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2019-07-12 09:08吕银辽宁理工职业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产教工匠

吕银 辽宁理工职业学院

引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着重提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要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指出为适应社会发展要将培育“工匠精神”融入到基础教育当中。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点强调要大力提倡培养大批高素质、就创业能力强的大国工匠,培养“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品牌。在工业4.0即将到来的特殊历史时期,企业紧紧跟随“中国制造2025”的步伐,走转型升级的道路,对“工匠精神”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职教育担负着服务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应积极发展校企合作,进行产教融合,打通“工匠精神”培育通道,探索“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工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手艺工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手艺人”,指具有专门的知识和专业技艺特长的手工业的劳动者。关于“工匠精神”的称呼各个国家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称之为匠人精神、德国称之为劳动精神、美国称之为职业精神等。不管如何称谓,“工匠精神”的深层次内涵是相同的,都是指工匠们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精益求精的质量追求、不断改进技艺提高水平的理想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就是精心设计、质量至上和不断革新。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养是指以专业技术的要求和高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执着和热爱,对品质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规范。

二、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

(一)培育“工匠精神”,是服务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需要

中国制造2025这一发展战略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中特别明确的指出,高职教育主要以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为培养目标,以此不断增强为中国制造2025服务的能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对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以及促进民族品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扩大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国际影响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的需要。

(二)培育“工匠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使学生在就业创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企业招聘中,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比具备技能更被企业所看重。在大众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更好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一)创建融入“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对学生的工匠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来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的创建自然不能脱离企业。加深产教融合的深度,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将企业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团队建设意识,融入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专业知识融入企业文化使学生更好适应将来的“职业人”角色。另外,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来进行,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活动实践中,如建立大师工作室,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用职业精神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职业的热情;开展专业社团活动、不定期开展企业专家讲座、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等活动。

(二)加深产教融合力度,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高职院校应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加深产教融合的力度,将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贯穿“工匠精神”的培养。设计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贯穿于理论学习、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的各个环节,使整个教育过程既符合技术技能培养的要求,也符合对学生职业精神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学校通过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供平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课程的实践中,培养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校内实训,模拟企业职业场景,让学生体会“工匠精神”的实质与价值;通过开展校内技能大赛,参加省技能大赛培养学生追求卓越、崇尚荣誉的精神;通过顶岗实习,真实的感受企业文化,了解行业标准、职业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构建学生的职业道德。

(三)加强基于培养“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培养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之一,也是其实施的重要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以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进行。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引入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兼任专业课指导教师;另外,积极进行产学合作,学校可以有计划的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增长实践技能,将其培养成“双师型”教师。这样校企协同育人,强化高职院校育人特色,为培养“工匠精神”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产教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工匠神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