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2019-07-10 02:04郑桂英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兴趣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郑桂英

摘要: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之中,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成为阻碍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一大难题。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手段,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潜力,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6-0092-01

教育家素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聪明的方法,不是增加作业延长时间,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对于儿童之重要性。那么对于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呢?在此本人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我充分认识到:学生如果对阅读产生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件愉快的事;他们要是有了此种情感,就能自觉阅读。这样,学生的语文知识也就能不断丰富起来,其阅读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从而产生猜想:文中会产生什么问题?作者是怎么写的?故事情节将如何展开?……当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时,其阅读效果必定是最显现的。第二,在课中,教师可以围绕文本中心,通过层层提出疑问,抽丝剥茧,促使学生不断产生对阅读的渴望。学生一旦有了这种渴望,就会始终保持着阅读興趣,使得阅读成为了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

2.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3.阅读教学要内外结合

教师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阅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阅读的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寻找自己的乐趣,绝对没有带着别人制定的计划去读《红楼梦》的,必须淡化阅读的目标,要让学生放开思想去自由的读书。老师要把阅读的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只要内容不是鼓吹暴力、淫秽、反动的,学生都可以读。读什么书,怎么读,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主要在“导”上做文章。对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流行性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茫然无从。读书的方法也应是开放的。读书并无定法,采用何种方法,皆有个人阅读习惯而定,教师只能作为一般方法上的介绍:点勾画、点评批注、寻章摘句、卡片新的、浏览背诵,当用则用。

4.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本文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5.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系学生终生的一件大事。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书本的学习,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与合作学习,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书籍等加以整理,进行专题阅读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合作阅读,积累内化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且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悦。也提升了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灵活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阅读能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何红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18).

[2] 钱洁琼.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0(04).

猜你喜欢
兴趣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