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探析

2019-07-12 09:08丁浙英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立德培育核心

丁浙英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进一步解读,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并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高职教育应针对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进一步探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继续教育联盟”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后逐渐被一些国际组织和政府所重视,成为教育改革的关注热点,也引起了我国学界的关注。教育部2014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提出将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研究与构建这一问题,作为着力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一环。

2016年,教育部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1],明确界定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进一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教育部课题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对学生核心素养及培育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从“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个维度,确定理想信念、职业品格、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四大核心要素[2]。前期研究为高职教育学生核心素养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了一定基础,同时,为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模式仍然存在。尽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重要性逐渐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作用下,核心素养的培育举步维艰[3],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模式仍然顽固。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曲解,致使高职教育理念出现了工具化和短视化的现象,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当中,过于重视技术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从而影响了毕业生的整体素质”。[4]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缺乏专业性。与教学活动相比,核心素养培育的专业性还是不足的。一是体系设计的专业性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组织不系统,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帮助不大;二是组织者的专业性不强。有的高职院校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设计为学生课外活动体系,难以形成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三是培训的专业性有限。在实践工作中,各类教学、学生工作培训项目非常多,但统筹进行核心素养培育的培训还不多见。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缺乏绩效评价。绩效评价能有效的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而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评价中绩效评价手段,在校内很少被使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年级阶段目标是什么?与人才培养目标在哪一点儿上相契合?给往届学生带来了哪些改变?如何依据本届学生新的特点改进调整?这些问题在实践工作中缺乏系统设计,缺少考核评价和改进环节,没有进行诊断和改进,难以形成培养的闭环。

三、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方向

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要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是坚持立德树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职业教育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5]。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高职教育不仅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还应成为人人皆能成才的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要细化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把立德树人的宏观要求细化为人才培养的具体任务目标,既要明确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具体目标,也要明确学生的品格和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通常学生知识技能目标是十分明确的,教师能够完全理解并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但必备品格目标和关键能力目标并不清晰。只有目标具体了,教师理解了,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

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要建立学校培养特色。从实践层面看,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带有鲜明的校本特色,有的扎根于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有的浸润在当地红色文化之中,绽放出耀眼的教育魅力。高职院校还应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中,注重学生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契合高职教育独特的教育使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

猜你喜欢
立德培育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