。轨道交通是用地规划调整的有力手段,从建设地区土地利用情况来说,土地利用率低下、土地类型混杂、缺乏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等。不过土地具有开发潜力,旧村用地和工业用地以及未利用土地,具有改造开发潜力的共计1138hm2。开展轨道交通建设,能够带动沿线土地开发利用。在空间以及类型方面,轨道交通的建设,发挥着重塑土地利用的作用。除此之外,能够优化用地布局,增加土地开发强度,提升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率,高效集约沿线土地。

4.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1)城市结构的优化

从空间结构角度来说,轨道交通的建设,引导城市主要发展轴。在具体规划时,对于老城区,基于轨道交通建设时机,分化老城区职能,向新城区进行分散和疏解。与此同时,新增加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服务职能。对于新城区,对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地区,采取TOD模式开发,形成以轨道交通为走廊的土地开发轴,积极引导城市轴向发展。除了具有引导城市轴发展的作用外,轨道交通还发挥着串联城市各功能组团的作用。在进行规划时,围绕站点,采取高密度混合开发的方式,建设新区商业中心以及居住中心,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同时在轨道交通站点周围,合理布局住宅以及就业岗位,通过设置换乘站的方式,扩大站点的影响范围,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在进行规划时,做好站点和各级城市中心耦合关系的把控,能够为合理控制以及引导站点周围的城市空间结构、空间环境建设、土地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的依据,促使轨道交通以及城市发展二者合力场效应最大化。基于1号线这一发展轴,规划两主三次五片区新空间结构,推动城市空间朝向多中心轴向式扩展。

(2)土地利用优化

用地布局:1号线总计设置4个中心型站点;设计15个一般型站点;1个特殊型站点。以金融广场站为例进行分析,其为中心型站点,0~200m土地利用中,居住用地占比为6.7%;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占比45.2%;道路和交通设施用地占比为33.5%;绿色与广场用地占比为14.6%。200~500m土地利用中,上述类型的土地利用占比分别为30.0%、32.1%、2.9%、19.5%、15.5%。虽然用地布局符合中心型站点建设的要求,不过存在着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临近站点绿化用地不足等问题。对于上述问题,采取了以下优化策略:①考虑到近邻站点存在着绿化用地不足的问题,不利于人流集散,影响着交通换乘的功能。因此提升绿化用地的比例,解决上述问题。②对200~500m内的部分居住用地,通过置换的方式,转变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确保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量的合理性,增强站点的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城市公共节点属性。③采取混合开发的方式,使得站点核心影响区域内用地功能完善。比如,布置商业文化混合用地,增加经济效益。

5.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建议

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时,对于沿线的土地,在利用时,为避免轨道交通空间被不合理侵占,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要制定合理的规划。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要积极鼓励利用综合开发和利用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除此之外,为推动轨道交通站场周围土地的综合开发,提升居民的出行质量,保证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要制定完善的制度,明确沿线土地储备规划以及土地储备等,保证土地集约利用,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采取市统筹、市镇联合统筹、镇统筹方式,调动社会资本以及属地园区等的参与积极性,推动轨道交通建设和站点土地开发利用高效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优化,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协调。在具体规划建设时,以保证轨道交通站点以及其他交通方式接驳效率为前提,进一步优化轨道交通站点周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增加商业服务设施的比例,提高土地混合利用程度。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站点用地
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GIS⁃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怕被人认出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