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以温州各高校为例

2019-07-12 09:08商燕萍王晨钱倩倩俞舒娜王飞雪
消费导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线下

商燕萍 王晨 钱倩倩 俞舒娜 王飞雪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一、引言

201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规定: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并要求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1]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2]《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国内外局势变化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是高校教育创新发展的需求,也是当代大学生自我提升和发展的需求,目前“形势与政策”课中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师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会通过调查研究对课程教学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形势与政策”实效性的策略。

二、温州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施状况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已在各高校广泛开展,教育方式多样化,但《形势与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却有待考量,很多高校考核机制不健全、线上线下教学步调不一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关注度和兴趣度不高,许多形势与政策教育手段的开展都流于形式,拘泥于表面,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大学生对新时代形势政策学习引起高度重视。同时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完成《形势与政策》课程只是为了获得学分,并没有真正去关注了解时事政治,因此,如何更好地将形势与政策教育落到实处,延续这新时代的“火种”,使其燎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优势

《形势与政策》课在各高校都已开展,我们走访了温州市五所全日制大学,发现其中有4所大学都采取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教育方式多样。线上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用手机、电脑等来上课,主要APP有知到、智慧树、学习强国等,有些高校还有自创的APP。APP中有全国各地优秀的思政老师、政治专家可供选择,资源丰富且集中,供学生观看的一般为录制的精品视频课程。同时,线上授课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借助计算机更好地对学生做数据化、系统化的学习记录以及统计工作,方便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也能清楚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

(二)《形式与政策》课程存在的问题

1.线下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走访的五所高校中,均没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一般是由思政老师、辅导员或从校外请来的思政专家来上,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备课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另外,课堂教学是面对全校各个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大班授课,人数多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互动,许多学生来上课往往是为了应付签到、获得学分,实际上“抬头率”不高,互动感和获得感不强。[3]同时,大多数高校一学期只有一次《形势与政策》课,时长40分钟,能够传授学生的知识少之又少。

2.线上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智慧树等线上APP都没有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只有单方面的学生自主网课学习,不能有效的带动起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兴趣度和参与度。同时线上模式下无法确认学习的人是否为学生本人,无法确认是单纯“刷学时”还是认真学习,事实上如今市面上还出现了许多“代刷”服务。对于成绩,只能单纯地统计正确率,没有办法确认学生是否作弊。

3.《形式与政策》课程问题的由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把更多的关注度都放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于注重学生的专业性技能的培养,大大减弱了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投入度,师资力量薄弱,大多高校一学期只开设一堂课,甚至有些学校不开设线下课程,这让学生们认为学校对该课程教学不重视,从而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也不明确,认为以后工作中都不会用到,在大学只要敷衍过线就行。

三、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设置合理性

1.大学本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兴趣度不同,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开设不同内容的《形势与政策》课,比如经管类的学生,关注的内容更多的涉及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国内外经济政策的变动等;思政法学类的学生,可能对理论性的政策、国际关系、新时代新思想等感兴趣。

2.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与理解力不同,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应逐级加深,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国家政治方针和自己作为中华儿女的使命。

(二)成立一支专业化与时俱进的队伍

根据实地调查,各高校教授线下课程的老师层次不同,有的是辅导员、有的是专业的思想政治老师、有的是从外面请进来的专业讲师。成立一支专业化队伍可以是经过专业培训后的辅导员团队,也可以是思政老师团队,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扎实的知识储备。同时,做到课程组织方式与时俱进,用更多元化更新颖的方式授课,增加课堂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增加课时量及分级化授课

根据实地调查,高校开设该课程大多只有一学期一次或者零次,并且是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一起大班化授课。针对该现象,建议增加《形势与政策》授课课时量,从一学期一次提升到四次不等,同时分年级授课,一方面能有效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有利于针对不同年级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和关注度的不同程度来设置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参与。

(四)线上线下步调一致

采取线上线下模式相结合,根据实地访问,有些高校仅仅采取线下模式,没有线上模式,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更多的时事热点大都通过网络传播,如果只有线下模式,会让学生获取《形势与政策》知识产生滞后性。线上开设答疑交流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时政热点上来,互相答疑解惑,线下课程跟着线上进度与时俱进、步调一致,及时给学生分析时事热点。

(五)成立品牌工作室

建议可以成立辅导员或者教师工作室,定期开展“院长下午茶”、“书记面对面”、“教授故事会”等趣味活动,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结合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打造学生与老师零距离沟通交流、趣味答疑的平台,形成各高校的品牌工作室。

(六)将课程绩点及学习情况与发展党员结合

建议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绩点及学习情况纳入发展党员的考核标准,增强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学习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和综合素养。

(七)建立教学评估体制

根据调查,温州很多高校均没有建立《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评估体制。建立健全教学评估体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容易制定教学计划,同时一方面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成果得到肯定,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与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4]

四、结语

新兴产业不断发展,时代步伐不断前进,《形式与政策》课程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门课程的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在集中的理论学习中拓宽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当下国家和政府出台的政策,提升政治文化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形成。上述文中笔者通过分析温州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开展的状况提出了一些改进该课程教学的对策,希望可以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形势与政策》课带来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线下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