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

2019-07-12 09:08邵杰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工程院
消费导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岩土滑坡灾害

邵杰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工程院

前言: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基于此岩土工程行业获得了现代技术更多的支持,多样化、新颖的工程技术被广泛运用在土木工程,能够妥善处理岩土工程各类问题。但实践中暴露出建筑成本方面的缺陷,此外地质灾害、工程质量问题也在变得越发严峻。以上因素与问题除了会严重制约岩土工程的发展以外,同时也会威胁到人们的财产安全。对此施工单位、有关部门需要投入足够多的关注度,合理处理工程问题,制定完善、科学、可行的方案与应对措施。

一、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类型与危害

(一)分类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下面两大类别,第一种自然原因导致的自然灾害,第二种人为因素带来的自然事故。前者属于不可逆转、不可转移自然灾害,并不能通过人类、社会行为发生改变。后者是人为活动导致的事故,是人类行为引发的问题。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后者发生频率在不断增加,甚至损失规模也在不断加大。如今比较常见的灾害包括崩塌、泥石流、滑坡、地面变形。这些事故之间存有一定联系,会在其中一种灾害事故的带动下引发多种灾害现象。岩土工程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的预防和处理,缩小损失范围。

(二)危害

当前很多岩土工程都会伴随一些地质灾害,这些事故带给社会、人类的发展损失、损伤影响巨大。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突发性突出,有着较强灾害性。这些事故发生以后往往会直接危害到现场人员、周围居民。岩土工程引起的地质灾害在频繁的发生,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得不到任何的保障。许多施工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原有施工计划,这些活动势必会进一步增加施工成本。为控制事故灾害,就需要不断完善,提高防治工作重视度。

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

很多人错误的认为地质灾害是大自然自己的问题,事实上人类的生活、生产行为能够直接破坏地区原地形地貌甚至是改变当地温度,由此不难看出人类的活动与行为实际上也是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的一大成因,尤其是会直接破坏地理环境的岩土工程。岩土工程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当地地质环境变得越发不稳定,很容易引起各种自然灾害、地质灾害事故,其带来的影响难以预期。岩土工程本就存在很高的危害程度,属于必须要着重处理的自然事故,其由人文因素、自然环境造成,容易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一类的现象。过度开发会破坏到原有的地层结构,不合理的操作同样也会增加地质灾害发生频率。

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方法

(一)植树造林

绝大多数工程作业区域的生态环境都十分的脆弱,难以承受施工过程对于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该现象已经成为了地质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面对这类现象,就有必要做好植树造林工作。植树造林可以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改善地区生态系统。当然每一个地区都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完善、科学的管理思路、防治办法。比如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落实好这些预防措施,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减少岩土工程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

(二)加强灾害防治

为尽可能减少地质灾害带给人民、企业、环境的负面影响,除了要予以检测工作、防治工作足够重视度以外,还要重视地质灾害建设工作,根据实际条件、实际情况落实护坡工程、护坡要求,将移民工程、拦截工程作为主要任务,尽可能控制地质灾害带给周围环境的破坏。此外也要不断加固地层,优化每一个施工环节,不断提升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控制施工事故发生频率,保障岩土工程能够有序进行。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最常见工程思路就是卸载、加固护坡、支护遮挡、排水截水。例如切坡引起的滑坡实际上可以用排水与支挡的方式应对。对于有着较大规模的滑坡,在落实防治工作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地质调查、勘察,以此为基础制定防治思路,提高防治效果,保障边坡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

(三)重视监测

绝大多数自然灾害发生前都会出现一定的预兆。例如滑坡事故发生前,地面往往会出现许多的裂缝和位移。只要精准把握与时刻观察这些前兆,就可以制定有效、科学的预警对策,扼杀自然灾害,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各种损失。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技术,提高对现代检测技术的应用。比如充分整合遥感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利用二者的结合准确、充分定位施工区域地层,时刻观察每一个阶段的地质板块情况。此外还可以用遥感系统充分调查气候、地形条件,整合各种数据,精准统计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危害程度,制定系统、科学应对举措、预防措施。

(四)建立避让举措

所谓的避让措施实际上就是在保障施工工期、施工质量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基础上,合理调整施工时间、施工地点。如遇到雨天的时候停止作业,在合适的时间将损失的时间补上,加固工程,加快工程。此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实际条件完善灾害应对体系,做好灾害转移工作。以就近原则为依据,落实周围居民、施工人员转移任务。减少地质灾害带给人民、环境的负面影响。搬迁与避让在我国许多地质灾害高发区域都有着广泛使用,效果比较突出。

结语:从本文的叙述不难看出,对于岩土工程来说,地质灾害防治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当然因工作流程比较复杂,且任务十分艰巨,所以需要很长的适应时间、落实时间,无法在短期内取得足够成效。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投入足够多的重视度,做好对新颖技术、材料的研究。在不断完善施工工艺的过程中,提升地质灾害处理水平,切实提升地质灾害处理能力,在规避损失的同时,保障行业的稳定进步。

猜你喜欢
岩土滑坡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基于Fluent的滑坡入水过程数值模拟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