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专业《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9-07-12 09:08郭莹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药事社会保障案例

郭莹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我国高校药事管理专业通常会设置《社会保障学》课程,我校也不例外。《社会保障学》开设的必要性不言而喻,《社会保障学》课程理论性、政策性很强,因此,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既可以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利益,也可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

一、我校药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保障学》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我校药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是:培养学生具有系统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自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高级药事管理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各级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医药经济宏观调控等部门和药品生产与流通企业、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社会中介机构等领域从事药事管理工作的高级药事管理专门人才。

从我校药事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就业方向能够看出,《社会保障学》是药事管理专业必修的课程,而且也是学生未来就业的一个方向。

目前,我校主要对药事管理专业大学二年级的本科生讲授《社会保障学》,学时为32,学分为2,课程性质是必修课。

二、目前我校《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现状

《社会保障学》课程是门比较年轻的课程,我校开设该门课程大概10年时间。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活动,笔者发现,该门课程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和现状。

(一)《社会保障学》课程特点

1.该门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

《社会保障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因此,涉及到的学科种类就多,该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的内容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学习好该门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多的基础知识才可以。

2.该门课程实践性较强

《社会保障学》是一门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一是社会保障和每个公民的生老病死息息相关,它的影响涉及到社会和经济各个领域;二是社会保障学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几乎每年都有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这与国家和政府不断调整有关,因此,要时时关注相关内容的变化,在授课过程中,也要多增加实践环节作为支撑。

3.课程内容非常繁杂

由于《社会保障学》涉及的学科多,涉及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一般社会保障学包括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制度、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法以及各种具体的社会保障内容等,由此可见,该课程内容非常繁杂,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把该门课程内容生动、有效的传递给学生。

(二)《社会保障学》课程授课现状及难点所在

由于该门课程的特点,通过近几年的授课,笔者感觉到针对药事管理专业授课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药事管理专业特点不足

很多专业如人力资源专业和社会保障专业都会开设《社会保障学》课程,但是不同专业开设该门课程应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由于我校主要针对药事管理专业开设的,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药事管理专业的特点进行才可以,但是由于该门课程内容繁杂,学时有限,造成药事管理专业特点不明显。

2.教材选择面临难题

目前,我校所选取的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孙光德、董克用的《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该教材目前是各大高校选用较多的教材之一,该教材有很多诸如内容完整、丰富等优点,但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困难:(1)教材实践内容略少[1],由于社会保障学科的专业性和应用性很强,尤其是对于药事管理专业学生,目的是培养他们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等可能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多引用实践内容,但是遗憾的是,国内的教材普遍实践性差,案例部分的内容非常少,此外,有关具体保险的内容多不详细,学生看教材是不可能完全懂得每种保险该如何计算得出的;(2)教材内容略显滞后,由于社会保障的内容每年都有变化,很多教材的内容授课时都已经发生变化,如果学生看教材,会有不准确的理解,由于教材的特点,不可能每年都更新,一般至少三年才能更新一次,这对于《社会保障学》课程的授课是很大的挑战。

3.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

虽然学生都知道社会保障与自身的利益有很大的关联,但是由于社会保障内容繁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劲,加之保障的内容通常与学生毕业后的生活工作有关,学生感受性不强,学生受自身阅历和课程内容影响[2],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这对授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生动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学好这门课程。

三、药事管理专业《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学》课程内容不难学,但是非常繁杂,经常变化,实践性强,加之学生的感受性差,因此,讲授好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必须综合应用各种方法。

(一)要结合药事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计

不同专业讲授《社会保障学》时,必须要结合该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进行课程设计和安排,由于我校针对的是药事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授课学时数为32,这样的学时是不可能把教材的内容都讲一遍,必须有所取舍。进行课程设计安排的时候,就要结合药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来进行,由于药事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是未来的管理部门(如政府部门),因此应对该课程有关管理部分的内容(如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等方面予以详细讲述,让学生理解社会保障管理涉及的内容、原则以及具体的做法,而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理论等予以简要介绍即可;此外,在具体的社会保障内容中,由于医疗社会保障与学生的联系比较紧密,而其他保障内容一般仅涉及到学生自身的权益,而不太涉及学生的就业,因此,应该对医疗社会保障进行详细讲解,而对诸如工伤社会保障、军人社会保障、残疾人保障等其他方面予以简要说明或有些内容让学生自学即可。

(二)要选取合适的教材,并不断扩充教辅材料

教材和教辅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选取教材,要考虑时代性和权威性。我校所选用的教材就是在《社会保险法》实施后出版的,具有时代性,而且无论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还是教材主编都是社会保障领域知名的机构或教授[1],权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只使用教材肯定不够,还必须增加教辅材料,教辅材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最好生动,比如多寻找或编写一些案例,案例教学是社会保障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2)多增加一些实践性的内容,因为教材不可能对所有领域写的很详细,尤其是具体的保障内容方面,不够详细,这就需要寻找资料补充,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和应用;(3)多增加与时俱进的内容,因为社会保障的内容每年都有新的变化,作为授课教师,必须要时时关注变化,并把变化的内容和原因讲授清楚,或者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多参与;(4)还要增加一些更有深度和广度的社会保障书籍或期刊、网站(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网站)等,以完善课程知识结构体系[1]。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兴趣度

《社会保障学》课程不能仅仅采取传统的讲授模式,课程自身内容繁杂,学生感受性差,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该门课程,就必须尽可能采取各种教学方法。

1.要增强案例教学法

《社会保障学》课程中一般会使用到案例教学,每一章的内容都能够引入案例,有些可以用小案例予以说明,比如具体的保障种类,可以举某个人或某类人的具体情况予以说明,有些可以做些大的案例,如某些国家的社会保障改革方向等,可以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资料和问题,让学生寻找新的内容,并分析问题,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组所分析的结论,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就可以对我国社会保障未来可能改革的方向有所认知,药事管理专业的同学有可能未来从事管理工作,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记忆深刻,并能为他们的未来职业提供基础。当然,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好坏取决于以下的因素:获取高质量的案例、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等[3]。只有以上因素都做好,才能使案例教学更为有效,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2.要加强实践教学

《社会保障学》课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践教学不可或缺。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与当地社会保障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4],可以找医疗保障的相关人员或者医院里从事医保报销的人员、街道或社区相关人员给学生上课或举办讲座,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如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养老院,了解孤寡老人的社保问题。也可以给学生留一些问题,让学生做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调研。还可以考虑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比如社会保障法中有关争议处理制度部分的内容,可以采取小法庭的形式,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益以及各实际操作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4]。

该种方法也可以与案例教学法结合使用,如在关于“养老保障”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出案例,然后选择同学,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调研汇报,并引出中国老龄化现状下养老问题和中国养老保险热点问题等[5]。

3.要探索应用更多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社会保障学》课程最常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探索应用更多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讨论式、案例式、情景式、参与式、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诸如PBL、翻转课堂、自主立体交互模式等新型教学模式。

PBL教学方法指的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该种方法主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变成以学生为主导,目前已经称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社会保障学》课程可以考虑把该种方法逐渐应用到教学当中,先从几个章节选取开始,逐步展开。PBL教学方法要求必须首先要设计适合学生自学研究的问题体系,该问题体系难易适当,不能让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找到答案,最好选取实际问题中会发生的、突出社会保障事件的时效性、高度关注重大热点、焦点、关注社会生活,选择贴近学生的事例;其次,要科学的进行分组,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随机分组,但是要保证所形成的组合具有有效团队的特质;最后,需要教师组织教学和管理课堂,教师要有调解和导向作用,即要鼓励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调解好课堂氛围,这都对授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6]。

所谓自主立体交互模式指的是让学生自主进行选题,并设计学习方案,并呈现和论证自己的方案可行性和合理性,而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就该组的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从而实现自主并立体交互模式[7]。

当然,有了好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并不能完全保障该门课程有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有好的课程考试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才可以。为此,还必须改变单一的一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必须重视过程评价,把该门课程所涉及到的教学方法都应该在考核体系中予以体现,综合平时作业、专题论文、综合实训、平时小测验、项目展示等多种考核评价方法[8]。只有把《社会保障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看成一个体系,从各个方面配套进行,才能真正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药事社会保障案例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更年期安全用药四个“药事”需谨记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药事管理在地震灾害救援中的作用探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