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2019-07-12 09:08李晓莹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时代信息技术

李晓莹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技术应用学科,具有应用范围广、涉及知识面宽等特点。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决不能只局限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上,要将其看作一种获取资料和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根据大数据时代提出的要求,培养专业学生获取、处理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融合时代变迁需求,强化专业学生的各项素养,如信息道德修养、信息情感等。因此,本文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对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一、背景介绍

简单来说,大数据是指突破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储存、管理及分析等能力的数据群,在实践发展中具有大容量、高速度、多类型及高价值的特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包含教育系统在内的各个行业都受到了影响,特别是与数据技术息息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在大数据时代和教育信息化的引导下,虽然已经构建了完善的远程教育系统,储备了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但在实践教学中并没有因这些内容产生变化,课堂教学任务依旧以传统教学理念为主,学生依旧对信息技术课程有厌烦心理。在大数据时代中,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都可以从网络平台接受大量学习资料,这些内容的数量远远超过教师提供的知识[1]。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学习方法、课堂教学对策及知识体系构建等都会产生改变,其中以信息技术课程这门学科的影响最大,因此专业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必须要从大数据时代入手,对课程教学观念、实践教学方式及评价对策等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出有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二、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大数据体现

(一)教学资源

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课程专业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指导中灵活利用网络知识,而且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构建开放化的信息系统,这样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平台,并保障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想要信息。同时,教师还要依据大数据技术,构建符合教学工作需求的数据信息分析系统,这样有助于为后续教学革新提供有效依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能获取外界信息支持,而且可以为内部信息构建奠定基础,这对新课改提出的教学对策而言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生信息数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实践教学累积的资料,构建学生信息数据,并动态展现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信息,这也是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以利用的“大数据”[2]。在系统中包含的信息数据不但能充分展现学生学习水平,研究存在的教学问题,而且可以根据实践教学进度、教学设计等,科学调节实践教学内容,以此保障教师可以获取及时获取与学生学习有关的信息数据。

三、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一)通过应用大数据,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

第一,个性化教学。这一教学环境有助于为各个层次的学生群体提供丰富教学知识,并充分激发他们自主探索意识,这样能在构建全新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提升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在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中添加“大数据”,可以收集大量学生信息建多维度动态化信息数据库。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可以更快融入到教师设计的个性化教学环境中,通过取长补短解决自身学习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研究后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案,最终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

第二,定制化教学。以大数据为依据构建数据信息系统,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更为准确的判断,这对职业院校设计定制化教学方案而言具有积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大数据技术可以全面收集和储备学生在探索中的表现,并且能提出适宜的教学方案。相比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工作,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此时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定制化教学中收获经验,这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因此,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必须要在跟踪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收集有关资料,并在数据系统的帮助下提供有效信息,这样不仅能为教学设计奠定基础,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3]。

(二)通过应用大数据,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第一,构建免费共享的数据资源系统。在大数据时代下,院校构建资源系统的成本得到了控制,且受先进技术理念的引导,在构建和应用中已经实现了开放化,这样不仅能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提供更多材料,而且可以丰富实践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在未来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践课堂也将成为资源系统获取数据信息的重要平台,既可以帮助教师革新教学方案,又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专业知识。

第二,实现多学科交叉资源供相关。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仅在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中展现出积极作用,还为多学科交叉利用提供了有效平台。了解当前职业院校发展情况,明确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特点可知,专业教师在大数据技术的引导下有效处理信息数据,可以为多种综合学科处理工作奠定基础。如几何学图形化处理、历史资料搜索及数学统计等,通过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既能构建完善的资源系统,又可以实现综合利用开发。

(三)通过应用大数据,构建终身发展平台

一方面,构建信息技术的学习平台。对职业院校而言,在培养人才时更注重技术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因此传统意义上只关注课堂指导的教学工作是不完善的,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从学生全身心发展角度入手构建信息技术学习平台,此时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在共享中扩展学生视野范围,以此构建更为完善且具有综合性的学习平台。

另一方面,推广网络协调合作学习。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突破了应试教育理念的制约,而且为学生在线进行网络协调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未来教育工作持续革新中,相信会有更加丰富、更为自主的学习模式在职业学院落实,此时学生不但拥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可以在网络协调合作学习中巩固课堂学习知识,并将其引用到现实生活中,以此实现预期提出的教学目标[4]。

(四)通过应用大数据,获取学科核心素养

职业院校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包含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及信息意识等内容。通过利用大数据构建学习平台,不仅能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且可以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沟通及持续探索的学习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大数据技术的独特优势,并学会由此为依据有效处理学生学习难题,且要充分展现学生最终学习成果,这样既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未来信息技术课程革新方向

由于在大数据时代下,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产生了新的变化,此时要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综合型发展人才,必须要在明确大数据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全面革新,具体方向有:其一,转变教学思维。以往信息化课程教育在整合多年课堂教学经验后,提出了明确的教学大纲,虽然在实践教学中也获取了一定成绩,但在新时代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稳步发展,要想培养更多优质人才,必须要从传统集体教学思维转变为个体教学,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大数据下信息技术课程革新的独特性和合理性。其二,转变教学方式。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课堂中的位置不再是主导者,更多的是合作者和指导者,此时更加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探索。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中包含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但因每位学生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存在差异,所以在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大数据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并由此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而后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其三,转变评价方式。教学评价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主要分为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两方面。在大数据环境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评价已经不适宜当前教学需求,此时教师要从以往根据结果评价转变为根据数据进行过程评价,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而且可以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此全面优化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

结束语: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技术课程革新提供了基础保障。由于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革新工作依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不管是应用理论还是实践操作都没有太过的优秀案例,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要以班级学生为核心,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后续教学工作达到预期目标,且可以引导学生构建终身学习意识。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时代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