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心理援助模式探析
——基于扎根理论

2019-07-12 09:08刘慧叶一舵
消费导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独者扎根独生子女

刘慧 叶一舵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一、问题提出

失独家庭指一个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由于疾病或意外等原因死亡,而父母丧失生育能力且没有另外收养子女的家庭,即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尽管很多省市都已出台了扶助政策,但很多家庭并未因获得了政策倾斜等外在辅助而心情有所改善。他们多数长期处于丧子之痛中。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通过16户失独家庭个案资料结合居丧反应理论深入理解失独家庭的内心悲恸等,探寻心理援助模式。

二、基于扎根理论,深入挖掘质性材料

主访问者为心理教师,有多年心理学研究经验及失独家庭心理援助工作经历。研究过程中比较注意规范编码层次关系,采用MAXQDA12软件对质性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根据扎根理论深入挖掘。

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构建心理援助模式

居丧反应理论认为失去重要亲人后个体通常会即刻达到最高的焦虑水平,经历否认、愤怒、协商、抑郁及接受五个阶段。根据扎根理论方法,失独者在认知、情绪、行为、生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结合哀伤反应理论以及紧急程度等归纳出心理援助常规模式。

首先,情绪上进行精神状态评估

徐晓军、刘炳琴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死亡使失独者陷入急性应激障碍之中,如果缺乏及时的专业干预,三个月后便进入创伤后应激障碍阶段。因此,心理援助工作人员进入失独家庭首先要通过观察、他人反馈、案主自述等方式评估失独者的精神状态。对疑似有精神问题的家庭,工作人员要及时主动与精神科医生联系,尽早帮助失独者接受相应治疗。

其次,行为上进行自杀风险评估

Alam 等指出失去孩子的父母死亡率和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比普通丧亲者更高。在心理援助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你是否想过用什么方法去见到孩子?”“你尝试用这个方法了吗?”“是什么让你停了下来?”等问题与对方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陪伴他们找回理性和应对危机的方法。

第三,认知上以错误认知为抓手,开展差异化援助

焦孟琳研究发现失独家庭有多种情感困境,存在多种错误认知。研究发现三类失独家庭的错误认知导致失独者心理恢复较难:久病去世,意外去世和自杀去世。孩子久病失独家庭,心理援助着眼点在于引导失独者调整关于放手、解脱问题的认知,放手是帮孩子解脱,如“他生病那么久很痛”。意外所致失独家庭,家庭成员往往因事发突然、没能告别而悲痛不已。心理援助着眼点在于引导失独者调整未能告别、自责等痛苦认知。“告别太痛苦,她一定也不想看你们太过痛苦”等。自杀所致失独家庭面临的悲恸更加巨大和复杂,援助难度更高。心理援助着眼点在于调整失独者自责或指责等认知,帮助失独者认识到孩子自身性格方面等原因。

第四,生活上引入个案工作,协助解决实际问题

失去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精神层面和现实层面双重困难。计生人员及心理援助者应采取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法,与失独家庭建立专业关系,了解失独家庭具体问题,依据相关政策给与帮扶,帮助失独父母与自己协商、先解决生活困难等,如躯体疾病治疗、养老保险办理等。切忌大家都来帮忙的状况发生,失独家庭不愿见到太多人,不希望被同情,更不想人人都来咀嚼自己的悲伤。

第五,支持体系上找寻家庭重要监护人,重塑生命意义

家庭成员作为最亲近、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监护和陪伴对于失独家庭至关重要。因此,应在其家庭支持系统中找到一位或多位监护者,给予简单的异常心理症状培训,提供包含异常心理症状描述、处理办法等材料,完善心理援助档案,搭建多层次社会支持网络。穆光宗指出失独带来精神情感生活的痛缺。失独家庭失去了孩子,也失去了作为父母的角色和职责,不再被孩子需要,长期处于绝望心境下。所以,心理援助工作最终重在帮助失独者找回被需要感和生命的价值感,去帮助有同样遭遇的人,成为自己和他人心理援助的支持系统,重拾生命价值,重塑生命意义。

四、结语

失独家庭心理援助模式是工作流程,同时各部分又相互交叉,关注个体的同时重点关注夫妻关系,避免相互指责、降低自责,协助双方认识到内疚能要人命等严重可能后果。除此外,还应尽量引导他们参加一些同质性团体、互诉衷肠、抱团取暖,学会求助,恢复社会行为。

猜你喜欢
独者扎根独生子女
独与独者说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一辈子扎根在农村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失独者养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
失独者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
扎根故土 带头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