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读与写”学习力的策略探索

2019-07-11 11:04惠保强
新课程·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习力兴趣策略

惠保强

摘 要:“读与写”是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围绕这一点探索基于学生兴趣、阅读策略、实践运用,来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学习力;兴趣;策略

思维导图开发与应用专家刘濯源对学习力这一概念提出“学习力是学生在学习知识形成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学习转化率、学习创造力等综合品质,是支持学习活动的基础能量。”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正是他们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培养理解,提升学习力极为重要。

这让我觉得语文教学活动应该致力于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基地,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一、调动兴趣,激发内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而言,他们本身充满着对自己喜欢的各种事物的探索欲。为什么有的学生对閱读与写作就像啃骨头一样感觉索然无味呢?不是学生兴趣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导向出了问题,让学生感受不到读写的乐趣,学生自身对学习没有理性的认知,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一篇又一篇地读文识字、积累、分析,再进行类似的写作练习而已。如何让学生自身的内动力起到作用呢?首先,要让学生把读写活动作为需要。比如开展故事会,演讲比赛,小干部竞聘,给父母及老师写心里话,节目串词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主动接受,主动学习,从而把所学的知识迁移运用于实际的生活和活动中。其次,晋级性的评价机制。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性的,科学的评价会让学生自觉产生竞争意识,换句话说就是同伴之间交流,自然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如读书笔记晋级活动,“初级”“中级”到“高级读者”这样三个阶梯,从学生自我积累量,自我阅读感悟水平,创造性效果等方面评价晋级,这样学生的阅读积累就会有内动力驱使,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注重策略,激发思维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在‘学阅读和‘从阅读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大规模的教学实践表明,只增加儿童的阅读时间是不够的,还要提醒阅读理解策略才对学生的理解有帮助。(柯华葳,2010)”

1.加强积累,丰富语言积淀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同样的道理,阅读和写作也是大量的输入之后才会有输出。学生只有在大量的阅读积累基础上才能运用。但同时积累什么的问题也应该有针对性,首先要积累吸引自己注意力,自己喜欢的内容;其次,要积累能引起自己情感共鸣的东西;第三,要积累自己偶然的思想观点。

2.预测策略,活跃思维想象

罗晓辉教授说:“文本构建是基于理性的,文本解读是理性的文本分析活动。”因此,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理性的认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背景知识,针对阅读文本的线索,对文本内容发展形成假设,并带着假设继续阅读,不是只有猜测文章内容,须有不断的检验假设的过程,以文本自身为证据,尽可能形成证据链。根据部编教材的特点,小学阶段可采用预测的指导方法。

3.群文阅读策略——联结(串联)

在课堂教学中,仅靠几篇教材范例是很难让学生学以致用的,要促迁移,通过简化课本的无用教学,有针对性地引导阅读,教给学生把正在阅读的内容和先备知识相联结,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外部的世界进行关联,使阅读达到连贯性,从而加深理解。

如教学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这一小说,就可以与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凡卡》一起对比阅读。

三、实践运用,提升学习力

新颖、富有挑战性及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能够吸引学生兴趣,能够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学习品质。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不应该仅限于课堂,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场合的实践培养来形成。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活动中通过舞台展示、奖励、评价等形式,对学生综合学习力的提升有着“墙洞效应”的效果。

1.读书知识竞赛促进广泛阅读

在读书知识竞赛中,相关延展性读物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线索等问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能力,如信息获取力、评价判断力、整体感知力等。

2.“悦读”讲坛促进综合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师生同台,这种潜移默化的读书展示活动,让学生爱上读书。学生要讲一本书,这就得有取舍,有概括,要针对自己喜欢的、感受深的来讲,而学生自我准备的过程不仅有读,还要想,还要进行知识的加工处理,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同样一个故事,虽然短小,要讲给大家,吸引听众,这是需要学习语言技巧,如观看评书、百家讲坛等。

3.读写融合展现能力

吃饭没有调料便索然无味,阅读只强调读也是没有出路的。读的深了便会有写的冲动,写到没什么可写了便觉得读的不够。为学生创造读书笔记展评,习作片段分享,随笔——可以是自己心灵为之一颤的东西,例文仿写等,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

4.用艺术的语言,艺术的形式展现阅读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读书也一样,要能运用才行,我们不是培养“纸上谈兵”的人才。因此,开展经典诵读、演讲、诗词大会、情景表演等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能够呈现出来,这也是语文素养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柯华葳.培养“悦”读习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许德.论老舍小说与十九世纪俄国文学[D].安徽师范大学,2002.

注: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2016〕PLG166)《“第二学段”学生“读与写”学习力提升的策略》研究成果。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学习力兴趣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