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以《大学生礼仪》课程为例

2019-07-12 09:08邵文恰吕桂兰李萍王春晓
消费导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礼仪目标素养

邵文恰 吕桂兰 李萍 王春晓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礼仪》课程改革实施效果评价研究本文从课程设置背景、教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教学实施成效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程设置背景

2014年,针对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不会做事、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规矩意识的现状,学院提出启动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工程。院系几次召开专题研讨会,达成共识:以培育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现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研发人文素养课程,并作为必修课,在全院全面铺开。《大学生礼仪》作为人文素养系列课程之一,作为公共必修课课程按周2学时开课一学期,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学设计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方向选取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礼仪规范,包括礼仪概述、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求职礼仪和涉外礼仪。内容选择贴合营销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要求,有效提升学生的个人与职业素养。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敬人律己,知礼得仪。

(一)教学方法总结陈述

本门课程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线下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平台相结合的形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提升绝大部分同学学习的深度并内化践行。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采用情景教学方法,把礼仪知识点贯穿在营销专业学生未来面对的生活和工作情境中,教师从情景中设置任务,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相互协助完成。学生在设定的情景及教师布置的任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做辅助的指导。通过教师讲授,结合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中解放出来,主动认知、掌握礼仪知识和践行礼仪规范。

(二)教学目标达成总结陈述

1.目标制定

课程依据《大学生礼仪课程标准》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礼仪概述、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求职礼仪和涉外礼仪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

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能够按照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求职礼仪和涉外礼仪正确与人交往、求职和进行涉外活动。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规范品行,形成知礼、懂礼、守礼的行为习惯。

通过礼貌的言行培养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互相理解,达成共识。

2.目标达成的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合,力求达成教学目标。

(1)线上教学软件使用

课前学习资料的发放,课中签到、主题讨论、选人、抢答,测验,问卷回答,课后成绩统计和作业练习,使得教学过程得以在课下延伸,并能实时对教学情况进行数据采集与跟踪,创造更多师生交流机会,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2)线下教学方法创新

情景教学法:把礼仪知识点贯穿在营销专业学生未来面对的生活和工作情境中,在预设情景中学习礼仪知识。

任务驱动法:发布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富有针对性。

模拟演练法:采用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学习礼仪的相关知识并践行礼仪规范;进行礼仪操演练,内化学生的礼仪素养。

同时,加强学生在实习实践活动中对礼仪知识的内化践行,合作企业也会不定期派礼仪培训师到学校进行讲座,作为三维目标达成的有力保障。

(三)信息技术总结陈述

1.多媒体教学

课堂教学以多媒体电子课件(PPT电子教案)为主,配合使用黑板板书。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电子课件制作大量内容丰富的教案,再配以视频、案例、习题等内容,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平台

教师课前在学习平台上通过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微课视频的观看及课前作业,教师通过查看数据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课中教师利用软件中的签到、主题讨论、选人、抢答,测验,问卷等功能辅助课堂教学,并做到过程考核。课后进行成绩统计和作业练习。课程采用线上使用教学平台、线下进行现场模拟练习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模式,教学平台的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40%。

3.手机软件

通过miMind等手机APP软件的运用,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1.教学实施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使得知识内化成自身的行为和修养。

3.校企合作协同培育,合作的营销企业会不定期派礼仪培训师到学校进行讲座。同时,在学校学习的礼仪知识和具备的礼仪素养,在跟岗实习过程中得到提升。

四、课程教学实施成效

(一)综述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学平台的课前作业反馈,确定出教学重、难点,经过课上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在课堂测验环节,学生基本掌握了知识点,并通过上传礼仪操视频和社会实践活动,践行了礼仪知识,做到知行合一。

课程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模块。课前,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这一信息化手段,发布课前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查看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中,基本教学环节包括前课回顾、承前启后—情境创设、发现问题—知识学习、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模拟演练—礼仪操展示、融合内化—总结评价、达成目标。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层层递进,使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内容从知道到理解再到应用,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课后,学生登录网络信息平台查看多元评价成绩、在线测试或录制视频,检验教学成果,实现教学过程的完整统一。

(二)重难点达成目标情况

本课程教师掌握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教案整合起来,在了解学生和平台反馈的基础上,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的困难,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确定了重点与难点。本课程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和班级集体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有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平台的运用,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空间;微视频、学生自编录制视频的运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创设营销情境进行练习即增加了学习的针对性,又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切实提高了学生运用礼仪知识打造自己、营销自己的能力;平台的过程管理和多元评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掌握教与学的情况。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使学生掌握了本门课程的重点,同时突破了难点,解决学习困难,达成教学目标。

(三)素养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本部分课程内容的实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礼仪修养。学生在学校和省市大型活动的礼仪志愿服务中,受到充分肯定,多次获得省市表彰。作为实习基地的多家企业,均反映我院学生更加懂礼仪,社会适应性更强,工作更出色,职场晋升也更快。我院应届毕业生工作半年后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5%,仅在香港恒信家居连锁机构,近几年就有14名学生晋升为店长,23人晋升为店长助理,186人被评为高级家居顾问。

通过《大学生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整体提高了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率,提升了学生今后工作规范的礼仪行为,妥善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更多地为学生创造企业真实场景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具备符合职业需要的礼仪素养。

猜你喜欢
礼仪目标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