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最美还是山和水

2019-07-10 13:44刘少才
出国 2019年6期
关键词:瑞士人木屋瑞士

刘少才

曾有过多次到瑞士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有身临其境,才有幸了解瑞士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亲身体验了这个号称“欧洲屋脊上的国家”社会的进步和精神文明程度,亲眼目睹了瑞土高素质的民众和特有的风俗民情,感叹瑞士的确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轻轻走进瑞士

瑞士面积41284平方千米,人口829万人(2015年)。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南面与意大利为邻,西面与法国接壤,北部与德国交界。全国地势高峻,分为西北部的汝拉山、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和中部瑞士高原三个自然地形区,平均海拔约1350米。主要河流有莱茵河、罗讷河。湖泊众多,有1484个,最大的日内瓦湖(莱芒湖)面积约581平方千米。地属北温带,受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替影响,气候变化较大。

瑞士作为一个山地之国,我们的旅游大巴是从意大利进入瑞士的,这种感觉随着导游一声:“前面就进入瑞土了”的提示声,20多个昏昏欲睡的游客顿时精神大振,七月初意大利的暑热似乎也消失了许多。汽车开始爬坡,窗外,到处是山,山色苍茫,山形奇峻,植被如茵,绿色滴翠。瑞士的城市、乡村、教堂、牧场等一切均依山势建在两山之间。数山之间、众山之间到处是湖,山多高湖多高,湖水如明镜,清澈可见底,微波荡漾,水色碧然。

旅游大巴士依盘山道而上,身体不好登山气喘的游客老李开始还脸黄气短,见到这般美景,精神为一振,取出摄像机进入状态,与刚才判若两人。

瑞士的山下到处是绿地,绿茵如烟霭,随着地形地貌的起伏而蜿蜒展开,就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绿地毯,将山川大地加以装饰,瑞士的城乡因绿地的陪衬显得更加错落有致。我国有句形容山的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瑞士的山有没有仙我们无从知晓,反正瑞士的山、湖、绿地构成了瑞士这个山地之国的三大自然特色,整个瑞士就是一个极其完美、极其漂亮的自然公园。游人到此,无不感叹地说,只要往这一站,四周全是景。

旅游大巴土爬一段高,进入平缓的山地,视线内出现的绿地牧场,让我想起学生时代“田园牧歌”的词句,那绿地毯上,高天白云下悠闲吃草的牛羊,就像一首首现代诗,没有逗号也没有句号。当我还在感叹这般美景时,导游甩出一句话同样让我吃惊不小,他说这里的农场主都是中产阶级,富的流油。

在绿地毯上的木板小楼比起西欧别的国家来真是别具一格,绿茵下的栋栋别墅,外表都是木板建成,你说它古老吧,分明是现代文明人所居住。你说他现代吧,這与西欧钢筋水泥贴面砖又截然不同,原来这就是瑞士乡村的住宅特色。这种如诗、如画、如传说的传统木屋,很让人想起丹麦童话中出现的木屋,能勾起人无尽的遐想。乡村木屋别墅和都市里现代化的高大建筑构成瑞士这个山地之国的两大自然景观,使瑞土更加显示出其人文传统的内涵和渊源。这种乡村的木制别墅也许正应了“靠山吃山”我国那句俗话,因为瑞士除了绿地,到处是森林。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瑞士建筑物不像其他西欧国家建在山顶居高临下,而是多建在山下的高坡上,因为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的每座山峰真是很高很陡。瑞士、意大利边境地的杜富尔峰海拔4634米,为全国最高峰。

要不是乘车身临其境,也无法让我体会到什么是湖光山色,瑞士山美,倒影水中,更给湖水添色。瑞士的湖水清澈见底,是因为瑞士是有名的没被污染的国家,再者湖水不是高山泉水就是雪山融化的雪水。湖上轻舟荡漾,山水如诗如画,每个中国游客都会感叹,也会自作多情:自己怎么不是李白呢?

不到瑞士,你还无法领略到瑞士的高架桥的不凡气度和隧道的悠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上人类的智慧,遇山开路,遇水架桥,凌空横跨的高架桥和灯光闪耀的隧道,这就是真实的瑞士。

据说,历史上瑞士所处的山地地理环境,资源贫乏,在经济上而无法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提并论,所以瑞士的执政者锐意改革,减免税收,开办银行,加上自古至今,瑞士境内无战事,人们乐于勤俭,安居乐业,吸引了世界上众多的有钱人将巨额资金存在瑞土,使瑞士财源滚滚,良性循环。所以,无论是世界哪个角落的人,只要一提起瑞士,就等同两个字:有钱。

当我从瑞士铁历土雪山下来,住进风景如画的卢塞恩小城,才知道我刚才所见到只是瑞士最普通的原野,用我们的话说,那叫“少见多怪”了。

瑞土,真是个神奇又美不胜收的国家。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瑞士虽然多山,但是交通却十分发达,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和水上运输立体交通网。

瑞士航空公司是西方大航空公司之一,平均每天起降航班800多次,每年运送旅客1 200万人次。瑞士有苏黎世、日内瓦、巴塞尔、卢加诺和伯尔尼等大型国际机场,从世界各地到瑞士的飞机能够很方便地到达。

瑞士国土面积虽然不大,但却有5300多公里长的铁路,列车班次很多,而且极为准时。有公路7万多公里,铁路和公路几乎通到每一个村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科学的转乘时间,到站和开车的精确钟点,为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苏黎世机场是全国最大的机场,这里机场与火车站相连,飞机登陆后,下了飞机,乘电梯下到一层,便是火车站,从这里乘火车可以奔向国内各大中小城市、乡镇和周边各国。这里列车班次多,各城市乡镇之间每小时至少有4趟,不分昼夜,按点行驶。因此出行、转车,无论到哪里,不用远走,不用久等,最多走几十米,等十几分钟,便可找到你要乘坐的车。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到站时间十分准确,没有晚点现象。

在瑞士有一种叫做“瑞士休假卡”的车船通用票,专门出售给到瑞士旅游的外国旅客,分为4天、5天、15天和30天四个种类,在票证上规定的时间内乘坐国营铁路、几十家私营铁路的列车、9条轮船和120条公交车一律免费,游客根据自己在瑞士停留时间选购这种卡,可以节省不少钱,而且方便。如果到欧洲其他国家旅游,还有到欧洲9个国家的通票,或欧洲共17个国家的铁路通票,也是很经济的。

令人感叹的国民素质和交通安全意识

有人形容:“瑞士人遵守规章制度都到了傻子的程度”,瑞士人交通安全意识极强,在路口只要前方红灯一亮,无论是有无行人和车辆,行人要等候,车辆要停车。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车辆要主动停下来让行人先过,没人抢道行驶,没有车鸣喇叭,细观察,车辆也没有乱停乱放的现象,处处秩序井然。

瑞士司机一上车就立即系好安全带,包括前排就座的乘客。我们的旅游大巴全程都是意大利司机一人,车在服务区加完油后起车,意大利司机没有系好安全带,被警察拦住,这位意大利司机主动交了罚款,他心服口服的说:“一次罚款可以买来我终生教训和安全,值得!”

瑞士的公交车都是自动投币自动刷卡,无人检票,但是在这个法制健全的国度里,人人都约束自己的行为,有着高度的自觉性,很少有无票乘车者。一旦你无票乘车,被查证后要罚相当于500元人民币的罚款,还要记录在案。

瑞士人在驾驶过程中,看不到有人打手机、抽烟、吃东西和谈话的。瑞士人骑自行车无论是男是女都要头戴头盔,晚上则必须打开前后车灯。我国是个自行车大国,与瑞士相比,又有几个骑自行车的人戴头盔,又有几辆自行车有前后车灯呢。

天堂般的绿化和一流的环保意识

上有天堂下瑞士,一是瑞士自然环境优雅,二是瑞士人的环保意识堪称一流,有目共睹,无论是大城市的街道还是小城镇的街巷地上看不到尘土、烟蒂、纸屑和我们说的白色垃圾,没有人随地吐痰,人们都自觉自动地将果皮、废物投放到垃圾箱内。看过的报刊都是捆绑整整齐齐放在自家门门等待清洁车清理回收。这里的垃圾人们做到自觉分类,生活垃圾、废纸、塑料瓶等都是各有其位,凡是能回收的东西,人们都分的一清二楚。

特别令养宠物狗的人惊叹的是,这里的人们牵着狗到户外,都会随身带着塑料袋,狗拉屎了就随手捡起来投到垃圾箱去,所以尽管在户外遛狗,但却很少见到到处是便溺,他们说公共卫生是全民的事,人们早就养成了这种自觉性。

瑞士的绿地、森林、植被保护的相当好,尽管是山地多,除了终年积雪的山顶外,到处都是绿色,很少有裸露的岩石。夏天的瑞士是一个仙境般的世界,蓝天、绿地、纯净的空气、一尘不染的环境,还有一种美丽的心情。带着美丽的心情进入瑞士,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一种天堂般的感受。高山积雪,绿地如茵使笔者感叹,在绿草地,在森林旁,在山脚下,那种既现代又原始的小木屋同样擦亮了笔者的眼睛。

旅游大巴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偶尔的一栋栋木制小屋或二层小楼给瑞士增了光添了彩,像一幅画中的主景,像一首诗中最感人的句子,让人回昧无穷。早已经进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瑞士,对保留木屋情有独钟。这些木屋的主人,你千万别以为他们是穷人,在哪木制小楼前有花园名车的说不定就是农场主,或城里有钱人的乡下别墅。在瑞士即使是真正的农民,他们的年收入也会比上班的工薪族要高得多。他们不是盖不起砖瓦结构的楼,而是对木制建筑有一种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瑞士山多,森林多,一栋栋深咖啡色的木屋,是瑞士的特色之一,富裕起来的瑞士人并没有因为富而嫌弃它,反而成了瑞士的一道风景线。瑞土无论是山还是地,绿得像翡翠,白云悠悠下的牛群在悠闲的吃草,不远处就是主人这种深咖啡色的小木屋,真可谓如诗如画。瑞士人不但将木屋内外装饰得古香古色,还喜欢用鲜花将木屋装饰得绚丽多彩。他们在门口和窗台摆上鲜花,有些木屋与栽满鲜花和绿色植物的院落浑然一体,给人返璞归真的感觉。这恐怕是瑞士人迷恋小木屋的原因所在,因为高楼大厦是绝对做不到的。在瑞士能住上这样木屋的可都是富人。

让人留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瑞士不仅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还是世界有名的旅游胜地,这里的人文景观无一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首都伯尔尼,1191年建城,具有中世纪风貌,城内有7座桥梁架在穿城而过的阿勒河上,将新旧两城相连。旧城建筑古朴,街道狭窄。有高耸的塔楼、带有走廊的商店和街心竖立的彩色石刻喷泉。14世纪建造的哥特式大教堂的尖顶直插蓝天。无论是老城还是新城,这里鲜花四季常开,到处芳草如茵,公园和林地占了三分之一面积。

第二大名城日内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莱芒湖(日内瓦湖)畔,依山傍水,景色宜人,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陈毅元帅于1962年写诗称赞日内瓦:“湖光晴最好,轻鸥款款飞。雪峰直似玉山堆,看她素装淡雅让人窥。”日内瓦不但是联合国欧洲总部,也是世界性组织的总部,外国公司在此的办事处更是不计其数,在日内瓦的外国外交人员比世界任何城市都多。据统计,每年来访的外国人多达200万人,一年在这里举办的各种世界性会议达3万多次之多。这里有古迹、教堂、博物馆、公园、湖畔随处可见。2016年世界宜居城市前八名。

还有因欧洲古老木桥——教堂桥而闻名的度假城市卢塞恩,卢塞恩有“湖光山色卢塞恩”之美誉,是真正的人间天堂。上天造就的自然美与人工修饰的建筑美和谐地融为一体,世间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处如此美的地方了,这里便渐渐形成了令人心荡神驰的旅游胜地。而卢塞恩又是城市生活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生活方式,把生动活泼、便利舒适的城市生活的优点与美丽自然的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完美城市。卢塞恩三面山色葱茏、冈峦起伏,一面湖光粼粼、碧波蕩漾。那湖水在城区的东南方向,堤岸蜿蜒曲折,景色苍茫万象。有人称它为卢塞恩湖。卢塞恩市就建在这背后青山翠绿,眼前湖光倒影之地,城中各种风格的建筑与郁郁葱葱的树林和谐成趣。

还有瑞士的苏黎土是世界最佳宜居的城市,2016年世界排名第二位。苏黎世山色秀丽,既保留了欧洲中世纪以来著名的历史街区和建筑,又显得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因此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极佳。然而,苏黎世的名气是靠金钱打造的,苏黎世是瑞士的金融之都和商业中心,又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黄金市场之一。一个仅有三十多万人口的城市却集中了世界350多家银行和保险机构,瑞士最大的银行也主要集中在这里。在苏黎土不到37万人口中,有四分之一人口均为百万富翁。从1775年开始,外国资本大量流入苏黎世,至今已经走过了234年,在今天350多家银行中,有一半以上是外国金融机构在瑞士的总部,使苏黎世成为名符其实的“银行之都”。

其他如钟表、古堡和滑雪胜地等出名的诸多城镇数不胜数。瑞士很多小村镇更是外国游客心驰神往的地方。

瑞士就自然资源而言是个很贫乏的国家,是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富国之一,2016年瑞士人均GDP82968.02美元(约合人民币5 18550.125元),世界排名第二位,而我国世界排名到69位,人均GDP是8865.999美元美元(约合人民币55412元)。从这个经济数字上讲,瑞士也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猜你喜欢
瑞士人木屋瑞士
会飞的木屋
会飞的木屋
俄“木屋之城”前途未卜
瑞士人不愿帮邻居收包裹
瑞士人“搭伙养老”
最宜居国家现“移民潮”
瑞士镇迷阵
表达火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